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北疆某訓練場,第78集團軍某旅裝步五連正在進行戰鬥射擊考核。頃刻間,驟雨突至,現場能見度大幅下降。
風雨中,考核正常進行。只聽“轟”的一聲,1號車射手、連長郭祥衛率先按下擊發按鈕,一發炮彈呼嘯而出,精準命中靶心。其他車組緊隨其後,伴著震耳欲聾的“怒吼”,數發炮彈呼嘯著直奔靶標。
裝步五連的前身是“突破烏江第一連”。1935年1月,紅三軍團先遣團抵達烏江地域,為粉碎敵人在沿岸建立完備防禦工事的企圖,該連主動請纓擔負先鋒任務,奇襲茶山關渡口。在無渡船、無重火器的情況下,與敵激戰一晝夜,勇奪烏江天險,確保紅三軍團順利渡江。
從那時起,“五連面前無天險”的革命豪情就融入了官兵血脈。2017年,該旅由摩步旅改編為合成旅,武器裝備更新換代。
“年底上級要對新裝訓練進行檢驗評估,誰敢承擔先訓示範任務?”面對新任務,該連主動請纓。
在一無教材、二無教員的條件下,士官支委於小果帶頭成立黨員攻關小組,白天對照實裝研訓法,晚上鑽研書本悟原理,不到3個月就把新裝備研究透徹,探索出的訓練招法在全旅推廣。列裝當年,該連就形成了整體作戰能力。
奮勇爭先的背後,是紅色血脈的賡續。該連指導員楊松橋介紹,新兵下連、幹部任職,第一站到的是連隊榮譽室、第一首歌唱的是連歌、第一堂課學的是連史。他們還常態開展黨員帶頭精武強能、黨員帶頭攻堅克難等“九個帶頭活動”,每逢黨的生日、連慶日,都會組織“學傳統、鑄軍魂、當傳人”故事會或交流會,激勵官兵傳承紅色基因、爭當紅軍傳人。
有了新裝備,還得有一套新戰法,這是擺在官兵面前的又一個難題。一次實兵演習,他們還沒看見對手的影子,就被一輪炮火突襲打掉近半兵力。這場失利讓該連官兵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合成營獨立遂行多樣化任務增多,提升班組、單兵戰術作戰能力迫在眉睫。為此,他們拿出當年革命先輩攻堅克難的勁頭,在完成大綱規定訓練內容之外,把戰術指揮作為幹部、戰士的必修課。如今,不少官兵已具備上一級崗位能力素質,班長能幹排長的活,排長能頂連長用。
薪火相傳終有繼,轉型路上當先鋒。在先輩精神激勵下,該連官兵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戰鬥豪情,備戰打仗能力不斷提升。去年,他們出色完成比武、演訓等任務,被北部戰區陸軍評為備戰打仗先進單位、集團軍“四鐵”先進單位。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