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電影引發各種關注,那段悲壯歷史也再次呈現在公眾面前,但是很少人瞭解美國人眼中的長津湖戰役是怎樣的,據一位美國大兵回憶,當時的志願軍清理戰場時都會拿走靴子,而他當時靠著裝死才僥倖活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且聽我細細道來。
漫天大雪裡,三十幾輛卡車緩緩地前行,幾十公分的雪已經將車體的下半身掩蓋,車頭不斷地將積雪推至兩邊,留下的車轍又很快就被新的雪花掩埋。車裡裝的都是一個個奄奄一息的重傷員,他們緊挨著,隨著路途的顛簸互相堆疊在一起,不時地發出一些痛苦的呻吟聲,有些傷員支撐不住就在這顛簸中死去了。突然間,車體一陣劇烈地晃動過後,停在了雪地中央,躺在邊上的埃德·裡夫斯隨著慣性重重的撞在了堅硬冰冷的車廂擋板上。
本以為是雪中行進的車輛發動機出了什麼故障,他正欲繼續昏昏沉沉地睡去。可是車外的聲音卻越來越嘈雜,不像是維修的聲音,漸漸的聲音越來越清晰,混雜著機槍聲、手榴彈爆炸的聲音,還有各種語言的嘶吼聲。埃德屏息凝神,靜靜地將耳朵貼近門板,企圖聽到更多的訊息。英語之外摻雜著另一種,埃德聽不懂卻無比熟悉的語言,中文,他確信外面是中國軍隊。緊張的心情席捲了他,他的額上開始滲出細密的汗珠,傷處也隱隱作痛。
不久,外面的聲音都弱下去了,只剩下人們在雪地中艱難踱步的聲音。中國軍隊被擊退了嗎,埃德想著,長呼了一口氣,哪知幾個中國士兵猛地打開了卡車的車廂。一陣刺眼的白光頓時照射進來,埃德的臉也由於驚嚇而變得慘白。這時他才明白,負責運送派遣的戰友們已經把他們丟在這裡逃跑了。埃德的身體僵直著,不敢有任何的動作。他看著中國士兵們跳上卡車,將一個個屍體拖出去堆放在雪地裡,一邊翻找著有沒有什麼可以用得上的禦寒裝備。這些士兵身上裹著看不出顏色的薄衣,臉色早已凍得鐵青。有些士兵將死人腳上的靴子脫下來換上。埃德安靜地躺在死人堆裡,緊張到不敢呼吸,生怕被這些士兵發現自己還沒有死掉。或許是因為他被炸掉了一隻腳,因此沒有士兵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搜刮點什麼。就這樣,埃德躲過了一劫。
不知過了多久,埃德感覺到中國士兵已經離開很遠了,才慢慢地推開了壓在自己身上的屍體。憑藉著之前的記憶,他判斷了一下大概的方向,發現自己就在長津湖不遠處,而長津湖的對面,就是他們的部隊。埃德·裡夫斯的求生欲熊熊燃起,他渴望離開這個只有寒冷的戰爭的鬼地方。他被炸傷的左腿已經徹底不能動彈了,他無法站立起來,於是他就這樣匍匐著,靠著雙臂的力量不斷向前挪動。所幸雪地上的阻力並不大,他就這樣艱難地掙扎著,從田野爬過,爬上了湖面,累了就趴著休息一會然後繼續爬,不知道爬了幾個鐘頭,終於在耗盡最後一絲力量之前,爬到了大本營,被人發現。最終他被送上了去往後方醫院的飛機。最後幾經輾轉,他總算保住了性命,只是失去了一條左腿。而他所在的原部隊“北極熊團”也只僥倖逃脫了1000人。
長津湖戰役死傷之慘烈,是中美兩方在其結束了很久後依舊不願意提及的,顯然,雙方都不願意回顧那場挑戰人類極限的戰役。埃德·裡夫斯在晚年娓娓道來了當初在戰場上經歷的一切,那是他還只是美軍新兵裡的一個菜鳥,還沒有做好對於戰爭的心理準備,就跟著軍隊一起出發來到了朝鮮。剛一抵達,寒冷的氣溫和惡劣的氣候就已經削減了一半計程車氣,大家都緩慢地在雪地裡拔出自己深陷的腳,再重重的踩下去。埃德拖著疲憊的身軀,卻也絲毫不敢怠慢,生怕自己一洩力,便會永遠地留在這白色地獄中。可是,最終寒冷和睏倦還是戰勝了他,他找了一條有些危險的水溝,就用自己的睡袋睡著了。等他醒來時,還好大部隊的駐紮地離他並不遠,他趕忙跑過去與大部隊會合,上級立馬給他和一小夥人分派了指令,要求他們在北面的山崖上建立防禦營地。
在散兵坑中,聽著呼嘯的寒風尖厲地穿過耳邊,埃德慢慢沒有了睡意,突然,距離他不到十米的散兵坑裡,一個韓國士兵大叫到“中國人,中國人”,埃德急忙起身檢視。他還沒來得及定一定神,就被撲面而來的人群弄得措不及防,黑壓壓的人群,一時竟讓他有些恍惚。炮聲,槍彈聲,人們的腳步聲和廝殺聲。埃德混亂了,他的身邊圍繞著中國人說話的聲音,還時不時有輕機槍朝他這裡掃射,他只好胡亂地將身上的手榴彈隨意丟出去。韓國士兵早就嚇破了膽,一直哆哆嗦嗦地和他說著什麼,但是他也聽不懂。這時,一大批中國士兵從他身邊跑了過去,全然沒有理會散兵坑中的他與韓國士兵,他納悶之餘拔腿就跑,不能放過這一次逃命的機會。他已經置身於中國的大部隊中,萬幸的是沒有被發現,漫天的火光裡硝煙滾滾,埃德什麼也不管就一路跑著。
他向著山坡跑去,山坡上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凸起,最初埃德以為是大風把雪吹成了一堆一堆的,直到有火力從雪堆中迸發出來時,他才發覺,那一個又一個的雪堆,裡面竟是一個個伏擊的中國人。他腳踩著防水鞋,外面穿著專業的防風衣都已經在這冰天雪地中險些要凍死,這些一動不動趴在地上的中國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驚慌的埃德一路朝著美軍其他陣地倉皇逃竄著,不小心撞到樹上失去了知覺,醒來後才發現那個可憐的韓國士兵,一直緊緊的拽著他的衣角,怪不得他一路上總覺得有什麼東西牽絆著他。
