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關於睡眠的知識普及——睡眠週期。
睡眠過程中,大腦有明顯睡眠週期,一個睡眠週期大約是90分鐘,在此期間又可分為5個階段。
入睡期、淺睡期、熟睡期、深睡期,這4個階段均不出現眼球快速跳動現象,統稱為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尤其是進入深睡期,俗話說就是睡得和豬一樣,睡的很香。
第5階段是快速動眼期(REM),大腦活躍,容易做夢,我們常說的睡得不實,其實就是REM期,這個階段約佔睡眠時間的20%~25%;
直覺上,REM似乎並不好,但資料卻顯示REM非常最重要的環節。
嬰兒50%的睡眠時間處於REM,成年人睡眠時間的20%~25%處於REM,增加REM時間,能夠提升大腦效率。
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 JAMA Neurology,統計了三千多人,最終得出的資料是REM睡眠每減少5%,死亡率增加1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會增加11%,其他非癌症相關的死亡率增加19%;
簡而言之,(REM)做夢的人更聰明,做夢少的人容易死。
半夢半醒的狀態(REM)醒來時很累,是因為沒睡夠,只要持續睡到REM結束,則精力旺盛。
REM是睡眠的必經階段,此時大腦保持高度活躍,還可以透過讀取腦電波的形式和做夢者對話,這個實驗已經做成了。
長期的壓力 或 激烈的情緒衝突後,人會很困,想睡覺。
科學家用蛔蟲做實驗,推測是壓力和衝突導致細胞受損,睡覺可能是修復受損的細胞,屬於生物的自我調節修復機制。
這個還沒明確結論,但有一點是確定的,生氣和壓力可以讓人快速睡著。
說句玩笑話:家裡如果有小孩不睡覺,打一頓就好了。
談談我個人的看法,以上屬於知識擴充套件範疇,在前面提及的睡眠週期有五個階段表示認可,對於後面說的做夢的人更聰明,做夢少的人容易死。表示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