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解放戰爭中的一次偉大創舉,所有人都知道此行萬分兇險,一定會遭遇巨大損失,但是為了全域性的戰略,晉冀魯豫野戰軍還是義無反顧地千里躍進。
幸運的是,在挺進大別山後的第一仗,我軍就取得了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軍計程車氣。只不過這個勝利,當初差點就被劉伯承放棄,還是一縱司令員楊勇一再堅持,最終才成功進行下去。
當蔣介石知曉我軍已經進入大別山後,心中滿是憤怒與慌亂,他連忙調集了重兵圍剿,其中就有整編40師。
整編40師其實就是40軍,只是1946年國軍改編時換了個番號而已,這支部隊與劉鄧大軍曾經交手數次。
在1945年的邯鄲戰役中,40軍被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全殲,軍長馬法武被俘,戰後國民黨將其重建,由李振清擔任軍長;在1946年的豫北戰役中,其一部又被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圍殲。
不過多次對敵,劉伯承和鄧小平對整編40師的評價還挺高,認為他們是敵軍十七個旅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可以整編40師還是有一定的實力。
有了這實力為支撐,整編40師非常驕橫,當國軍主力還在大別山北時,其與52師82旅竟然孤軍深入尾隨而來。
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劉伯承當即部署,讓一縱、六縱及中原獨立旅作為第一梯隊,二縱四旅當作預備隊,在湖北蘄春的高山鋪地區殺個“回馬槍”,先將這支脫節的敵軍消滅掉。
高山鋪四面環山,最南端有一個狹窄的山谷,西面一個缺口,洪武堖山和界嶺則分部在公路的兩側,山谷是敵人的必經之路。這樣的環境是一個絕佳的伏擊地點。
作為前線指揮員的一縱司令員楊勇就把戰場選在了這裡,他讓一部兵力控制界嶺、洪武堖阻敵,主力則在十里鋪和界嶺之間地區圍殲敵軍。
他剛做好部署,準備下達到各作戰部隊時,收到了劉伯承發來的電報,說不打了。這可把楊勇給看愣了,連忙回電詢問原因。
劉伯承就把自己的考慮告訴了他,因為此次阻擊還是較為兇險,變數太大。進入大別山的第一仗非常關鍵,如果輸了會影響到全域性,所以對第一仗的選擇要特別慎重,沒有必勝把握的話,能不打就不打。
楊勇當時就急了,馬上回電給劉伯承,將自己的部署全部回報,表示現在軍中已經準備好了,有信心一定能打贏。
見他說得堅定,劉伯承選擇了相信,把作為配合的六縱、中原獨立旅、二縱四旅都調了過去,同時讓二縱在後山鋪地區、三縱在皖西地區、鄂豫軍區部隊在羅田宋埠地區全力阻敵,給楊勇爭取殲敵的時間。
因為兩人的電報往來,各部出發的時間比原定計劃晚了半天。
這半天的時間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縱的先頭部隊才趕到伏擊圈最南端的洪武堖山,敵人就已經全鑽進口袋陣了,完美的伏擊已然不存在。楊勇當機立斷,下令第1旅1團迅速搶佔洪武堖主峰。
敵我兩軍幾乎是在同時衝到了洪武堖山的東、西兩側,這已經是狹路相逢了,雙方沒有任何猶豫,迅速朝對方開火。
這樣的局面,拼的就是勇氣,楊勇的名字中帶了個‘勇’,他也用實際行動鼓舞一線戰士的勇氣。在敵人槍彈和飛機轟炸的威脅下,楊勇帶著警衛員跑上了山,他到達1團指揮所就近指揮1營搶佔陣地。
戰士們見司令員都上前線了,各個氣勢如虹,5連率先登上了峰頂奪取制高點。幾分鐘後,敵人也衝了過來,5連當即向他們開火,1團的主力增援過來,一齊將敵人打退。
拿下主峰後,1團團長李程出於安全考慮,勸楊勇返回縱隊指揮所,結果楊勇說道:沒把敵人全部消滅掉,我決不下山。
過了一段時間,楊勇見敵人全部進了伏擊圈,我方部隊也基本就位,便下達了開火的命令。
突然響起的槍聲,讓國軍一下沒反應過來。因為當時劉鄧大軍才進入大別山不久,他們以為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我軍斷然不敢進行大規模攻擊,所以最初只以為是小股部隊為掩護主力而進行的一次伏擊,沒當一回事。
等到包圍圈越來越小、國軍完全抵擋不住時,其指揮官才反應過來這是遇上了解放軍主力。然而此時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他們已難以突圍了,於是只好結陣防禦,期望能等到援軍。
雙方打了一夜,整編40師及82旅被圍在了清水河、高山鋪地區,楊勇決定在次日上午11點進行總攻。第二天清晨,解放軍2旅、19旅與六縱主力按時趕到,便開始逐步發起攻擊。
國軍也是感覺到了情況不妙,當即向洪武堖山、界嶺、螞蟻山等高地進行猛攻,期望能搶佔有利地形固守待援。結果打了很久,國軍只有兩個營佔領了兩個小高地,其他各部都死傷慘重。
天亮後,楊勇讓一個團反擊,將兩個小高地奪了回來,敵軍如潮水般向清水河逃去。在這個過程中,楊勇看到敵軍各部已非常混亂,於是將總攻時間提前到了九點。
總攻開始後,一縱迅速沿著清水河兩岸進攻整編40師師部,敵38團及師直屬隊很快就被打亂。一縱59團副排長、戰鬥英雄張兆林帶著全排趁機衝了過去,殲滅了敵軍師部。
本就已經慌亂的國軍,失去指揮後直接潰敗,官兵們只能各自逃命,大部分人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了投降。
在這場為時兩天的戰役中,我軍傷亡800餘人,但殲滅了國軍1.2萬餘人,其中9000多人是俘虜。
此戰之後楊勇因為貢獻突出,被野戰軍記大功一次,劉伯承也說:高山鋪一仗,是我太謹慎了。如果不是楊勇堅持,整編40師就跑掉了。
其實透過此戰也能看出我黨最終能夠勝利的原因,各大指揮員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只要認為是對的,那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上級經過評估後也會予以反饋。這樣上下一心、各自發揮所長,才能克敵制勝。
反觀國民黨,命令制定非常死板,蔣介石認定的東西,即便是錯的也不會改。而且蔣介石還特別喜歡微操,以至於多次出現前線士兵不知該聽誰的這種情況。
兩相對比,孰優孰劣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