到達新的陣地,所有美軍正與中國軍隊火拼,沒人顧得上他。他也只好拿起武器,朝著中國軍隊的方向不斷地開槍。埃德腦海中好像緊繃的神經突然斷了線,周圍的一切聲音他似乎都不再聽得進,他麻木地端著槍,不知道向著誰開著,他已經難辨一切,方向,敵我,是非……這些都已經不重要。就這樣機械地對著前方不知道掃射了多久。黎明終於在東方微微展露了一絲光亮,對面的火勢也不再兇猛。埃德的理智開始逐漸恢復,天亮了,他活下來了,他的身體開始放鬆,微笑還沒有掛穩在他的臉上,左腳剛一落地便觸發了一枚迫擊炮彈,他被炸飛了,徹底失去了知覺。
長津湖戰役是由我國志願軍在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發起的,屬於當時的東線戰役。為的是保障西線志願軍的安全,同時阻斷東線的敵軍與西線匯合,破壞美軍的“聖誕節計劃”,收復朝鮮東北區域。一直以來,長津湖戰役的必要性都極具爭議,很多研究學者表明,沒有必要在東線這樣極端的氣候中進行交戰,有些極端言論甚至認為這是毛主席違背了“不打無準備之仗”而產生了一次誤判。實際上,東線戰役是十分有必要的,若是此次中國志願軍可以擊潰美國第一陸軍部隊,則會對美國世界戰略帶了無法想象的打擊。
當時美國的陸戰一師是全美戰鬥力最強的部隊,也可謂世界第一的部隊,這支部隊的前身曾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若志願軍可在東線將其殲滅,不光能一雪前恥,還能讓世界看到中國快速崛起的力量,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鼓舞中國人民計程車氣,重樹中國的尊嚴。這是毛主席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次極具政治眼光的慎重決定。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毛主席眼光的毒辣之處,雖然我軍未能如期殲滅陸軍一師,但是給其造成的重創,為抗美援朝之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同時動搖了美國的戰略決策。
長津湖戰爭的勝利,也代表著我國志願軍可以戰勝裝備精良的美國部隊,為後續其他戰役做了準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使我國軍隊下一步的訓練變得更具針對性。其中,第九兵團,在極度嚴寒的氣候下,殲滅了美步兵7師第31團“北極熊團”,並繳獲該團團旗,這一舉動極大程度鼓舞了中國人民對抗外國勢力計程車氣。這是一次以弱制強的重大戰略經驗,同時,由於我軍戰備過於落後,敵方戰火過於猛烈低估美軍的實力。美軍的強大,激發了我軍戰士後續奮發圖強的訓練精神,激發了我軍越挫越勇的鬥志。積極有效地促進了當時中國整體戰略制定的發展,我軍開始將腳踏實地作為戰略的根基,不再盲目地施展野心。中國人民透過四萬人的鮮血以及無數戰士在戰場上的血拼,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全新的不會被欺負,被打倒的中國形象。
我軍並非是輕鬆贏得了這場戰役,長津湖戰役對於中美兩方都是各自的傷痛,在長津湖這短短30日,我軍僅凍傷就高達三萬多人,是戰傷人數的三倍,最終減員人數高達四萬人之多,同時,長津湖戰役對第九兵團帶來了極大程度上戰鬥力的損耗。由於第九兵團常駐於閩南一帶,是朝鮮東線戰場處於劣勢時臨危受命,倉促抵達戰場的,我軍的禦寒裝備本就簡陋,朝鮮嚴寒的天氣對習慣了南方溼熱戰場計程車兵是一場嚴峻的挑戰,許多士兵在戰爭後留下了不可逆的凍傷。
然而,長津湖戰役並不是一場簡單可以依靠中美雙方死傷人數來判斷勝負的戰爭,它的意義更為深遠。必須要立足於當時抗美援朝的政治背景,以及美方戰略的軍事背景下來看待,它對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起了功不可沒的推動作用。
倖存下來的二等兵埃德•裡夫斯用他獨特的視角,讓我們得以有幸瞭解當時戰爭的一些有別於我國視角的事實。他的經歷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真相,也側面體現了中國軍人豁出了一切保衛和平的英勇抗戰形象。在當時全世界都看輕中國的時代,我們的戰士用自己的鮮血溫暖大雪,用自己的身軀鑄成了圍牆,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後世的尊嚴。就算是“人海戰術”又如何,只要能在層層重圍中,哪怕開闢極其微小的道路,中國人民也會團結一致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