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珠海航展釋出會上,殲15總設計師孫聰表示在今年年內就能看到下一代艦載機。對於下一代艦載機,軍迷們可說是翹首以盼,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極大關注。從2012年的鷂鷹首飛,到2016年珠海亮相,再到今年武漢水泥航母上現身的疑似鷂鷹戰鬥機模型,每一次出現都會引發一番爭論,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到底是鷂鷹還是殲20的改進版?
目前在我國周邊已經集結了上百架各型五代機,其中日本已經列裝了近30架F35A陸基型的F35A,未來還要採購120架,而韓國也採購了100架左右的F35,現在已經列裝約20架,新加坡也已經下單了6架F35,總採購數量可能達到12架。除了這些國家之外,美國在日本本土、韓國、關島等地還有差不多30到40架F35及F22,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所以在未來10年,我國周邊的五代機數量可能將達到約300架左右,密度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出雲號兩棲艦近日利用美軍陸戰隊的F35B成功實現了垂直降落和短距起飛,很快就要列裝
對付這些五代機,現有的殲16和殲10C等四代半戰鬥機即便有體系支援,勝算也不會太大,所以五代機是首選。但是我國目前只有一種已服役五代機,那就是殲20。殲20現在已經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並且航電和機械裝置都在不斷改進最佳化當中,總體效能完全不輸F22,對抗F35自然更不在話下。可是殲20雖強,作戰半徑也能達到2000公里,如果要飛到第一二島鏈和這些敵國飛機進行纏鬥,有效滯空時間還是少了點,並且出發距離太遠,戰場響應過程也很長,難以達到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目的。要對付周邊這一些五代機集團,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利用航母搭載的艦載五代機。
▲殲20換裝國產渦扇10改進型發動機,鋸齒狀隱身噴口引人注目
我們現在已經服役了兩艘6萬噸級的大型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雖然滑躍甲板有缺憾,可是噸位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號的,只可惜艦載機發展時間太晚,現在看確實有些拉胯了。殲15艦載機其實仍然是蘇聯蘇33的異國兄弟,從載彈量和航程看,它繼承了蘇霍伊系列的優點,最大航程3500公里,擁有多達12個掛點,最大掛載能力量達到14噸(5噸彈和9噸油),絕對是艦載機中的炸彈卡車。
可是光火力猛,你發現不了敵人也沒轍,這就是殲15現在最大的弱點,航電系統比較落後。殲15誕生的年代比較早,2009年就已經完成首飛,2012年上艦,那時候中國的電子工業還沒有完全發力,所以殲15依舊採用和殲11B同款的1493型平板縫隙雷達。藉助於殲15巨大的機頭,這款雷達的尺寸和功率都很大,因此探測距離也能達到150公里。不過這款平板縫隙雷達只能同時跟蹤16個目標,並對其中8個目標進行攻擊,這和殲20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差太大了。
當然了,航電系統可不只是雷達那麼簡單,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瞭解一下?F35和殲20都在機身四周安裝了多個光學探測頭,並且可以透過頭盔顯示器360°無死角觀測到戰鬥機任意角度的實時畫面,這種探頭可以在上千公里外觀察到火箭發射,也可以在幾十公里外發現空空導彈的尾焰。在交戰狀態,如果F35開啟雷達靜默模式,利用光電孔徑系統搜尋前進,悄悄貼近殲15,結果可想而知。
▲分散式光學孔徑系統可以讓戰機獲得360°無死角戰場視野
除此之外,殲15還有一個先天性不足,那就是隱身能力缺失。殲15的整體設計還是延續了蘇27的風格,中央升力體佈局帶來的機動性確實很強,可終究只是架四代機,沒有內建彈倉,機體也沒有扁平化設計,發動機也沒有遮蓋處理,雷達反射面積高達數十平方米。由於體型龐大的原因,整體雷達和紅外反射訊號都很強,不說和殲20比,就是與陣風和殲10C等中型四代半戰鬥機也有很大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其實急需一種隱身艦載機來補充自己的隊伍。空軍現在大規模服役殲20,從機體材料到電子系統再到發動機都實現了100%國產。不過殲20這種重型五代機其實並不非常適合上艦,首先它的體積是五代機中最大的,外形也非常扁長,佔據的甲板空間過大,甲板起降也容易尾部著地。當然了,這其實都不算事,最主要是殲20的需求量非常大,以成飛的生產能力,現在滿足空軍的需求都已經有點吃力,更別說再投入精力去開發一款艦載版殲20。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FC31鷂鷹其實是最好的選擇。
從珠海航展釋出會的資訊來看,殲15的總設計師同時也標註為鷂鷹的設計師,說明鷂鷹已經是準備列裝的型號。而FC31就是鷂鷹外貿版的正式編號,現在之所以不稱為FC31總設計師,就是因為自用版本機型還沒有公開,處在保密狀態,而鷂鷹自用版在定型後,其代號很可能會變為殲31或者殲35。
從鷂鷹2016年在珠海航展的首秀我們其實可以看出來,它早期的外形有模仿F35的痕跡,而且由於總體設計不給力,做功略顯粗糙,尾部發動機拉出的黑煙更是讓人吐槽,所以一直沒人看好這款飛機。不過沈飛在此後還是化恥辱為力量,不斷對鷂鷹進行改良最佳化,最終出現的鷂鷹3.0版本早已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整體質感不輸美國的F35。
▲鷂鷹1.0
根據推測,3.0版本的鷂鷹最大起飛重量已經達到30噸左右,其在主翼和垂尾部分都進行了切尖處理,取消了空速管,內部彈倉進行了擴容,機體採用了全新的複合吸波減重材料,並且還吸收殲20的成果,採用了最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大廣角衍射平顯,分佈光電孔徑系統等一系列高精尖裝置。由於沒有鴨翼,鷂鷹在正面的雷達反射面積甚至可能比殲20都要小,這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得分項。
▲鷂鷹3.0版
在動力方面,鷂鷹1.0採用的是兩臺俄羅斯的RD93型中等推力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太過於老舊,燃燒不充分,從當時拉出的尷尬黑煙就可見一斑。2.0版本換裝了國產渦扇13發動機,但是效能依舊有限。好在我們已經為它準備了新款心臟,這就是傳說中的渦扇19,這款代號峨眉的四代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可以達到10噸,這將有助於鷂鷹最大起飛重量突破30噸,邁入真正的重型機行列。
先進航電有了,掛載能力也增加了,剩下的就是武器的選擇,得益於近些年我們軍工業的爆發式增長,現在無論是對地、反艦、制空,鷂鷹只怕是要挑花了眼。空空導彈系列,本次珠海航展中FC31與霹靂10E和霹靂15一同登場,說明這兩種最強的國產武器都能夠相容,空戰妥妥的碾壓F35。而在反艦武器上,即便鷂鷹的內建彈倉無法相容較大的鷹擊12和鷹擊18,弄上幾發鷹擊83K也絲毫不成問題。而如果是對地攻擊,那更不用說了,我們的KD系列空地導彈,GB系列鐳射制導炸彈可以滿足幾乎所有量級的需求。有了鷂鷹的助力,003航母的戰鬥力基本不用懷疑了,穩居世界第一常規動力航母,即便和尼米茲級比,也絲毫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