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提要
《中流擊水》在客觀敘述歷史過程的同時,不忘挖掘建黨精神,既可以作為電視劇欣賞,也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史來學習。
《中流擊水》真實生動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井岡山會師的那段歷史。前半程的歷史大事件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戰爭的勝利、勝利果實被新軍閥蔣介石篡奪、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及國共合作破裂;到了後半程,在大革命陷入低潮的逆流中,中國共產黨人揩乾淨身上的血跡,勇立潮頭、奮起反抗,最終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的部隊,朱德帶領南昌起義餘部在井岡山勝利會師,踏上中國革命的新徵程。
該片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既準確把握歷史走向,又生動還原歷史真相
眾所周知,統一戰線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但許多觀眾比較熟悉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與國民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相對而言,黨在大革命時期建立的與國民黨的第一次合作,許多人便不那麼熟悉了。
《中流擊水》詳細描述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確立實現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儘快改變十分弱小的境地,在孫中山的倡導,共產國際的指示,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早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力促下,建立起國共合作統一戰線的歷史程序。這期間國共雙方內外部雖然都經歷了複雜、尖銳的鬥爭,依然贏得了北伐戰爭勝利。但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終因雙方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和所持的階級立場不同、實現的革命目標不同,隨著新軍閥蔣介石的背叛革命而走向破裂。
該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史觀,準確把握了這段歷史的走向,以鮮為人知的細節和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這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具有填補影視劇空白的意義。該片基本史實無誤,再現了重大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突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事業艱辛探索、不懈追求的主題和主線。
豐富青年毛澤東在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時期的熒屏形象
文藝創作有“寫不盡的毛澤東”一說。在熒屏中,我們瞭解和認識了許多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形象和偉績,但對建黨初期和大革命時期的毛澤東還是比較陌生的。尤其對他在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和堅持共產黨在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的作用,不甚了了。《中流擊水》的一層重要意義便是,對青年毛澤東在建黨初期、大革命時期的政治主張和在中共中央領導層及農民運動中的作用給予充分展示。
該劇以大量事實和生動的對話再現了青年毛澤東追求真理、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過程,實事求是地描寫了陳獨秀、李大釗對他的影響;也詳盡地介紹了毛澤東對陳獨秀忽視農民運動、一切服從國民黨的右傾錯誤的批評。同時充分展示了毛澤東與國民黨右派反共行為鬥爭的智慧和勇氣。這種勇氣和智慧來自於他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知,對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疾苦的瞭解與同情。正因為此,他能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帶領秋收起義失利的隊伍走向農村去保留革命火種,開闢井岡山新的革命道路。這無疑大大強化了毛澤東作為黨和新中國締造者之一當之無愧的歷史地位。
值得肯定的是,劇中選擇新人王仁君飾演青年毛澤東很成功,形神相似,特別是眼神很有感染力,舉止言談恰到好處,不拔高也不簡單化。演員的表演成功還原了青年毛澤東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的內在氣質和穩健沉著、行事縝密的外在作風。應該說是該劇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客觀塑造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歷史人物群像
歷史人物的群像可謂《中流擊水》的一大亮點。當創作者把目光投向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歷史人物的群像如何勾勒,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優劣。
《中流擊水》塑造的李大釗可謂光彩奪目、深入人心,人物之光源於信仰之光,人格的魅力則離不開劇本細節、演員表演的多重合力。該劇選擇了資深演員董勇扮演李大釗,從外形和氣質上都十分接近。李大釗當之無愧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建立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他不僅具有深邃的理論涵養和學者氣度,而且是一位懷揣遠大理想、抱定救國之志、真正為真理獻身的忠厚長者。劇中對他的絞刑做出了讓人動容的處理——在絞刑架前,李大釗從容不迫地說,“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這一鏡頭,讓人久久揮之不去。
這些年隨著黨史研究的深入發展,黨史界對陳獨秀的總體評價已發生較大的變化。在《覺醒年代》充分肯定他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基礎上,《中流擊水》對他在建黨、傳播馬克思主義、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也給予真實的描述和客觀的肯定。劇中肯定了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傳播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對陳獨秀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中應負的黨內責任也做了基本符合史實的敘述。
百年前中共建黨和大革命時期複雜的歷史背景中,還出現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中流擊水》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刻畫比較到位。長於扮演孫中山的馬少驊,此次又將孫中山堅定推翻北洋軍閥、在失敗中找到聯俄聯共道路、真誠與共產黨合作的氣度和決心,展示得細膩深刻。對北洋軍閥、國民黨老右派的代表人物、新軍閥蔣介石的描寫真實可信,既沒有臉譜化,也沒有進行粉飾。對中共建立初期黨內的分歧和爭論做了比較多的介紹,反映了黨處於幼年時期的特點。比如用不少筆墨敘述了黨的理論家李達的思想主張,這在以前的作品中未曾涉獵,充分說明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複雜和艱辛。肯定革命者之間認識上雖有分歧,並不否認持不同意見的同志曾在歷史上起過的作用,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態度。由李達反思自己脫黨的行為,得出中國共產黨走過道路正確和艱難的結論具有說服力。
總體而言,《中流擊水》在客觀敘述歷史過程的同時,不忘挖掘建黨精神,著力刻畫共產黨人追求真理、捨己為民的神聖使命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目標、任務,很好地詮釋了共產黨人來到這個世界的初心;同時還生動塑造了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挺、陳延年等一大批敢為人先、不屈不撓,為國家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極具感染力。這部作品既可以作為電視劇欣賞,也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史來學習。
(作者為原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