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視覺傳達
在此前的十五篇中,我們就朝鮮戰爭的起源、初期的戰況、仁川登陸、中國出兵的情況等前10個月的戰爭程序以及這一期間錯綜複雜的國際博弈進行了介紹,並且插述了麥克阿瑟免職事件,以及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前期的介紹已經進行到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五次戰役——血染臨津江。
本期,我們繼續講述發生在1951年4月~6月間朝鮮戰爭最大規模的戰役。
本文,小編展開分析,這其中有大量您以前或許很少接觸到的史實及細節,還有我本人對一些問題的觀點。
本期為第十六期,本篇一共七節。
全文講的是一個【悲愴的話題】,相信喜歡探究朝鮮戰爭史的你一定會讀完。全文6931字。
一、崩潰的韓國第三軍團
1951年5月16日下午1時30分,第5次戰役第二階段正式打響。
5月16日是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傍晚時分,昭陽江面大霧瀰漫。16點30分,100餘門火炮同時打響,炮彈呼嘯著飛向昭陽江南岸韓國軍第7師陣地,炮擊進行了1個小時,韓國第7師的通訊被打斷,指揮系統癱瘓。
1951年5月16日,志願軍在聯合國軍的炮火下強渡昭陽江
隨後,志願軍9兵團20軍60師178團開展突破。
此時,位於韓國第7師後方的韓國炮兵打了幾炮後便開始倉皇撤退,並且一直撤退了13公里,使得韓國第7師前沿陳地沒有了炮火支援。
志願軍8連僅用9分鐘就衝過寬約200米的昭陽江,於17點30分攻佔了南岸敵軍陣地,7連、9連隨後跟進佔領敵前沿陣地,掩護了2營過江,打開了向縱深穿插之門戶。同時,左翼173團、174團也相繼過江搶佔敵前沿陣地,掩護後續部隊過江。至當晚12點,第20軍在寬16公里地段上,順利突破了昭陽江,並攻佔敵一線陣地......
戰鬥進行到下半夜,韓國7師師長已經喪失了對其部隊的控制能力,其所有部隊都融入了向南潰逃的洪流當中——韓第7師崩潰了!
美軍指揮部命令韓國第3、第9師“無論發生何種情況,決不準後退”!不過韓國這兩個師的師長根本沒搭理美國人的命令,一路向南退去......
5月19日,李奇微下令將韓國第3軍團解散。
面對中國志願軍發動的攻擊,韓國第3軍團的官兵們什麼都想到了,包括傷亡、被俘、潰敗、撤退,可他們怎麼都沒料到這場短短三天的戰鬥竟然最終導致了一個令韓國軍隊感到恥辱的後果——美軍認為如此無能的軍隊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韓國第3軍團被撤銷了番號!一支本土軍隊在本土作戰中因為一敗塗地,被“協助他們作戰”的外國軍隊勒令解散了,這無論如何是一件世界戰爭史中最稀奇古怪的事。——《朝鮮戰爭》(王樹增)
二、團長、教導員被“俘虜”殺害
1951年5月18日清晨,在朝鮮半島中部一座被稱為800高地的山頭上,駐守著美國第10軍第2師第38團K連。在他們的陣地前沿,佈滿了油料和炸藥混合而成的地雷。
在過去的一夜裡,志願軍一次又一次衝擊這個由6000多根鋼筋、23.7萬條沙袋陣地,遭到了巨大傷亡,但無法突破。
山坡上除了犧牲戰士的屍體,以及大量被遺棄的蘇式槍械,還“散亂著很多沒有爆炸的手榴彈”,“一檢視,原來是由於手榴彈上的安全栓沒有拔掉。中國士兵只是壓彎了握把就投出去了。”——《朝鮮戰爭》(日本陸戰史普及會編)
從正面進攻遇挫,志願軍繞到沒有埋設地雷的另一側,搭人梯、攀樹藤爬上了美軍陣地。當衣衫襤褸、渾身鮮血的志願軍士兵端著刺刀爬上懸崖時,美軍根本不相信,慘烈的白刃戰隨即展開......
