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社會,不分東西半球”,出生在70、80一代的人對這個口號或許並不陌生,作為上世紀家喻戶曉的小家電品牌,半球的品牌知名度不亞於當今的美的海爾,而它的興衰背後,可以說就是湛江家電的半部興衰史,半球的衰落,也是湛江家電產業沒落的縮影。
昔日的“廉江造”
翻開半球的早期成長史,可以說半球是我國家電行業的第一批拓荒者,早在70年代便已經涉足家電領域。
1972年,李秀森被調到湛江市五金製品廠擔任廠長,也就是半球電器的前身,這是一家生產鋤頭、鐮刀、老鼠籠為主的五金小廠,在那個物資匱乏、生產力低下的年代,像這種管理混亂的小工廠幾乎讓人看不到任何希望,即使經過李秀深勉強的經營,也僅夠發放工人工資而已,為了給工廠尋求一條出路,李秀深開始了東奔西跑的探索。
第二年,李秀森從外貿部門瞭解到東南亞對於日光燈鎮流器的需求,便帶領工廠人員開始試製鎮流器,經過十多天的鑽研奮鬥,終於獲得了成功,並經過了有關部門的簽訂合格,之後又承接了開發光管支架的任務,並以“三角牌”開始打入香港澳門市場,當時香港的光管支架還是被日本的“長壽”牌佔據為主,三角牌憑藉著低廉的價格在港澳市場站穩了腳跟,搶佔了一席之地,公司名也改為湛江家電總廠,開始邁出了向家電轉型的第一步。
1977年,李秀森從香港老闆那裡獲取到電飯鍋這一資訊,在國外已經普及的家電產品,在百廢待興的國內可以說還是零,嗅覺敏銳的李秀森意識到這是一款充滿市場前景的產品,便開始研製電飯鍋,成為了最早一批生產電飯煲的企業,由於起步早,搶佔了市場先機,三角電飯煲迎來了高速發展,但早期的電飯鍋銷售主要是外貿包銷為主,進入80年代後,由於外貿環境的不景氣,外貿部門一下砍掉了電飯鍋的採購,十多萬只電飯鍋成了燙手的山芋差點壓垮工廠。
就在陷入絕境的時候,李秀森突然得知湖南正在召開“以電代柴”的規劃會議,立馬帶領5名供銷人員趕赴湖南調研,不僅獲得了湖南省首批“以電代柴”試點縣的供貨合同,更得知了國家將要在全國100個縣搞電氣化試點的資訊,李秀森意識到,隨著電力逐漸取代柴火時代的到來,電飯鍋的市場也將井噴式增長,於是改變了原來縮減電飯鍋產能的策略,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在接下來的電飯鍋市場取得了銷量利潤雙豐收。
在賣方為主導的80年代,得益於搶佔市場先機,到1988年,工廠已經發展成廣東半球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從一家瀕臨倒閉的五金小廠發展資金過億的集團企業。半球電飯鍋的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40%,成為全國工業500強企業之一,“半球模式”,“中國松下”的美譽不脛而走。
80年代中期,依靠推銷“三角”“半球”電飯煲的銷售隊伍日益壯大,他們在推銷電飯鍋的過程中開始生產配件,依靠一把螺絲刀組裝電飯鍋,形成了最早的一股“廉江造”的家電產業,這也是湛江家電早期的發展雛形,半球效應直接帶動了整個湛江的電飯鍋產業,此後發展成為中國最具規模的電飯鍋生產基地。
賒銷模式陷入資金困境
為了擴大規模,半球電器採取了“讓利聯營、賒銷批發”的發展模式,並在國內率先提出“直線銷售”的方法:凡列入重點的縣,產品價格都按廠價供應;凡新開闢的市場, 均實施前兩次優惠價格;凡通鐵路的地方,運費均由半球負責。這種降價擴張的手段,為半球的擴張帶來了短期的效應,但也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而賒銷批發的方式,更讓企業背上了資金斷裂的風險。賒銷這種先鋪貨後結算的方式,在後來的家電渠道中廣為流行,成為開發市場的有利手段,但這種賒銷模式大多以零售商渠道為主,而針對批發渠道,半球這種賒銷模式顯然會造成大量資金的投入,一旦貨款收回出現問題,就會造成企業的資金鍊斷裂。有媒體報道,當年半球因此出現的2億的呆賬無法回收,就是賒銷模式所導致。
