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海上運輸最多的物資是黑鐵皮。當年沒有什麼裝卸工具,就靠人扛,搬運黑鐵皮最辛苦。
霍英東不知道這些黑鐵皮在朝鮮戰場上做什麼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編寫的《抗美援朝後勤經驗總結》一書提供的歷史資料表明,這些黑鐵皮是用來做汽油桶的。當時國內因無鐵皮製桶,又買不到大量空桶,所以唯一的渠道就是進口黑鐵皮,如果這一任務完不成,將嚴重影響到往朝鮮戰場運送汽油。
當年進口大量黑鐵皮成為關係戰爭全域性的軍事和政治任務。霍英東利用自己的船隊,在極短的時間內,即組織了大量的運力,運輸了數以千噸計的黑鐵皮,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
本文概要:
- 霍英東運輸黑鐵皮最多,最辛苦
- 有無黑鐵皮製桶運油成為志願軍油料供應關鍵
- 中央重視,霍英東給力
- 霍先生的民族大義,會被銘記
鐵皮,這是再普通不過的金屬製品了,為它譜寫一首雄壯的交響曲,可能是人們想所未想,聞所未聞的。然而在抗美援朝這出歷史劇中就奏響了這一撼人心絃的樂曲。霍英東說,抗美援朝時期的海上運輸,運送最多的東西,就是鐵皮。
市場上出售的鐵皮基本有兩種,一種被稱為黑鐵皮,一種叫做白鐵皮,小編查閱資料得知,其實兩種鐵皮原材料都是一樣的,只是外表面的處理方式不同,白鐵皮是鍍鋅鐵皮,而黑鐵皮是磷化處理或者不處理。
當時霍英東先生也不太瞭解他們運的鐵皮到底 是做什麼用的,但是他卻很真切地瞭解鐵皮裝運的痛苦,因為鐵皮很重,當時又沒有現在這種先進的裝卸工具,所以只能靠人工扛運。
當時鐵皮是按件包裝的,所謂一件就是一大卷,重量約在1噸左右,裝卸工人很難處理,為了提高裝運效率,霍英東做了一個決定,他將整件的黑鐵皮分割成100公斤左右的小件,這樣裝運起來就容易多了。
但是這樣就多了一道工序,需要在裝運前將整件鐵皮做分割,一大件鐵皮會先被分割成10個小件,再由工人裝運到船上,這樣的小件,就可以由人工扛或者抬了。
由於小件鐵皮也有100公斤也就是200斤重,所以搬運起來還是沒那麼容易,如果一個人扛的話,基本上被壓得抬不起腰來,和鐵皮接觸的地方,比如後背肩膀等地方很容易就被磨破了,如果兩個人抬的話,裝卸工又賺不到錢,所以,霍英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運費才能請到裝卸工運鐵皮。
按傳統的運費計費方法,一般是按貨物的貨值價格計算的,相同重量的黑鐵皮價格要低得多,因而運輸黑鐵皮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工作,也就是普通貨物的20%左右的運費,所以黑鐵皮運輸獲利很少。
當年的裝卸從香港來貨的碼頭大概就在今天蛇口海關綜合辦公大樓的位置,現在由於人工改造和擴建,已經比當年更外海的方向推進了幾百米的樣子。
現在的蛇口碼頭一派繁忙,機械化作業井然有序,可是在當時,碼頭又破又小,根本不像現在這般氣派,200斤重的鐵皮裝卸可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幹的了的,所以,當年霍英東不得不從北方找一些壯漢來幹這些活。
那運送這些鐵皮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有人可能猜測是做頭盔用的,可是在各自資料中均很少見到志願軍配置頭盔,後來透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組織編寫的《抗美援朝後勤經驗總結》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些鐵皮是用來做汽油桶的。
讀到這裡很多讀者朋友們可能會很奇怪,汽油桶還用這麼麻煩嗎?直接從市場上採購不就完了嗎?也許今天我們會這麼問,但是放在抗美援朝的大背景下就可以理解了。
一方面從國內來看,我們剛剛成立新中國,物資相對匱乏,所以汽油桶並不是那麼豐富,第二方面,當時的氣霧運輸完全依靠油桶進行,並不像我們今天可以透過管道運輸,第三方面從國際形勢來看,抗美援朝的另一方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所以在國際上他們對中國很多戰備物資都採取了禁運的壓制措施,這導致用來製造油桶的鐵皮成為緊缺的戰備物資。
