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為了增加賬號的可讀性,週六、週日、節假日釋出學習筆記。(筆記為摘抄,不代表個人觀點)
1、家長越恐懼,對孩子干預越多
孩子的“缺點”,通常映照出來的是家長的恐懼和無能感,比如擔心孩子不能融入社會、不被別人接納、不能適應競爭等。
家長的恐懼程度越高,對孩子的干預(用以降低家長自身的焦慮)也就越多、越深。
孩子承受的額外壓力也就越大,相當於家長把自身無法承受的東西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2、真正值得教育的是素質、情商、愛商
對於教育,我有不同的認識。
第一、傳統教育就是飯碗教育,只是為了讓你考個好大學,有份好工作。
於我,於娃,我覺得都沒有這個必要。
第二、傳統教育無論模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已落伍於時代。
第三、真正值得教育的是素質、情商、愛商,例如培養他的運動習慣、閱讀習慣、思考習慣、交際意識、團隊意識,是活潑的、合群的,而不是孤僻的。
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庭給予的是愛,是眼界,是常識。
3、長板與短板
你不需要才華橫溢,雖然才華橫溢真的很有魅力。
你只需要打造一個長板就好。
任何時候,都想著加強自己的長板,而不是補短板。
因為在這個社會上,你只要有一個長板,就能有一口飯吃。
而假如你總想著補短板,就會浪費很多時間,同時把你的技能打造的也非常的淺薄,並沒有競爭力。
人只要有一個絕活,脾氣再差,性格再差,也能成為王者。
4、關注問題和關注解決之道
有些人遇到問題時,老是會糾纏問題本身,而不是關注解決之道。
愛因斯坦說,關注問題和解決之道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思維方式。
比如你下雨天摔了一跤。
關注問題就是想著自己丟臉了,上班遲到了,或怨恨自己把尾骨墊了一下。
關注解決之道就是,哪裡可以迅速找條褲子換一下,上班可能遲到的話趕緊和領導說一下,尾骨疼的話找最近的醫院看一下等等。
關注問題本身會讓你越來越焦慮,關注解決之道你會找到自己的力量。
5、孩子越聽話,自我意識和邊界意識就越淡薄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想法,有自我意識,敢捍衛個人權利的人,你就不能把他們教育成服從性強的孩子。
很多家庭教育的誤區都是家長控制慾和威嚴感太強了,小孩就是個木偶人。
這是非常矛盾的事,你讓他們整個青少年時期都一直扮演被征服和控制的角色,然後你又指望他們長大後突然就成為生活的主人了?
受了欺負不敢說,也分不清是不是被人PUA了,也沒有維權意識,大事小事什麼都做不了主。
尤其是教育女孩,更不要強調【聽話順從】、【善解人意】,一定要多多培養自我意識和邊界意識。
讓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是非判斷和思考能力,明白什麼事別人不能干涉,什麼事侵犯了他們的權利。
你不應該希望他們透過聽話順從來適應這個世界,來換生活資源。
你應該教他們透過建立自我意識和邊界感來掌控自己的生活,自己給自己爭取生活資源。
你的孩子越聽話,自我意識和邊界意識就越淡薄。
所以有時候他們能靠道理反駁你,跟你辯論,就算沒邏輯、不佔理,都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