1989年,半球出現了第一次經營危機,70%的生產線陷入了停頓狀態。
多元化擴張失敗
除了銷售模式的因素,多元化的盲目擴張也讓半球陷入了另一個漩渦。一份當年媒體對半球規劃的報道揭開了它的多元化佈局:
“一、投資5000萬元改造半球電器… 二、投資10億元與外商合作建設化學原料工業…三、投資3.5億元,興建綜合商品樓和高層住宅新村…四、投資2000萬元拓展湛江具有地緣優勢的儲運業……”
可以預料到的是,這種大躍進的發展,不僅消耗了半球巨大的資金投入,對於陌生領域的不熟也讓巨大的投資打了水漂,盲目的多元化擴張不僅未能給半球帶來任何新的出路,更讓半球陷入了新一輪的虧損漩渦:
比如與臺灣客商合資聯辦的大型化工生產基地在投入鉅額資金後不了了之;和韓國公司合資的軋鋼廠,最後胎死腹中;而在房地產領域,半球為了騰出土地,不惜將自己位於市區黃金路段的幾個廠房拆除,搬遷到郊外,由此帶來的拆遷成本和興建新廠房的投入,都消耗了半球大量資金,結果房地產的投入也陷入爛尾,造成了鉅額的虧損。
在一列盲目擴張後,不到3年時間,半球電器便從年產300萬臺電飯鍋淪落到幾近消失的地步,到90年代中後期,成了一家負債10多億的特困企業。
深陷假貨風波
1999年,陷入危機的半球電器進入重組,開始了自救,新上任的總經理陳模範擔起了挽救半球的重任。
陳模範上任後,為資金困難的半球開出了“品牌經營戰略”的藥方,利用半球的品牌知名度,搞起了品牌租賃的模式,讓半球藉助其他工廠的生產得以起死回生,但這也為半球的假貨風波埋下了隱患。
在媒體的採訪中,半球前任總經理李秀森將半球的沒落歸結為假貨太多所導致,這一總結雖然片面,但也反映出假貨對半球的影響之大。
在90年代中期,湛江的電飯煲產業出現了一次嚴重的質量危機。部分企業生產的假冒偽劣產品對整個湛江的飯煲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尤其以廉江為甚,曾經的引以為傲的“廉江造”變成了“廉江貨”的代名詞,一個名稱的變化,不僅僅給當地的產業帶來了信任危機,也反應了廉江製造在家電產業中的不斷退步。一提到廉江貨,大部分經銷商都對其嗤之以鼻,以致於不少企業被迫將工廠外遷到順德、中山一帶,為的就是甩掉身上廉江造的標籤,信任危機為曾經的“中國電飯鍋之鄉”蒙上了一段難堪的歷史。
半球的品牌租賃戰略,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假貨和質量問題,由於未能管控好授權企業的生產質量,租賃半球品牌的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也是良莠不齊,這就為山寨假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市場上的真假半球大行其道,擦邊球、假冒偽劣半球產品都對半球的品牌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消費者買到的半球,很多都是假貨,而真貨卻難覓蹤影。
由於缺乏資金投入到打假當中,半球的品牌也是一落千丈。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曾經有貨不愁賣的年代一去不復返,參差不齊的半球產品逐漸被市場所拋棄,曾經的一線品牌,徹底淪為了一個地攤貨。
如果你現在還能看到有關半球的隻言片語,那多半是關於“質檢不合格”的黑料,當年家喻戶曉的品牌,如今只能以負面新聞的露面形式告訴世人,半球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