1951.1.3,志願軍戰士們戰天鬥地,一方面要對抗嚴寒,另一方面還要與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進行戰鬥,當時的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給中央軍委寫了一篇報告《關於春季對志願軍供應籌備情況的報告》,在這篇報告中明確提到了油桶的問題:
1951.7.23,由東北軍區後勤部發給志願軍以及各分部的電報明確指出:“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有無汽油的問題,而是汽油如何運輸的問題,其中的關鍵就是油桶。”由此可見,油桶的重要性,而缺乏燃料的話,又會極大地影響抗美援朝戰爭的走勢。
油桶的缺乏,加上當時朝鮮的嚴寒,讓在冰天雪地裡戰鬥的志願軍戰士雪上加霜,如果不能迅速解決油桶的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抗美援朝的大局。
面對這一極其嚴峻的情況,楊立三部長在報告中中特意強調:“如果沒有搞到油桶,前方需要的汽油無法運輸到位,就會直接導致恐慌!”他直接用到了“恐慌”一詞,可見油桶這一問題的關鍵性和重要性。
在當年的形勢下,沒有鐵皮製油桶,又買不到大量的空桶,黑鐵皮還被列為禁運戰略物資,20升以上的汽油桶也在禁運之列,因此尋找渠道進口鐵皮基本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按原定計劃,中財委(中央財政委員會)在1951年分給總後勤部的鐵皮配額是14000噸,楊立三部長在給軍委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如果這些配額的1/3,也就是約4700噸,如果不能馬上進口的話,即將造成無氣油桶可用的嚴峻局面,可見,鐵皮以及汽油桶的問題已經上升到一個嚴重的軍事問題。
這些問題作為商人的霍英東當時還是不知道的,但在這危急的緊要時刻,霍英東承運的大量黑鐵皮,正是中央軍委進口鐵皮中的一部分,這真是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志願軍也開始了極其嚴格的空桶回收和搶救計劃,並出臺了一系列極其嚴格的要求,如:
從中央到志願軍,都把空桶的回收和合理使用上升到了軍事紀律的高度,可見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
事後,霍英東先生在回憶這段搶運鐵皮的經歷時,不無感慨地說:
“在長達幾個星期的時間裡,每天都在不斷地發船,不僅有機動船,還有拖船,機動船運載能力大,可以裝一兩百噸貨物,發船的時間也不固定,只要裝滿了就發運,包括白天和晚上。”
霍英東指示手下的船隊,運送黑鐵皮,一定要風雨無阻,絕對不能耽誤時間,一旦接到黑鐵皮,就必須馬上轉運到蛇口,為了親自監管黑鐵皮的運輸,霍英東忙的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在短短几個星期內就加量運輸了幾千噸的黑鐵皮。
行文至此,小編閉上眼睛,想象當年霍英東先生搶運黑鐵皮的景象:
大量的碼頭工人,包括專門從北方請來的身強力壯的搬運工們,他們穿梭在貨物和船艙之間,身上扛著200斤重的鐵皮小件,汗水不停地從臉頰上流下來,他們顧不得停下腳步,厚重的鐵皮磨傷了他們的面板,壓破了他們的肩膀,而他們都顧不了這麼多,一心只想著把鐵皮裝到船上,這是一幅多麼壯美的畫面啊!
裝運鐵皮只是第1步,更驚心動魄的是運輸過程,全隊必須冒著港英水警以及駐港英軍的監視和堵截,選擇在狂濤惡浪中和時間奔跑,他們的船將貨物運往蛇口,並從蛇口經加工後裝滿汽油並運到朝鮮戰場最前線,為在現場浴血奮戰的志願軍戰士們送去最急需的汽油物資!
霍英東先生以自己極其強烈的愛國精神,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大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的勝利也有他的一份功勞,更有以他為代表的眾多香港民眾的一份功勞!
萬東先生在去世後,人們沒有忘記他,國家也沒有忘記他,鮮豔的五星紅旗覆蓋在他的靈柩上,這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和最大的讚揚!
霍英東先生的民族大義,將被人民群眾深深銘記,而那位被稱為超人的商界鉅子,則會被掃進歷史的塵埃中,他只會在祖國和人民需要他的時候,轉身而去投入主子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