此時的戰線,志願軍有的強攻、有的穿插,美軍及韓國軍一方面阻擊、一方面後退。但伴隨著聯合國軍後退的,是其猛烈炮火以及飛機的轟炸,僅憑手中的輕武器,志願軍佔不了太多便宜,有的部隊打得十分艱難。
此處,不得不提一件令人痛心的事:179團副團長、1營教導員被“俘虜”殺害了!
事件簡要經過:179團強渡昭陽江後,副團長率領1營向縱深穿插,當插到敵後時遇到了美軍,經過一番激戰後,俘虜了30多美軍,副團長拒絕了殺掉俘虜的建議,在得到這批俘虜不再拿起槍繼續打仗的保證後釋放,部隊繼續前進。然而不到半小時,被釋放的俘虜找到槍支並帶著另一批美軍100多人向1營反撲,戰鬥雖然最終勝利,打死敵人60多人,但副團長和1營教導員卻先後陣亡。此時穿插已經難以繼續,不得不撤回,喪失了一次寶貴的合圍敵軍的機會。
三、“禮拜攻勢”的魔咒
至5月21日,戰線向南推進了約50多公里,其中12軍甚至抵達了三七線。
但,此時的志願軍又遇到彈盡糧絕的情況,有的部隊開始斷糧,戰士們開始餓肚子。
5月21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以前各役攜帶5天糧,可打7天。因可就地籌糧補充之。現在攜帶7天糧,只能打5天至6天的仗。因戰鬥中耗損,就地不能籌補。洪川敵頑抗不退,使我東線部隊無法運輸補給。
美三師東調,堵塞洪川、江陵間缺口。五次戰役西線出擊(4月22日至28日)傷亡3萬。東線出擊(5月16日至21日)傷亡1萬出頭。為時1月,進行東西兩線的作戰,部隊有些疲勞,需恢復和總結戰鬥經驗。
戰鬥發起後,第一線運輸極端困難。待人力運輸到團後,可能得到若干改善。且雨季已接近開始,江河湖沼盡在我軍之後,一旦山洪暴發,交通中斷,顧慮甚大。此役未消滅美師團建制,敵誇大我之傷亡,還有北犯可能。根據上述,我軍繼續前進,不易消滅敵人,徒增困難。不如後撤,使主力休整,以免徒勞……
部隊開始休整。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結束。
但,美軍不可能讓志願軍休整,其迅速進行了部署,暴風驟雨即將來臨......
四、得勝回師?
其實,在第五次戰役的計劃中,志願軍有再次佔領漢城的想法。
4月26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表示“擬在打破敵之抵抗後”,即以一個兵團和兩個朝鮮軍團的兵力“相機追擊至三七線為止”。——《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編)
然而,範佛里特已經下定決心,決定聯合國軍不能像此前面對志願軍時那樣放棄漢城、撤往三七線。並且,早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前,聯合國軍就已經透過細緻的情報分析工作判明瞭志願軍即將發起大規模攻勢。因此,在中韓聯軍於4月22日黃昏發起攻勢後,早有準備的聯合國軍在新任總司令李奇微及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里特的指揮下,一面利用火力盡可能地阻滯志願軍的衝擊,一面步步後撤。
此後幾天裡,儘管志願軍繼續向南進攻,但聯合國軍僅僅後退了很短的距離。
到4月29日,範佛里特設定了一條被稱為“無名線”的新防線。這道防線最西面的一段緊臨漢書城,向東北方向一直延伸到朝鮮半島的東海岸。“無名線”上離漢城最近的一段陣地,僅僅位於漢城以北6公里多的地方。
在同一天,由於部隊傷亡慘重、補給不足,中、韓軍聯合司令部下達命令,決定各部“停止進攻,於現地迅速整補待機”。——《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
於是,中、朝軍隊沒能佔領漢城,只佔據著漢城北郊的一些高地。在這次作戰中,中、朝軍隊儘管逼近漢城,但沒有有效消滅聯合國軍的幾個師。
就是說,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此階段的作戰未能實現預定的殲敵計劃”。——《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
