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梃(巴)一頓·挃一頓 梃,tǐng。《現代漢語詞典》《辭海》解釋的相關義項有“棍棒”,古籍與今文裡引申有“擊打”義。有“挨梃(承受手杖、柺棍)”“梃擊(棍棒毆擊;泛指暴打)”二詞。《辛亥革命前十年時論選集·去矣與會黨為伍》:“以平民之力,梃擊王庭,鋤刈豪右兼併之家。”再就是明、清時代的“三案”均有“梃擊”。《明史·神宗紀》所載【明】萬曆四十三(1615)年,張差手執木棍打傷守門太監的“梃擊案”。【清】陳睿思《閱三朝要典》詩云:“‘紅丸’‘梃擊’連‘移宮’,三案手翻亂廷平。”豫魯人也時常說“他叫我梃巴一頓”。
鄙人以為,在方言裡,“梃”還可再引申出諸多含義。(1)“揍”“捶”“挃”。挃,die ,“打”“揍”“幹”“做”“闖(禍)”等義。【宋】丁度《集韻·屑韻》:“挃,音迭,《博雅》擿也。”【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夫五指之更彈,不若捲手之一挃。”高誘注:“挃,搗也。”【清】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長素雖與載問無久處,然而人心之不相知,猶挃一體而佗體不知其痛也。”陝西方言有:“挃捶”“把他一頓”。(2)“能挨(忍受)”“承受”。如豫魯人說:“這小子蠻能梃(tìng)嘞”“這傢伙可能梃啦”。(3)“認輸”“鬆口”“認鉚(了)”。如:“這小子總算梃(tìng)了一回”。(4)“硬碰硬”“破上了”“豁上(出去)了”。如:“這狗東西是茅廁(音si,不讀cè)的磚頭又臭又硬,真的給梃上啦!”(5)打牌所說的“碰”“壓”“出”。要讓大牌或者主牌壓過對方,人們會說:“碰你(了)”“壓你(了)”“梃你(了)”“我用這個梃上”。(6)表達“收拾”(擺治、拾掇、整理)之義。如:“梃巴梃巴”“屋裡亂糟糟的,梃巴一下”。
誤 挺一頓·咥捶·揲他一頓 挺:1、筆直,突出。如:筆挺、挺拔、挺進、挺舉、挺立、挺秀、挺括(guā,衣料等平整)、挺勁。2、伸直,凸出。如:堅挺、硬挺、挺直、挺起腰板。3、支撐。如:挺節(堅持節操)。4、很。如:挺好、挺美、挺香。5、量詞,如 :一挺機槍。咥:1、xì,大笑的樣子。2、dié。(1)咬;齧(niè)。如:咥噬(shì,咬食;吞吃)。《易·履》:“不咥人亨。”鄭玄注“齧也。”揲:1、dié,動詞。(1)摺疊。【唐】劉駕《長門怨》:“閒揲舞衣歸未得,夜來砧杵六宮秋。”(2)同“蹀”。頓足;踏:蹀足;蹀躞(小步走;徘徊)。2、shé,動詞。(1)按定數更迭數物,分成等分。古代多用於數蓍草占卦。(2)抓,取。趙庚白譯註《直方周易·繫辭》:“揲之以四,以象四時。”(3)“舍”的代字。如:舍親。【明末】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有這等沒天理的?揲老性命織識他!”
誤例:
①古人所用“挺一頓”不為錯:(1)【明】李贄《讀史·唐貴梅傳》:“手持桑杖,將入室挺之。”(2)【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四十四回):“挺給他一頓。”
②今人使用“挺一頓”誤例:(1)在河南的豫劇、曲劇及墜子《劉公案》裡,均有:“白叫他挺一頓。”“非挺他一頓不可。”(2)于謙主演電影《老師·好》:“我必須把老丫挺一頓。”
③“挃一頓”誤為“咥你一頓”:(1)趙文慧《魅力秦源》(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載文《“挕”“咥”考》,寫道:“咥,也作‘挃’。”(2)360問答(2015年5月16日)傳文《“岑咥”怎麼讀》,寫道:“咥 die,打、揍、尅的意思,類似揍人的‘揍’,如:咥你一頓。” “挕”、“咥”考
④“挃大活”誤為“咥大活”:《陝西日報》“秦嶺副刊”以及《文化藝術報》《各界導報》等載文《美夢終圓》,寫道(陳忠實)說:“你們縣上咥了個大活!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⑤“挃一頓”誤為“揲一頓”:(1)陝西論壇(2017年3月5日)上傳《陝西方言集錦》,稱:“‘揲’的原義跟‘幹掉’近義,吃飯說成‘揲飯’,吃一碗說成‘揲一碗’。打一頓說成‘揲一頓’。”(2)白光煒(2019年3月20)在搜狐網傳文《在俺窩兒,有種消遣叫‘失閒(關中說‘han’)趕’》,寫道:“讓他看書還不如把他揲一頓或者關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