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翰林
古代常用“百步穿揚”來形容射手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楊柳的葉子,比喻射箭技藝高超。而在近代戰爭中,常有狙擊手在千米之外,利用裝備精良的狙擊槍械精準射擊,“千米穿楊”,於是有人把狙擊步槍稱為世界上除導彈以外最精確的陸軍武器。
但是,如果說被列為輜重類的152榴彈炮在實戰中也能“萬米穿楊”,恐怕有些愛噴的軍迷就多少有點不太相信了,吹牛吧?該不會是制導炮彈吧?常規大炮在10公里的距離上,彈著點至少要有數十米的離散誤差呀?再說,這麼遠的距離,同樣的射擊諸元一門炮先後連續發射兩顆炮彈是不可能在同一個彈坑爆炸的,要想連續精準命中?難上加難!
但是,這個看似不可能甚至連越軍也認為難上加難的大炮“萬米穿楊”炮兵精準狙擊戰例,就發生在1985年老山對越防禦作戰期間,這就是中國炮兵充滿神奇色彩的著名“152榴彈炮連炮擊戈擺大橋戰鬥”。
炮擊戈擺大橋戰鬥背景
戈擺大橋位於老山戰場西側,在越南黃連山省與河宣省交界處,橫跨齋河。該橋距離扣林山直線距離約31公里,距離老山就更遠了,直線距離遠達43公里。(詳見下圖)。
僅從距離上看,戈擺大橋似乎與老山主戰場關係不大。其實不然,從圖1關係位置可看出,該地區中越邊境呈犬牙交錯狀,齋河地區楠巴、馬鹿塘和楠丁之敵對我軍扣林山西部側翼構成威脅。
昆明軍區作戰部門關於摧毀戈擺大橋,切斷越軍齋河地區後勤補給線的想法由來已久,早在1980年10月收復羅家坪大山時就有了。從圖2所示可看出,如果此時打掉戈擺大橋,可有效切斷羅家坪大山對面越軍的後勤供給線,傷員難以快速運回,武器彈藥和糧食難及時補給,越軍必將處於更加被動境地。
從時間順序上看,昆明軍區部隊先後於1980年收復了羅家坪大山,1981年又收復了扣林山,形成了扣林山以西地區與羅家坪大山以東地區相互連線,構成一體防線。但總部和昆明軍區對這條一體防線的穩定性一直存在憂慮,評價並不高,僅僅認為是“比較穩定的一體防線”。憂慮的主要原因就是扣林山與羅家坪大山相距較遠,其中齋河地區的突起部位馬鹿塘和楠巴之敵,對我軍防線中央構成了較大威脅。所以摧毀戈擺大橋,切斷齋河地區越軍後勤補給線,有效遏制齋河地區越軍戰鬥力就提上了作戰日程。
戈擺大橋連線齋河地區交通的唯一公路,是越軍齋河西北廣大地區的重要軍事交通樞紐。越軍駐河西1個營的補給全靠該橋,每日平均10臺車透過,由一個加強連防守,南北橋頭各一個班警衛。
越二軍區惟恐該橋被炸,在這裡配置了1個加強連兵力嚴加守衛。
從公開資料上看,戈擺大橋修建於1976年。橋長長約120米、橋寬6.5 米,呈東南、西北走向,南橋墩基石牢固,北墩為土質,由120根吊繩支撐橋面,橋面為整體式鋼筋混泥土結構,底層還有兩公分厚的鋼板邊結,載重量達30噸 。
為此,昆明軍區制定了幾個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派遣飛機越境投彈炸燬。因航空兵參戰易導至區域性戰爭規模升級,總部原則上不允許飛機飛出國境線,此方案因此被否。
方案二:派遣特種兵前去爆破炸橋。此方案主要敝端是由於戈擺大橋距國境線通行距離近十公里,我特種兵境外長途奔襲要穿越雷區和層層關卡,極端危險易出意外,執行任務時要與敵守橋部隊短兵相接,任務完成後難以迅速安全返回。
