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那些年幼的弟弟中,比較出彩的,當屬二十一阿哥胤禧。
胤禧一直都很喜歡讀書,乾隆皇帝曾評價胤禧“幼好讀書,識見明晰”。他還擅長詩書畫,尤其是畫作,水平很高。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中誇讚胤禧,“詩筆清秀,擅名畫苑,可與北苑(南唐畫家董源)、衡山(明代畫家衡山居士文徵明)把臂入林”。
胤禧也不是個只知道寫詩畫畫的書呆子。胤禧與乾隆皇帝是同齡人,只比乾隆晚出生7個月而已,但乾隆卻“學射於貝勒允禧”,可見,胤禧的騎射技術很是出眾。
命學射於貝勒允禧,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
但胤禧在雍正一朝,撐死也只得到一個貝勒爵位,這還是雍正皇帝看在老十三胤祥的面子上,因為胤祥曾在雍正面前誇獎胤禧“立志向上”。
到了乾隆朝,儘管乾隆皇帝對胤禧這位與他同歲的皇叔很是重用,但可惜,胤禧一直都沒有被封為親王。
01
胤禧,出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十一,這一年,康熙皇帝58(虛)歲。胤禧序齒為皇二十一子,雖然也屬於康熙皇帝的幼子,但在他後面,還有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以及二十四阿哥胤秘,這3位弟弟的存在。
康熙皇帝對胤禧,也不能說是不喜歡。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十二日,10(虛)歲的胤禧,就開始跟隨康熙皇帝巡幸塞外。
戊申。上巡幸塞外,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八子多羅貝勒允禩、皇九子固山貝子允禟、皇十子多羅敦郡王允䄉、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皇二十子允禕、皇二十一子允禧、皇二十二子允祜,隨駕。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八十七》
康熙皇帝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巡幸塞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巡幸畿(jī)甸(京城郊外)、四月巡幸塞外時,也都有帶上胤禧同行。
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紀恩堂記》中有回憶,他被康熙皇帝帶在身邊養育時,某一天,“虞者告有虎”,康熙皇帝便讓二十一阿哥胤禧前往。當時,乾隆也自告奮勇地要跟著去,但康熙皇帝制止了他,說改天他們爺孫倆再一起去。
又一日,虞者告有虎,皇祖命二十一叔父、後封慎郡王者往,予跽奏,願去。皇祖曰:汝不可去,俟朕往之日,攜汝去耳。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九百四十一》
乾隆皇帝回憶這段往事,本意是想要突出當時康熙皇帝是如何疼愛他,怕他獨自前去會有危險。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康熙皇帝對胤禧當時的騎射技術,是相當有信心的。這段插曲應該是發生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因為乾隆皇帝自己說,他是在“康熙壬寅(即康熙六十一年)、年十二”在圓明園拜見了康熙後,就被康熙接到宮裡撫養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去世,這一年,胤禧也只是一個12(虛)歲的孩子。
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十八日,雍正皇帝封20(虛)歲的胤禧為固山貝子。才過了3個多月,即五月二十八日,因為怡親王胤祥在世時很賞識胤禧,而胤祥又剛在五月初四這天病逝,極度思念胤祥的雍正皇帝,便又晉封胤禧為多羅貝勒。
乙未。諭宗人府。朕之諸幼弟,朕向來不能深知。從前曾據怡親王奏稱二十一阿哥允禧,立志向上,且深知感朕之恩,恭敬之念出於至誠。朕從前降旨,將伊封為貝子,著晉封貝勒。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九十四》