詳見我的上一篇文章:戰爭怎麼打成了彭德懷最忌諱的局面?朝鮮戰爭剖析15:血染臨津江
5月8日,彭德懷、鄧華及朝鮮人民軍樸一禹釋出了“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作戰命令,要求志願軍第3、第9兵團轉向東線作戰,與朝鮮第3、第5、第2軍團聯手,對美第10軍的右翼及韓國第3、第1軍發起新的攻勢,力求消滅四個韓國師。——《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
第二天,志願軍第3、第9兵團開始向東轉移。同時,彭德懷也作出了在5月16日黃昏發起進攻的決定。至5月21日,志願軍停止進攻。
不得不承認,美軍的機動能力是非常出色的,他們在撤退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而志願軍這邊,卻始終擺脫不了“禮拜攻勢”的魔咒。
對於美軍可能的反擊,彭德懷是有思想準備的。
他命令各兵團撤退時一定要留1個師至1個軍的兵力殿後,從撤退的位置起,要採取節節阻擊的方式掩護主力轉移。
彭德懷致電各軍:“根據敵人以前的習慣,在我軍停止進攻後,往往利用其高度機械化條件,對我進行‘磁性戰術’(即緊隨我軍追擊),企圖消耗疲勞我軍。在我軍北移休整時,敵軍會尾隨我軍北進是肯定的。但敵進攻速度的快慢情況,則以我軍實施機動防禦打得好壞而定。此次北撤時,我軍最後抵抗線,亦即原第五次戰役反攻發起時的陣地線為限。”
但是,此時志願軍絕大多數官兵認為北移是“得勝回師”,他們即使意識到自己部隊嚴重的疲勞、飢餓的現狀,但很少有人能夠十分客觀地正視目前是疲憊之軍的大規模撤退。
志願軍各級指揮員嚴重低估了美軍反擊的速度、規模和兇猛程度,撤退中沒有嚴密控制公路要點。有的兵團甚至沒有執行撤退計劃。
面對美軍的機械化突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災難的發生已經不可避免。
五、美軍最大規模的全線反擊
5月19日,李奇微飛往前線,在美10軍指揮部召集範佛里特及多位軍長開會,下令各部在第二天發動反攻。——《朝鮮戰爭》(李奇微)
1951年5月下旬,美7師一部正準備反攻
5月20日,西線的美第1軍首先向志願軍第19兵團發動了反擊,到5月22日,第19兵團已經無法阻止美第1軍,開始撤退,並導致東面的第3兵團陷入了側翼暴露的窘境。
5月23日,美第9、第10軍向志願軍第3、第9兵團發動了反攻,並快速穿插到了第3兵團已經暴露的西側翼。第3兵團第60軍第180師被圍,代理政委吳成德被俘。——《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編)
5月24日下午4時,負責阻擊聯合國軍反擊的志願軍一個縱隊與美國第10軍的號稱紐曼尖兵的偵察部隊遭遇(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紐曼尖兵的先頭部隊,由一個坦克排、一個情報偵察分隊和一個工兵排組成,規模不足一個連)。戰鬥隨即打響,志願軍戰士頑強地將敵人阻擊在昭陽江渡江點,使得敵人不能前進一步。但在此時,一支美軍噴氣式飛機編隊飛來,向志願軍部隊投擲了凝固汽油彈,火海中,志願軍戰士大量傷亡。正面有美軍強大的火力,頭上有成噸傾斜的燃燒彈,部隊陷入慌亂並撤退。
“紐曼尖兵”突破的是志願軍最需要重點防範的地段,也就是說,還在三七線附近沒有來得及撤退的志願軍第12、第27軍等部隊已經腹背受敵,同時中線的第15軍、第60軍的右翼也已經完全暴露了。
此時,60軍180師因有8000餘傷員沒有轉移,沒有撤退,依舊還在原地阻擊,而它的兩翼完全是美軍,至此,180師實際上已經被美軍割裂孤立。
而穿插得最遠的31師91團則被遠遠地孤立於三巨裡附近,與軍師部都已經失去聯絡。
5月26日,東海岸的韓國第1軍亦轉入反攻,向當面的朝鮮軍攻去。至此,聯合國軍各部由西到東已全部轉入反擊狀態。志願軍處於分散撤退的各部面臨重重險境!
