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南渡黃河,出擊外線,在山東省西南部地區對國民黨軍展開進攻作戰。6月30日夜,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4個縱隊共13個旅12萬餘人,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黃河防線。國民黨河防部隊整編第五十五師主力慌忙退往鄆城,企圖固守待援。
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4個旅在獨立第一旅配合下,跟蹤追擊,於7月2日進抵鄆城城外。7月3日夜,一縱各部向鄆城外圍守敵發起進攻——一旅奪取鄆城西關,二旅佔領了東關、北關,十九旅及騎兵團進至丁里長地區,並肅清了附近據點的守敵。二十旅在南關全殲守敵一個團。至7月4日,鄆城外圍守敵被全部肅清。
根據多次觀察地形、偵察敵情以及審問俘虜所得到的情報,一縱首長迅速確定了攻堅方案,具體部署是:第十九旅以1個團和縱隊騎兵團打援,十九旅主力在城東面及東門助攻,準備殲滅可能向東突圍的敵人;二旅在城北面及北門助攻;一旅在城西面及西門主攻;二十旅在城南面及南門主攻。各旅領受任務後,積極進行戰鬥準備。根據任務分工,各部隊立即進行沙盤作業,反覆研究和演習打法。各營組織了爆破組、投彈組、雲梯組,趕製了攻堅器材和運送彈藥的工具,並利用敵機轟炸的間隙,抓緊時間演練連續爆破、越壕登城等技術。7月7日午前,一縱各部完成總攻準備。
當日18時整,總攻開始。一縱二十旅首先從鄆城南門發起攻擊。經過半小時炮火攻擊,敵前沿陣地的大部分火力點被摧毀。隨著爆破組將敵人設定的多重鹿砦、鐵絲網和雷區逐一爆破,二十旅突擊隊隨後越過護城河,豎起雲梯奮勇登城。守敵拼死頑抗,動用各種口徑的火炮阻擊,敵後續部隊也蜂擁登上南城,和二十旅攻城部隊激戰。見二十旅已經牽制住了敵人的主要兵力,一縱首長立即命令一旅迅速突破西門。
西門外是一片開闊地,不易隱蔽。一旅一到鄆城,就利用暗夜進行迫近作業,在開闊地上迅速構築起一道環形塹壕和10多條通向衝擊出發地的縱深交通壕,使火力隊能迫近城牆,進行直接瞄準射擊。戰鬥打響前,據俘虜供述,西門是敵人防禦主陣地,西門兩側及內外均構有地堡群,且有城中敵機動步兵支援。為了減少傷亡,一旅首長決定避開西門,將突破口設定在西門南側200米處的城牆。
19時15分,一旅炮火群按火力分工有層次地準確轟擊預定目標。城內的敵炮立即還擊,雙方展開激烈的炮戰。在掌握敵人城上火力點準確位置後,一旅集中兩門105榴彈炮和4門山炮同時對準突破點附近的敵人火力點猛烈轟擊,很快將城上火力點和城下明暗堡清除,並集中火力將城牆突破點炸開了10米寬的大缺口。在重機槍的掩護下,爆破組迅速將大量炸藥堆至城牆斷沿引爆,擴大突破口,連續不斷的爆炸使城牆缺口被炸塌成馬鞍形的大斜坡。突擊隊乘勢發起衝鋒,登上城頭後打退了城內敵人的反撲,兵分三路向突破口兩邊和城內發起衝擊,很快全殲了西門樓守敵,攻佔西城門。
在一旅入城部隊的接應下,其他部隊也先後攻下北門和東門,向縱深發展。素有“固守將軍”之稱的國民黨軍五十五師師長曹福林見大勢已去,慌忙換上便衣,從地洞鑽出城外逃命去了。解放軍經過激烈巷戰,一舉搗毀了敵師指揮所,活捉了敵副師長理明亞。敵師部被摧毀後,守敵頓時成了烏合之眾,解放軍遂以多路穿插將敵人分割包圍。敵人企圖從城南越牆突圍,被二十旅堵擊,死傷大半。殘敵集中向東門拼命奪路突圍,又遭到十九旅的堵擊,成了甕中之鱉。拂曉前,在解放軍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殘敵全部繳械投降。
鄆城攻堅戰至8日5時結束。此次戰鬥中解放軍全殲敵整編五十五師師部及兩個旅和鄆城縣保安團、還鄉團等,共斃傷俘敵中將副師長理明亞以下官兵1.5萬餘人,繳獲各種炮52門、擲彈筒68具、輕重機槍299挺、長短槍3900餘支、各種子彈50餘萬發、汽車9輛、軍馬596匹和其他軍用物資一部。野戰軍首長於7月13日通令嘉獎一縱,表揚他們“創造了1個兵團單獨攻堅和殲敵2個旅的先例,爭取了大反攻中第一個光榮和重大的勝利”。
原文刊登於2021年9月30日《人民政協報》第10版春秋週刊
作者:賈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