清宮史料中,有工部在雍正八年(1730年)十二月二十日題為“為知照賞給二十一阿哥允祉房屋業經移諮兵部派出官兵前往看守事致內務府”的奏摺。而《嘯亭續錄》中又記載有“誠親王舊府在官園,今為質親王府”(質親王永瑢是過繼給胤禧當後嗣)。可見,當時雍正皇帝將誠親王胤祉革去王爵圈禁起來後,轉手就將胤祉的府邸,賞賜給胤禧了。
雍正皇帝還是有好好栽培胤禧的。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初一,雍正皇帝讓23(虛)歲的胤禧,跟隨果親王胤禮學習料理鑲紅旗滿洲事務。
貝勒允禧,著同果親王學習辦理鑲紅旗滿洲事務。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四》
《愛新覺羅宗譜》中記載,也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雍正皇帝便讓胤禧擔任鑲黃旗滿洲都統。
順便插一句,胤禧的嫡妻祖氏,只為胤禧生下過一個女兒,是胤禧的第三女。《清朝滿蒙聯姻研究》一書中記載,胤禧這個唯一的嫡女,被封為縣主(多羅格格),在乾隆九年(1744年)十二月,下嫁給了喀爾喀扎薩克多羅郡王——桑賽多爾濟(亦寫作桑齋多爾濟)。值得一提的是,桑賽多爾濟是怡親王胤祥的外孫、和碩和惠公主的兒子。嚴格按照輩分來說的話,胤禧的嫡女,是嫁給了自己堂姐的兒子。
和碩和惠公主作為怡親王胤祥的嫡女,被雍正皇帝收為養女,可不幸的是,公主出嫁還不滿2年,就在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初三病逝了,只有18(虛)歲。
當初胤禧多虧有他十三哥胤祥的推薦,才受到雍正皇帝的格外關照。十多年後,胤禧唯一的嫡女,被指婚給胤祥的外孫當媳婦。胤禧與胤祥這兄弟倆,還真是很有緣分。
02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去世。這一年,胤禧25(虛)歲。繼位的乾隆皇帝,對胤禧大為重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對於胤禧來說,算是他職場生涯的豐收月。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一日,胤禧被任命為正黃旗漢軍都統。根據《愛新覺羅宗譜》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皇帝還授予胤禧宗人府左宗正的職務。
以貝勒允禧,為正黃旗漢軍都統。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
其實除了擔任左宗正、都統,胤禧還在御書處、粘杆處任職。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八日,乾隆皇帝認為王公大臣身兼數職,不但不利於保證工作質量,也太耗費這些人的腦力、體力,便下旨給他們減負。胤禧這邊,乾隆只讓他管理宗人府、正黃旗漢軍都統事務,御書處、粘杆處那邊的事,讓他就不必兼管了。
貝勒允禧,既管宗人府、及都統事,其御書處、及粘杆處事,不必兼管,著另行開列請旨。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二十日,乾隆皇帝稱讚胤禧從小就喜歡讀書、知書達理,工作能力也可圈可點,下旨要加封他為郡王。這一年,胤禧25(虛)歲。
貝勒允禧,幼好讀書,識見明晰,辦理旗務,亦屬妥協,朕意欲封為郡王。著總理事務王大臣、會同宗人府,定議具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不再讓寧郡王弘晈(怡親王胤祥的第四子,嫡出)、貝勒胤祜在內廷行走,而是改讓慎郡王胤禧,在內廷行走。
諭,寧郡王、貝勒允祜,不必在內廷行走。慎郡王著在內廷行走。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九十九》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初十,乾隆皇帝又任命胤禧為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
慎郡王允禧,管理正白旗滿洲都統。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百十》
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初六,胤禧與大學士鄂爾泰一道,被任命為玉牒館總裁。