方案三:運用常規重型火炮遠端定點精準摧毀目標。此方案較前兩種方案簡單易行,但難在遠端炮擊彈丸散佈誤差過大,難以精準摧毀戈擺大橋。
眾所周知,炮兵的射擊準確度是指平均彈著點偏離靶心的距離,射擊距離對射擊準確度影響很大。運用常規重型火炮遠端定點精準打擊固定目標,一直是困擾炮兵部隊的技術難題,由於偏離是在射擊過程中測地、氣象(如:氣溫、溫差、氣壓、風向、風速等)、彈道、炮堂溫度變化、後坐力對炮架穩定性的影響以及不同批次彈藥等諸多綜合因素產生的誤差,即便是同一門炮,使用完全相同的射擊諸元,先後連續發射兩顆炮彈也不會在同一個彈坑爆炸。
有人統計過,從二戰時期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常規火炮的距離公算偏差都在1/200~1/300之間,方向公算偏差也在1密位左右,由於目標定位誤差和彈丸散佈誤差的存在,炮彈在20公里射程上,實際彈著點很可能會偏離目標50~100米,要想打出理想精度,就必須使用足夠多的彈藥,或者反覆校射來提高命中率。二戰時期的經驗也表明,遠端火炮對點目標的命中率只有2%,使用常規彈藥遠距離精確打擊點目標無異於天方夜譚。
由於戈擺大橋距中國炮兵陣地約9000米,低於炮口水平面128.4米,必須在能見度很好的情況下,才能透過望遠鏡觀察測位,故觀測精度和炮擊難度都有許多困難。在1985年3月,邊防12團曾經組織了一個152榴彈炮連炮擊戈擺大橋。然而由於勘察不準確,僅按照地圖上的位置來設定距離和方位,結果炮擊誤差很大,炮彈不是呼嘯而過就是沒有到位,距離相差還較遠,連大橋吊索都沒有打壞一根。
1985年12月5日炮擊戈擺大橋戰鬥過程
1985年8月,再次接受任務後,昆明軍區文山軍分割槽邊防12團團長宋世華率有關人員勘察地形,選擇炮兵陣地和觀察所位置,擬定炮擊計劃。
計劃於11月21日被上級批准後,指揮員又帶有關人員對大橋的結構及附近地形,越軍防守情況等進行了5次偵察,確定出大橋的精確座標與分觀位置,透過測量,修正地圖與實地差距,對大橋進行量和力學理論的分析,確定炮擊方法,爾後對大炮進行零線零位檢查,選擇同批號彈藥,準備射擊諸元。
1985年12月5日,成都軍區前指命令炮擊戈擺大橋,共用彈40發,其中30發對大橋進行單發射擊,以10發對老虎山進行監視射擊,12時30分開始炮擊。炮連採取邊射擊邊修正的辦法實施。第1發使用瞬發引信,偏右20米,近70米,炮觀修正後,第2發命中北橋墩;第3、4發使用延期引信,又命中南橋墩。第5、6發命中北橋墩;第7、8、9、10發以4發30秒,接著又2發30秒射,均命中目標。此時觀察所及友鄰發現橋面晃動,指揮員果斷地使用短延期引信,射擊橋面中面。第13發命中橋面,第14發未中,修正後,第15發命中。接著,又行2發30秒射,命中橋面中央,大橋即刻倒塌。大橋擊毀後,炮群預見敵可能組織報復,將107火箭炮推到1970、1717、1680三個高地做好直瞄準備;2、3炮班向敵縱深目標準備火力。
不出所料,當我炮火佔領射擊位置後, 1427、1559高地,老虎山之敵炮兵向我報復,我炮陣地中彈,炮群前指命100迫擊炮6門,火箭炮3門配合152榴彈炮同進對敵1427高地等11個目標射擊,斃敵24名,傷敵27名,摧毀敵簡易住房5棟,暗堡10個,機槍工事7個,掩蔽部3個, 82無陣地1個,觀察所1個。
12月10日,敵軍前來架橋,我又向其進行炮擊,用彈12發,將其臨時橋擊毀,擊沉木船1只,斃敵4名。