1951年5月26日,美軍全線超過三八線。
第五次戰役進入到戰略轉移階段。
六、悲愴的180師
60軍180師,師長鄭其貴,副師長段龍章,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成德。
180師師長鄭其貴
180師前身為抗日遊擊武裝,後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24旅,參加過太原戰役、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活捉日軍團長佳剛義一,立下赫赫戰功。1950年5月,收編起義部隊川軍95軍225師673團。1951年2月編入志願軍,3月21日,開赴抗美援朝戰場。
原第24旅營級以上幹部合影
1951年5月30日,彭德懷電:應即以181師,45師解180師之困,60軍、並15軍首長井王玉:至現刻止,無反映我180師被消滅。據悉:27日有兩個營襲擊美軍指揮所,被其援軍趕到未成。另悉:在那實裡、退洞裡獲得我一部分武器。據上判斷:我救援部隊如是堅決,一定可以救出該師,如再延遲不決,必嚴重損失。
美軍發動全線反擊時,60軍180師還在向南進攻,與美第7師反覆爭奪著陣地。但此時180師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經身處危機之中。
5月22日,彭德懷命令撤退,但180師相鄰的各部在撤退時沒有與180師協同,疏忽了聯絡。在四周友鄰部隊都開始或者已經撤退了的時候,只有180師遵照著軍部的命令,全師原地未動。
5月23日一天,180師原地未動,就這樣與撤退中的各部隊脫節了。他們在等待著美軍,也在等待著厄運。
5月24日下午,180師正面正的激戰時,身後城蝗堂陣地失守!美軍已完成對180師的包圍!
24日夜,180師向北漢江撤退。渡北漢江時照明彈不時在頭頂升起,照如白晝,使整個渡江部隊暴露在美軍炮火之下,不斷有戰士被洶湧的江水沖走,不斷有戰士被擊中......整個夜晚成了180師的厄運......600多戰士犧牲在了北漢江,鮮血染紅了江面......
而此時,美第24師已經在180師撤退的路上等候。
此時的180師已經斷糧多日,彈藥所剩無幾,遍地傷員!周圍是多於自己5倍的美軍!
負責接應180師的179師在途中被美軍截擊,另一接應部隊181師與所屬各團通訊中斷!均沒有了接應180師的可能,180師只能靠自己突圍了!
5月26日,180師確定了分散突圍的方案。此夜大雨,180師分散成若干小隊,消失在黑暗的山林之中......
5月29日,第一批50多人突圍成功,回到了181師陣地;隨後另有40多人突圍回到179師陣地;2天后,60多人突圍回到179師陣地......
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成德帶領33人進山打游擊,一年後僅剩下3人,後被美軍俘虜......
被俘的志願軍
師長鄭其貴帶兵進山打游擊,歷經艱辛,後回到中國軍隊陣地......
180師負傷、陣亡和情況不明的總數為7644人,其中師級幹部1人,團級幹部9人,營級幹部49人,連級幹部201人,排級幹部394人,班以下6990人。——《180師突圍戰鬥減員統計表》
180師老兵
戰後,毛澤東說道:“180師的事,各級都有責任。彭德懷在電報中已向我和軍委作了檢討,承擔了責任。……這次180師受損的原因很多,是上上下下的許多錯覺,和各種因素湊合在一塊所造成!基於此,也不能全怪你們60軍和180師的廣大指戰員!……五次戰役,我看是打急了,打大了,打遠了!”
180師受挫後,經過1年多的休整,於1952年10月重返戰場,在9個多月的戰鬥中,作戰320次,殲敵13700人,湧現出5名戰鬥英雄,3672名功臣,2400名幹部戰士獻出生命。特別是以金城戰鬥中,打垮韓國軍5師......重鑄勁旅!
七,慘勝的第五次戰役
1951年6月1日,漣川至鐵原一線終日火光沖天,濃煙蔽日。戰場的一邊是中國士兵的血肉之軀,另一邊是美軍坦克的鋼鐵長龍......
