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推選一個字,能把人生的秘密說透,我一定毫不猶豫地推選“靜”字。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無論是養身處事,還是工作學習,悟透了一個“靜”字,就等於悟透了整個人生。
靜,《說文解字》的解釋是“靜者,審也”。只有安靜下來,我們才可以更好地審視自己。也就是說,靜,是一種“元認知”的來源。
元認知,是心理學的名詞,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各項認知的“根目錄”。
老子曰:“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萬事萬物的根本在於“靜”,能靜才能迴歸生命。
我們再來看一看“靜”字的結構,一個“青”,一個“爭”,“靜”裡竟然有“爭”,真讓人匪夷所思。
其實,這正是“靜”字蘊含的最大的人生哲理:有爭不是爭,爭在靜中生。
靜,不是靜止,更不是封閉。“靜”中含“爭”,但“爭”又不是“靜”的全部。
俗話說,爭名奪利幾十載,一柱青煙化灰塵。爭,不是人生的全部。有所爭,有所不爭;有所為,有所不為。
我們需要為善而爭,不要為惡而爭;我們需要向內去爭,不要向外去爭。為善而爭,普度眾生;向內去爭,淨化自身。
為善而爭,我們可以爭分奪秒;向內去爭,我們不妨摸黑趕早。這個時候,我們爭的是時間、搶的是能力、育的是情懷。
所以說,靜並非是萬事不爭、不染紅塵,而是該靜的時候靜,該動的時候動。
高山不語,自是巍峨;明月無言,自是高潔。靜,是淡定超脫;靜,是默默汲取。動,不讓虛名牽絆;動,不讓浮利裹足。
大書法家王羲之曾言:“爭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在慾望面前,我們要用“靜”來關照我們,不要向著慾望衝刺。
也許,我們需要忘記貪嗔痴,爭做戒定慧。靜就是安靜,靜就是安定。往小了講,可以平心靜氣;朝大了講,可以定國安邦。
01 從身體上講,靜更能延年益壽
網上對長壽的爭論主要分兩種,一種說“生命在於運動”,一種說“烏龜不動,所以長壽”。
主張運動的認為運動長壽、國外有資料,反對的就說運動員不長壽;主張不動的認為烏龜長壽比資料更直觀,反對的就說烏龜長壽不是因為不動,而是因為其獨特的“龜息大法”。
真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似乎都沒有說到點上。我們說靜更能延年益壽,不是“身”靜,而是“神”靜。
你可能講的是物理學,我們可能講的是心理學。俗話說:“天燥有雨,人燥有禍。”越喧囂,越迷失;越安靜,越自得。
有些人,整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患得患失。你是一個“患者”,何談長壽呢!你看那個“患”字,“心”上如“烤串”,如何不憂患?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修身”修到極致、“致遠”致到無窮,就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老子說的“致虛極,守靜篤”,也是這個意思。
誰心靜,誰長壽。醫學專家研究表明,在“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畫家因為心靜而名列榜首。
漢代至清代,平均壽命25歲至40歲,知名書畫家平均壽命80歲;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平均年齡40歲至62歲,知名書畫家平均壽命88歲;再後來,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等都在90歲以上。
所以,我們要的不是休息、不是躺平,而是寧靜。其實,民間早有這樣的說法:清心寡慾能益壽,素餐淡食可延年。
02 從情感上講,靜更能天長地久
道德經有云:“輕則失本,躁則失君”,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
而厚重又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所以,須由厚重鉗制輕率,由冷靜控制浮躁。
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並不冷靜,動不動就對孩子斥責、跟朋友翻臉、向配偶發火。
有人說,“這不怨我”,然後說這個原因、那個理由。還記得風動、幡動的典故嗎?“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
孔子說:“仁者靜。”孔子極少對“靜”發表觀點,但一出手,便和他的核心思想“仁”掛起鉤來,可見“靜”之分量。
在家裡,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老人,“和顏悅色”遠勝“嚴詞厲色”,“喜眉笑眼”遠勝“張牙舞爪”。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咄咄逼人而縱身跳樓;有的老人,因為子女的氣勢洶洶而提前鬱鬱而終。可見,在親情上,冷靜比激動要好。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朋友之間吃吃喝喝不過分,但不可以天天大吃大喝。
大吃大喝不長久,花天酒地不長久,夜夜笙歌不長久。在友情上,安靜比鬧騰要好。
唐朝大將薛仁貴在落魄的時候,受到朋友王茂生的經常接濟,儘管王家的糧食也不寬裕。
當他被封為“平遼王”之時,前來祝賀送禮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但都被他拒絕了,只收了王茂生的兩壇酒。
下人開啟酒罈後,卻發現裡面裝的只是清水,嚇得面如土灰。不過,薛仁貴不但沒生氣,還當眾喝下了三大碗。
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說:“我知道王兄貧寒,送清水也是他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人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我理解,那麼在婚姻裡,也要“淡如水”嗎?確實,愛情需要激情,但我們不能依靠激情活著。
愛情萌發的時候可以轟轟烈烈,但感情持久卻需要平平常常。甚至可以這麼說,愛情來得有多猛烈,走得可能就有多慘烈。
婚姻是不是愛情的墳墓,主要就在於能不能夠甘於平靜。不甘於平靜,就會失落,就會不滿,就會發火。
楊絳說,她與錢鍾書一生相伴六十餘年,從未吵過架。也許,最美的愛情就是相敬如賓。總之,在愛情上,平靜比激情要好。
莊子說過,道生於安靜,德生於卑退,福生於清儉,命生於和暢。情感的路上,安靜是最寬的大道。
03 從思想上講,靜更能增長智慧
老子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說一杯渾濁的水,怎麼才能清澈呢?我們不去晃它就可以了。
是的,人生就像那杯水一樣,也需要沉澱。莊子說:“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
心靜如水,波瀾不驚。聖人的心裡有靜的境界,所以聖人之心才能被稱作為映照天地和萬物的鏡子。
為什麼有的人,一瞬間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質?為什麼有的人,一下子就能抓住事情的要害?
說到底,就是他一貫心靜如水、心如明鏡,長此以往,便條件反射、習以為常。
周國平說過,“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大學》中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這就是靜能生慧的邏輯關係。
曾國藩年輕的時候,也經常心煩意亂。他的老師,理學大家唐鑑送給他一個錦囊,裡面裝著一個字:“靜”。
從那時起,曾國藩幾乎每天都要靜坐一會,思索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方法,獲益良多。
靜,本身並不能生慧,但有助於生慧。“靜”中藏了一個“爭”,“慧”中藏了一個“心”。
而且,“心”上還藏著一把“掃帚”,說明我們要經常打掃一下內心,讓自己保持清淨。
經常打掃、無塵無垢;保持安靜、無紛無擾,我們的智慧便會像鏡子一樣發光、像樹苗一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