以慎郡王允禧、大學士鄂爾泰,充玉牒館總裁。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一百六十二》
乾隆皇帝不但給予胤禧官職、王爵,也給予他充分的信任。
乾隆十三年(1748年)閏七月十二日,江西南贛總兵嶽鍾璜有遞上題為“奏為查明陳德昌假充慎郡王採辦官誆騙嚇詐等事”的奏摺。事情的原委,是南贛總兵嶽鍾璜,在閏七月初四這天,於嘉佑寺內發現十幾個外來人。經查問,領頭的是一個叫陳德昌的鑲藍旗候補同知,自稱是慎郡王府的五品頂戴,奉郡王的命令,來採買木材。雖然陳德昌攜帶有相關文書,但嶽鍾璜還是覺得這些人不太對勁,便先將他們發往贛縣,並通報了江西巡撫。
諭軍機大臣等,據南贛總兵嶽鍾璜奏稱,閏七月初四日,東城外嘉佑寺內,住有外來十餘人,詢系鑲藍旗候補同知陳德昌,據稱王府賞五品頂帶,奉王諭採辦皇木,並呈驗所執乾隆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慎郡王所發王票一紙,又查出合約一紙,開載封山字樣,現發贛縣審究,移諮撫臣等語。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二十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月初六,乾隆皇帝看到了嶽鍾璜的奏摺後,下旨給軍機大臣,說採辦皇木的工作,是不會交給親王、郡王去辦理的。乾隆皇帝對此事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懷疑慎郡王胤禧有什麼不法勾當,而是斷定,陳德昌等人是假造慎郡王府的文書,以此達到用低價購買木材、又減免稅課的目的。乾隆皇帝還說,即便公文確實是胤禧給開的,十有八九他也是被下人給愚弄了。乾隆皇帝讓江西巡撫開泰,親自將這個案子調查清楚。
京師需用木植,從無交諸王採辦之事,此案尚未據該撫開泰奏到,核其情節,或系奸棍藉倚王府名色,假造諭票,希圖誆騙產木山主,輕價壓買,兼得欺瞞沿途榷關官役,減免稅課。情罪最為可惡。抑或慎郡王偶為下人欺朦,果有發票採辦之事,均須逐一根究明確,庶奸徒不致狡脫漏網。可傳諭開泰,將該犯提至省城,嚴加究訊,務得實情,不可稍有草率,亦不得少為瞻徇,並即具折詳悉奏聞。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三百二十二》
江西巡撫開泰,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閏七月二十日,就已經遞上了題為“奏為陳德昌齎(jī)帶朱票假充慎郡王差辦木料私制皇木鐵印等親提嚴究解送刑部查訊事”的奏摺,胤禧確實與這件事無關。
03
乾隆皇帝雖然在大是大非上信任胤禧,但並不是說,胤禧就從來沒有受到過處罰。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三月初十,之前和親王弘晝在帶人查驗通州三倉的糧食儲存情況時,出現了疏漏,乾隆皇帝讓宗人府對弘晝議罪。當時宗人府的管事王公里,就包括了裕親王廣祿、履親王胤祹、慎郡王胤禧、以及順承郡王泰斐英阿。這幫人自然是知道乾隆皇帝平時對弘晝這個弟弟寵得是多沒邊了,便“貼心地”給弘晝擬定了2個最輕的處罰選項:要麼革去弘晝的都統官職;要麼,就按照都統的工資標準,罰弘晝的錢。
辛未。諭,前將查倉未能盡心之王大臣等議處。今據宗人府奏稱,將和親王或革退都統、或罰都統俸餉之處,兩議請旨。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十》
但可惜,乾隆皇帝沒有領宗人府的情,反倒責怪他們不但徇私給弘晝定了個這麼輕的懲罰,還投機取巧地讓乾隆自己來“二選一”。憤怒的乾隆皇帝,將那些給弘晝議罪的宗人府王公們,都丟給了都察院議罪。
宗人府王公等,明知事例,故意嘗試,甚屬取巧。伊等若照例定議,朕或施恩,亦未可定。今如此瞻徇,豈受其請託耶?抑藉以傾陷耶?大凡施恩、治罪,朕自有定見,誰敢任意輕重。從前皇考時,似此嚴諭議處之事,該王公等未有如此兩議請旨者,將視朕為何如主,敢如此嘗試耶?著將宗人府王公等,交該部嚴加議處具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十》
有了前車之鑑,給胤禧等4人議罪的都察院官員們,怕定罪定輕了,也要被乾隆皇帝責罰,結果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都察院討論後的結果,居然是將胤禧他們革去王爵、貶為庶人。這下,乾隆皇帝又替胤禧他們抱不平了,說即便王公們徇私到理應革職的地步,也應該是革去他們宗人府宗令、宗正的職務,哪裡犯得著要革去王爵這麼嚴重。
