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本意是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家長的精神負擔。卻有很多家長說:面對高中錄取率的進一步下降,更加焦慮了,哪能不補課?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差,差到連高中都考不上。面對雙減政策,家長應該怎麼做?
關於孩子的教育話題,一直以來經久不衰,各種育兒理念也層出不窮。到底是虎媽式的嚴格教育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還是貓爸式的民主寬鬆教育更利於孩子成才?
關於孩子的教育,家長們永遠都是充滿了矛盾和焦慮。很慶幸拿起了這本書-《成長的邊界》,終於明白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之下,如何培養超強人才,找到孩子教育真正正確的“道”。
這本書的作者大衛·愛潑斯坦,擁有社會學科碩士學位,是《體育畫報》的資深撰稿人,對大量體壇明星有深度的瞭解,為了能讓“成才”的研究結果更加精準,他不斷擴充套件自己的研究範圍,涉及到教育、音樂、天文、藝術、科學、商業、醫學、職場等領域,用世界上一流成功人士的案例總結出不同於現在主流教育理念的成長路徑,提出成為“通才”才是這個時代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如果你對於孩子的教育,或者自我的成長有很多的疑惑,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一、破除關於育兒的成長焦慮
你是不是經常會被網上不經意的一句話,引發焦慮?
比如:如果孩子在7歲時還沒開始學小提琴,那就乾脆別學了,因為他已經落後別人太多了。比如:術業有專攻,學了這麼久的專業,現在改變方向是危險的。
而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虎媽”用嚴厲和不近人情的方式,把兩個女兒送入了哈佛和耶魯,也更加堅定了一部分家長的育兒方式:儘早選擇、專注精準、從不猶豫。
大衛·愛潑斯坦卻在書中提到:虎媽蔡美兒規定,大女兒必須學鋼琴,小女兒必須學小提琴,每天監督他們練習音樂3-4個小時,甚至能達到5個小時。蔡美兒一直認為小女兒是天生的音樂家,但是小女兒在13歲的時候,卻要放棄小提琴,因為這是媽媽給選的樂器,自己並不喜歡。
然而,在威尼斯,有一群生活在慈善福利院裡,無父無母的孩子們,卻成為了世界上的國際音樂明星,歐洲各國的國王、王子、伯爵夫人們都被她們所吸引,她們的演出現場總是人滿為患。其中有一位名叫齊亞拉的女子,被譽為全歐洲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對於把孤兒變成國際巨星的訓練機制,是怎樣的呢?
樂團的正式課程安排在每週的週二、週四、和週六,其他時間雖然可以自由練習,但工作和家務佔據了她們大量的時間,她們每天最多隻能學習1小時的音樂。而且女孩們學習新技術可以獲得報酬,所以每個人都學了很多種樂器。
女子樂團大範圍地掌握多種樂器的演奏方式,嚴重違背了專業化練習的認知,看似掌握多種樂器是浪費時間,卻成就了一批音樂家。
書中提出:幾乎所有水平更高的音樂生都至少演奏過3種樂器。
這僅僅是音樂領域的兩個典型案例,卻在用事實告訴人們,你堅持的未必正確,你焦慮得很有可能是庸人自擾。
二、明確育兒的終極目標
想要不再焦慮,最重要的是搞明白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培養一個有創造力的成功者。而不是考試能考多少分,第幾名,也不是會演奏某個樂器,在某個領域擁有一技之長。
那什麼是有創造力的成功者?不論社會如何變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困難,都能快速環境適應,可以把多領域內容融合在一起,多方嘗試,創造出無盡可能。這個世界更需要“通才”。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出於對書法的喜愛,學習了書法課,根本沒有想過能在生活中有什麼實際應用,僅僅出於好玩。10年之後卻運用到了蘋果電腦的產品設計上,讓蘋果擁有了一大批鐵桿粉絲,讓喬布斯成為享譽世界的企業家。
研究天才兒童的心理學家埃倫·溫納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專業練習者能夠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變革者。
書中甚至提到一個可怕的案例:心臟病患者如果在全國性心臟病學大會期間被收治,死亡的可能性反而被降低了,因為數千名心臟病醫生都不在醫院裡。
英國某心理諮詢公司創辦人康諾利,在幫助取得很高成就的人,發揮最佳狀態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專業人士在自己狹隘的一畝三分地之外,難以取得任何成就,而另外一些人卻善於拓展自己的事業,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後者在職業生涯早期就接受過更廣泛的培訓,保持多條“職業渠道”暢通。
過早侷限在一個專業裡,僅侷限在某一類知識的學習中,或許是讓孩子失去競爭力的根本原因。
三、孩子教育的終極之道
面對雙減,家長是否要為孩子雙減?孩子教育的終極之道到底是什麼?
1、放棄贏在起跑線上,晚一步專業化
先拓展孩子涉獵的廣度,多興趣發展,讓孩子充分的瞭解自己,認識世界,成為通才。雖然這個過程會浪費很多的時間,效率低下,也可能會落後於人,需要犧牲一些深度來換取廣度。但是這一切都值得。
隨著自身的不斷探究和發現,他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所在以及偏好,才能更加專注於一個特定專案,進行專業化的學習和訓練,這樣的人反而更容易成為領域的佼佼者。
二、極具創造力的孩子,家庭只有一條家規
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曾指出:極具創造力的孩子,家規只有1條,而普通孩子的家規平均有6條家規。
所以,家長要做的是儘自己所能給予孩子最大的自由,允許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不要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任何事情,都要和有結果的人學習,並且要去探究事物背後最本質的東西,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而《成長的邊界》就是這樣一本書。推薦給你,值得好好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