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通用機槍,估計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陌生了,這種既可以作為輕機槍使用,又可以架設在三腳架上充當重機槍的通用機槍可以說是機槍的劃時代產物,對於步兵火力的提升擁有巨大作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德國的MG-34通用機槍和MG-42通用機槍可謂是同盟國的噩夢,不知道多少英美士兵和蘇軍士兵被德軍的通用機槍打成了篩子。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這種劃時代的通用機槍是被逼出來的產物,原因是他們被人在重機槍方面狠狠限制了一次。
說起重機槍估計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了,自從馬克沁重機槍發明之後,戰爭的形式就被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士兵們再也不能和過去一樣排著整齊的步兵方陣往前衝了,否則就會和麥田裡的麥子被鐮刀收割一樣,機槍火力是絕對會要了這些步兵的小命的。英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裡就不信邪,讓士兵們在索姆河狂衝德軍陣地,結果一天就被德軍的機槍撂倒了十萬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遭到了英法的嚴格限制,不僅要賠償英法大筆戰爭賠款,德國陸軍還被限制到了十萬人規模,而且不準擁有火炮和重機槍。這一下可把德國人的鼻子都氣歪了,要知道如果德國沒有重機槍的話,那估計德國陸軍基本上也就算是報廢了,如果法國人決定攻打德國的話,那麼德國陸軍士兵就只能用刺刀和步槍和法國人拼命了。可這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山窮水盡的德國也只能忍著噁心簽了那份《凡爾賽條約》。
可是沒有重機槍終究不讓人安心,德國還是得設法擁有重機槍,或是擁有重機槍的替代品才行。在這個時候,德國陸軍就想到了丹麥的麥德森輕機槍,這款使用彈匣供彈的輕機槍平時配備雙腳架,但也可以配備三腳架充作防空機槍使用。這一思路算是給德國人提了個醒,如果他們也依樣畫葫蘆,製造一款既然可以充當輕機槍,又可以兼顧重機槍用途的新式機槍,那不就成功繞過了《凡爾賽條約》嗎?
事實上,有關於輕機槍的研究德軍早有進行,畢竟德軍的步兵戰術就是圍繞機槍來的。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德國的萊茵金屬公司就在收購了瑞士蘇羅通公司後,開發出了MG-30輕機槍。由於要繞過英法的監察,所以這種輕機槍在德國內部也被稱之為MG-13輕機槍。理論上來說這種氣冷式輕機槍暫時解了德國陸軍的燃眉之急,可是隻能配備使用裝填25發子彈的彈匣供彈這一點著實讓人不那麼滿意。
也正因如此,MG-30輕機槍從來沒有取代MG-08重機槍,畢竟這東西打一小會兒就得換彈,要它有什麼用啊?不過MG-30輕機槍倒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它給萊茵金屬公司積累了不少開發經驗。在吸收了MG-30輕機槍的開發經驗,並聽取了德國陸軍的使用反饋之後,萊茵金屬公司就在MG-30輕機槍的基礎之上進行重新設計,最後搞出了劃時代的產品——MG-34通用機槍。
如果從整體設計來看MG-34通用機槍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除去氣冷散熱和槍管短後坐式工作原理之外,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採用了槍機迴轉式閉鎖機構。MG-34通用機槍的供彈方式本身也可以透過更換機匣蓋出現不同的模式,包括使用彈鏈直接供彈和採用50發單室彈鼓和75發非彈鏈式的雙室彈鼓供彈。當然了,如果要使用75發雙室彈鼓的話,必須更換上機匣。而且不能使用彈鏈供彈。
如果對於MG-34通用機槍缺乏瞭解,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誤認為它是一款普通的輕機槍,但實際上它是可以將雙腳架換成三腳架,然後將50發彈鼓卸下來,換上一條裝填有250發子彈,搖身一變成為一挺可怕的重機槍。事實上,這個設計單純就是為了繞過英法的《凡爾賽條約》的限制,讓德國陸軍擁有新銳的重機槍可供使用,而且不用擔心英法舉著《凡爾賽條約》來找麻煩。
當然了,MG-34通用機槍在打破了舊有的輕/重機槍劃分的同時也存在有很多缺點,比如說它的自身重量過大,使用雙腳架時重量就有12公斤左右,如果使用標準三腳架就會上升到19公斤左右,如果使用重型三腳架就會讓重量飆升到近24公斤,非常不利於步兵攜帶其進行作戰。另一方面,MG-34通用機槍在製造時使用的是切削工藝,這種工藝在製造過程中存在諸多浪費,導致製造成本不斷攀升。
也正因如此,MG-34通用機槍在二戰初期並沒有配發給所有德軍部隊,有些部隊使用的仍舊是MG-30輕機槍和ZB-26輕機槍,重機槍則使用老舊的MG-08重機槍。簡單一句話,德國人倒是有心給所有步兵部隊都配備MG-34通用機槍,奈何手頭的鈔票不准許啊。不過,饒是德軍沒能給所有步兵班組都配備MG-34通用機槍,卻也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裡讓MG--34通用機槍大展神威,波蘭軍隊和英法軍隊唯一的感受就是德國人奢侈無比,竟然能給每一個步兵班都配備“重機槍”。
不過,MG-34通用機槍終究是被取代了,因為殘酷的蘇德戰爭讓德軍深感MG-34通用機槍已經不適合部隊使用,德軍需要一種更為廉價,製造更為方便的通用機槍,MG-42通用機槍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MG-42通用機槍是在MG-41通用機槍的基礎上製造出來的,相比於使用切削工藝的MG-41通用機槍,MG-42通用機槍最大的改進就在於使用了衝壓工藝進行製造。MG-42通用機槍的結構更為簡單,而且大量使用了衝鉚部件,不僅能夠降低槍械結構的複雜性,而且還提供了更好的可靠性和生產性。
值得一提的是MG-42通用機槍的可靠性非常好,哪怕是在俄國冬季零下40度的情況下,MG-42通用機槍都能在正常運作。而MG-42通用機槍的射速則是另外一個優勢,其最高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1500發,標準射速也有每分鐘1200發,遠勝於MG-34通用機槍的每分鐘900發的射速。如此高的射速擴大了MG-42通用機槍的子彈散佈,從而造就了其無與倫比的壓制能力,幾乎是一個照面的功夫就能將眼前的敵人打翻在地。
當然了,這不能說MG-42通用機槍就沒有缺點了,它的優點就是其最大的缺點——射速確實加大了其子彈散佈並帶來了更好的壓制效果,但缺點就是在高射速下子彈的消耗速度也被極速提升,更別提槍管的過熱速度變得十分驚人了。雖然說槍管可以被快速更換,可在戰場上進行槍管更換工作的話,十之八九也就會造成嚴重的火力中斷。因此,德軍的機槍手必須嚴格控制自己的射速,防止出現因射速過高出現的槍管過熱。
但是瑕不掩瑜,德國開發的通用機槍毫無疑問是二戰裡最成功的的機槍,這一點可以由斃命在德軍通用機槍火力下的盟軍士兵和蘇軍士兵作為證據。在二戰結束後,通用機槍這一概念也被各國所接受,聯邦德國就生產了MG-42通用機槍的改進型號MG-3通用機槍使用至今,而美國的M-60通用機槍也有濃厚的德國元素。某個意義上講,德國人的通用機槍概念是改變了機槍的發展,讓步兵火力得到了一次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