此時,聯合國軍各部已基本推回到了三八線以北的“堪薩斯線”,只有最西線的美1軍左翼部隊停在臨津江南岸未越過三八線,與對岸的志願軍部隊隔江對峙。至此,戰線再一次回到了這次戰役開始前的樣子。
同一天,範佛里特發動了代號為“打樁機”的作戰行動,命令美1軍右翼部隊和美9軍向更北面的“懷俄明線”繼續推進。
還是同一天,志願軍第47、第42、第20、第27軍於新幕、伊川、雞雄山、黑雲吐嶺一線構成縱深防線。至10日,中朝聯軍將"聯合國軍"阻於“三八線”附近。
6月11日,美第1軍右翼部隊佔領了重鎮鐵原和金化,隨後在第二天派出裝甲部隊向北偵察,發現志願軍“第三番”作戰部隊已經抵達前線,開始作為生力軍接替在“第五次戰役”中疲憊至極的“第二番”部隊。於是,聯合國軍各部的推進停了下來。——《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貝文·亞歷山大)
第五次戰役遂告結束
此役,中美雙方都公佈了雙方傷亡資料:
中朝聯軍傷亡8.5萬人(其中志願軍傷亡7.5萬人);斃傷聯合國軍8.2萬人。——《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編)
聯合國軍的損失為35570人,其中美軍損失12293人(陣亡745人、附上4218人、失蹤572人、因病造成的非戰鬥減員6758人)、韓軍損失23500人,而中朝聯軍在同一時期的損失則約為9.3萬人。——《朝鮮戰爭》(日本陸戰史普及會編)
不管怎樣,第五次戰役都是慘勝!
1951年5月27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以達到殲敵任務......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二個整營,也就夠了......
《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檔案》
5月29日,斯大林回電毛澤東:英美軍很容易識破這種計劃,從而他們會改變其戰術,並提醒毛澤東稱美英軍隊的戰鬥力比蔣介石的國民黨軍強得多。
《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檔案》
第五次戰役中,中國志願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確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同時也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見識到了中國志願軍的鋼鐵意志。
以停戰談判和長期對峙為主的朝鮮戰爭後半階段,就此拉開了序幕......
敬請關注下一篇:朝鮮戰爭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十七篇
拓展閱讀(按戰爭發展時間順序排序):
第一篇:朝鮮戰爭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一篇:戰爭的起因
第二篇:朝鮮戰爭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二篇:朝軍南下
第三篇: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朝鮮戰爭深度剖析三:釜山防禦圈
第四篇:是勝利還是失敗的教材?朝鮮戰爭深度剖析四:仁川登陸
第五篇:中國在“政治恫嚇”?揭示歷史真相,朝鮮戰爭剖析五:中國出兵
第六篇:抗美援朝首戰,勝利後為什麼停止進攻?決策背後的考量不簡單
第七篇:美軍上尉視角下的歷史真相,朝鮮戰爭深度剖析七:激戰清川江
第八篇:為什麼把戰場選擇在這裡?朝鮮戰爭深度剖析八:死神叩門!長津湖
第九篇:中美若再開戰會怎樣?客觀全面分析長津湖血戰,朝鮮戰爭剖析九
第十篇:中國怎麼就成了“唯一的侵略者”?朝鮮戰爭剖析十:和平陰謀
第十一篇:強悍的38軍兵力也下降到3.4萬人,朝鮮戰爭剖析十一:為啥收兵?
第十二篇:美軍已不懼怕和志願軍夜戰,朝鮮戰爭剖析十二:砥平裡之戰
第十三篇:前方在激戰,為什麼彭德懷卻回國?朝鮮戰爭剖析13:俄國檔案解密
第十四篇:美國幾次想將戰場擴大到中國腹地,為何最終放棄?朝鮮戰爭剖析14
第十五篇:戰爭怎麼打成了彭德懷最忌諱的局面?朝鮮戰爭剖析15:血染臨津江
我是@視覺傳達,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我會持續和大家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歡迎在評論區“討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