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這個電影,讓歷史重現,讓全國人民得以瞭解到那段歷史。
有人說,解放軍之所以打敗了美軍,是因為我們有十倍於敵的優勢兵力,採用了人海戰術,那麼真相是否這樣呢?在電影的背後,我們再來探究一下相關的細節,來說一說敵我雙方的參戰兵力。
我軍總兵力
宋時輪帶領的第九兵團:原華東野戰軍一部。轄20軍、26軍和27軍。
參戰總兵力:約15萬
美軍總兵力
第10軍,下轄陸戰一師、第3步兵師、第7步兵師,加上韓國第1軍團。其中陸戰一師和步7師是主力,陸戰一師除了自己建制內的部隊以外,還包括了英軍海軍陸戰隊的一部分,總兵力約25000人;而步7師的人更多,總兵力有26600人,其中有7804名韓軍。
總兵力:約10萬人
敵我雙方總兵力對比
1.5:1
敵我雙方總兵力之比為1.5:1,但是實際參戰兵力,我軍沒有達到15萬,美軍也遠遠沒有達到十萬,那麼敵我雙方實際作戰兵力有多少呢?比值又是多少?
我軍實際參戰兵力
我軍第九兵團轄26軍,27軍及20軍,但是,由於戰區地形的制約,同時由於糧食困難和冬裝的限制,志願軍沒有沒有把全兵團一次投入戰鬥,先期只是把20軍和27軍總數約8萬人投入戰場(有數字表明,20軍和27軍總兵力約十萬人)。
而第26軍作為第二梯隊預備力量,作為第二梯隊的26軍到12月6日才投入戰鬥,26軍因為惡劣天氣和形勢等原因一直未能跟上部隊程序,並未和美軍有效接觸。
我軍實際參戰兵力:8萬
美軍實際參戰兵力
美軍方面投入的兵力主要是陸戰1師,步7師也有部分投入戰役,美軍在戰區約有3萬人。
敵我雙方實際參戰兵力對比
約為2.6:1
由於受到我軍機動能力的限制,一次投入兵力,並不能一次有效全部投入,因此,雖然敵我雙方總兵力為1.5比1,實際參戰兵力為2.6比1,但是由於我軍機動能力有限,很多部隊在機動中,陸續投入戰場,具體在每一場戰鬥上,遠遠達不到2.6:1,並稱不上人海戰術。
戰鬥力計算
敵我雙方戰鬥能力的計算並不是簡單的人數比,一般要綜合兵力和兵器以及保障能力的對比,從人頭上志願軍的數量佔優,但是綜合來看,美軍的實力佔優,特別是強大後勤保障能力以及,對地火力和制空權。
後文,我們將繼續探討敵我雙方兵器裝備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