王公等非幹大故,從無革去王爵、降為庶人之理。都察院果以此議為當乎?否乎?亦不過雲如此議上,必不依議,另定處分而已。即雲比較臣工犯瞻徇取巧之例,應革職,則王等本由宗令、宗正任內議事獲罪,亦應議革宗令、宗正之職,於革去親王何有?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十》
最後,乾隆皇帝僅僅將胤禧他們4人罰俸一年。而都察院官員們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都被乾隆丟去議罪了。
裕親王廣祿、履親王允祹、慎郡王允禧、順承郡王泰斐英阿,俱著罰王俸一年足矣。其都察院官,交該部嚴加議處具奏。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四百十》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將宗室子弟屢屢犯錯的根源,歸咎到了宗人府王公們的頭上,說都是他們平時管教不嚴、議罪的時候又偏私放水的結果。這一次,乾隆皇帝乾脆將管理宗人府的裕親王廣祿、履親王胤祹、慎郡王胤禧,都一起換掉了。胤禧手上的宗人府事務,改由廢太子胤礽的第十二子——輔國公弘晥來接管。
庚申。諭曰:宗室人等近來仍有不知自愛,妄為非法,皆由該管王公等,平日不加教導所致。迨獲罪後,又復瞻徇,並不嚴行辦理,殊為惡習。著該衙門嚴議具奏。裕親王、履親王、慎郡王,俱不必管理宗人府事務。裕親王所遺員缺,著簡親王補授,管理宗人府事。履親王所遺員缺,著莊親王補授。慎郡王所遺員缺,著公弘晥補授。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十五》
面對這樣難伺候的乾隆皇帝,胤禧自然無法被提拔到親王這一級別。
2年後,即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十八日,胤禧病危。乾隆皇帝得到訊息後,專門到胤禧的居所,看望其病情。
癸卯。上臨慎郡王允禧園視疾。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六十三》
五月二十一日,胤禧還是病逝了,只有48(虛)歲。五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賞了1萬兩銀子給胤禧家辦喪事用。因為胤禧沒有子嗣,乾隆便派了內務府大臣蘇赫訥、莊親王胤祿,一同料理胤禧的後事。
丁未。諭,昨據慎郡王具奏有疾,朕即親往看視,旋因疾甚,復派皇子齎送經被,以為飾終令典。茲聞薨逝,朕心哀悼,仍親往臨奠。著加恩賞銀一萬兩。派內務府大臣蘇赫訥,承辦喪儀,並莊親王亦同料理。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五百六十三》
結束語
說起來,胤禧還是有過2個兒子的,只可惜,好不容易養到快成年了,卻都相繼去世。
胤禧的庶長子弘昴(mǎo),出生於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十一日,生母是側福晉吳氏。但他在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二十六日去世,只有15(虛)歲。
雍正九年(1731年)三月初九,胤禧的庶次子弘旬出生,生母是側福晉周氏。這個孩子稍微比他的哥哥長壽那麼一點點,但也只活到19(虛)歲,就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二十六日去世了。
乾隆皇帝對胤禧這個皇叔,還是有感情的,不忍心看到他從此絕嗣,便將自己的親兒子——皇六子永瑢,過繼給胤禧當後嗣。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初八,因為永瑢被過繼給慎郡王胤禧當孫子,所以,乾隆皇帝讓永瑢襲爵為貝勒,第二年就分府居住。
諭,前命皇六子嗣慎郡王后,以承王祀,著封為貝勒,於明年就府。
——《清實錄·乾隆朝實錄·卷之六百二》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月初七,乾隆皇帝將永瑢由貝勒,晉封為質郡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一月初八,乾隆皇帝又將永瑢封為質親王。
乾隆皇帝雖然沒有給胤禧一個親王爵位,但卻讓胤禧的嗣孫成為親王,也算是對胤禧的特別照顧了。
(注:本文由[頭條@熱愛瘦身的魚]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