12月29日,敵軍以騾馬準備向河西運送物資,橋頭聚集100餘人,我於15時20分至17時又對其進行炮擊,用彈30發,斃敵7名,橋邊簡易房起火,部分物資被拋入河中,敵未敢還擊。
炮擊戰果:擊毀目標,斃越軍35名,傷27名。
成都軍區守備1師3團152榴彈炮2連1班後被成都軍區授予“神炮班”榮譽稱號。
中國邊防部隊立足現有裝備,透過精心指揮,精準操作,硬是讓即將退出列裝的老式陳舊152榴彈炮發揮出最強作戰效能,僅僅耗彈17發,就擊毀了越交通樞紐戈擺大橋,創造出了可歌可泣的炮兵遠端精準狙擊神奇戰例。在遠離老山戰區的西側翼以外地區,沉重打擊了越軍囂張氣焰,有力配合了老山戰區輪戰部隊的整體行動,功不可沒。
實戰證明,交通樞紐戈擺大橋被擊毀後,不僅僅是越軍齋河地區一個營守軍的後勤補給陷入困境,整個齋河地區的越軍東西方向輜重運輸、兵力部署和快速機動受到嚴重遏制,無法在齋河地區組織較大軍事行動,大大減輕越軍楠巴、馬鹿塘和楠丁之敵對我軍扣林山西側後翼的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軍隊在空軍不參加作戰的區域性戰爭條件下,依靠常規炮火遠端精準打擊越軍縱深後勤交通樞紐戈擺大橋,透過有效遏制敵軍後勤運輸線,作為實現老山戰役目的重要手段。從這個角度看,炮擊戈擺大橋不僅僅是炮兵遠端精準打擊戰例,它充分體現了現代戰爭強調縱深打擊和破壞敵方後勤運輸線,遏制敵軍戰鬥力的重要性,也是中國軍隊打擊敵軍後勤運輸線的成功戰例。
後記:1984年底,筆者作為十一軍高炮團無人機偵察組負責人,在完成了無人機對越瀘江谷地和風光地區越軍前指偵察任務後,奉命參與了昆明軍區特種兵部摧毀戈擺大橋研討活動。當時特種兵部曾計劃使用無人機前去偵察戈擺大橋附近地區越軍佈防情況,以確定特種兵行動路線和查明炮火掩護打擊目標。後來昆明軍區首長取消了第二方案,派遣無人機前去偵察方案也隨之取消。
網際網路上介紹這場戰鬥的文章都缺少相關圖示,讀者無法一目瞭然。筆者找文山軍分割槽分管偵察的戰友,在回憶瞭解當年情況的基礎上,查閱了一些資料,彙集了本人84、85、和86年在老山作戰時的一些耳聞,力圖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還原這場充滿神奇色彩的炮兵戰鬥。具體戰鬥過程摘自35550部隊對越十年作戰總結,筆者僅對幾處錯字和病句作了修改和必要調整。遺憾的是,一直未能與當年親身參戰的炮兵戰友取得聯絡,示意圖也只能根據文字資料推測一個大概區域,難免有誤,由衷歡迎當年參戰老兵文後跟帖補充指正。
還有一點補充說明,由於戰火中的昆明軍區在中國軍隊體制改革中精減整編被突然撤銷,就出現了本文中作戰指揮機關名稱前後不一的情況。參加炮擊戈擺大橋戰鬥的部隊名稱在1985年初叫昆明軍區文山軍分割槽邊防12團,到了1985年9月改編為成都軍區守備一師三團。
筆者相信,隨著鐳射和智慧電子技術的發展,由於在彈藥系統中有了制導技術,降低了人工操作和彈丸散佈的偏差,炮擊精度有了質的飛躍,低成本的常規火炮開始具有遠端打擊首發命中和有效摧毀點目標的能力,必將使中國軍隊的身管火炮煥發出更加神奇的打擊能力。
未來戰爭中,中國炮兵遠端打擊首發命中,“萬米穿楊”或不再神奇!
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