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中國皇家園林藝術的高峰,其中包含了多種形式的建築與園林景觀,國內對建築與園林有系統和深入的研究,但對園林中船塢的研究存在大量空白,船塢空間的例項雖然較少,但不僅是皇家園林中御舟與船隻停放的場所,也是園林中水路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透過對圓明園船塢空間的檔案資料進行梳理和對比,進而發現船塢空間的統一性和特殊性。
泊似蓮花 韓平/攝
中國園林與建築藝術歷時悠久,遊賞園林景觀是體悟自然、寄情山水的重要過程,園林中的山形水系塑造了獨具意趣的自然環境,或步移景異或乘舟泛遊,都能領略到古典園林的藝術之美。皇家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舟船遊行的體驗方式促進了皇家園林中御舟的出現,從而也產生了專為御舟所服務的船塢建築。
船塢的出現,最早記載於宋代,宋代生產力及海外貿易的提高為造船業提供了條件,在內河航運的發展和文人藝術審美的漸趨成熟下,催生了專供統治者遊樂的御舟的興盛,而貯存御舟的船塢也應運而生,在北宋年間便有關於船塢的記載,《夢溪筆談》中《補筆談卷二》載:“國初,兩浙獻龍船,長二十餘丈,上為宮室層樓,設御榻,以備遊幸。歲久腹敗,欲修治……於金明池北鑿大澳,可容龍船,其下置柱,以大木樑其上。……以大屋蒙之,遂為藏船之室,永無暴露之患。”與之類似,《東京夢華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池岸正北對五殿,起大屋,盛大龍船,謂之奧屋。”在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的描繪中,用於藏船的“澳屋”位於畫面右側,懸山頂開敞無門,且由一座大屋和兩側小屋組成,從《夢溪筆談》中得知,龍船的尺寸達到二十餘丈,可見船塢本身的尺寸也是十分高大的。
在明代通州,也曾有過停泊皇家船舶的船塢,據《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原通州城北五里有黃船埠河水瀠洄,官柳蔭映。永樂中設黃船千艘,以其半輪往江南織造,俗名黃船塢。”黃船塢在明朝時期就是專為皇室而服務的,不僅停靠了御舟,還是皇室的碼頭,由南方運送而來的物資由這裡送往京城;而黃船塢作為通州八景之一的“柳蔭龍舟”,也具備園林的屬性。
在其後的歷史變遷後,黃船塢被移至天津,仍以舊名命名,清代,《光緒通州志卷一 山川》載:“黃船塢按黃船移置天津,今士人猶仍舊名。”又有《長蘆鹽法志》中:“乾隆二十六年,巡監御史金輝奏明:改建塢房六座,每座九間,備貯船隻。塢前立石閘,以司啟閉,水淺則閉閘,蓄留水漲則啟閘,御舟出入塢房,即現開內外壩,隨開隨閉”,此段文字記載了黃船塢在天津的的改建工程,並詳細介紹了船隻進出入船塢的過程,是研究船塢,比對皇家園林內船塢的重要資料。清代《潞河督運圖》中有對黃船塢的描繪。黃船塢停靠了多艘南巡的御舟,有“安福舮”、“翔鳳艇”、“行春舫如意舟”等等。
遊船御舟的發展同樣遵從於園林的發展規律,在明清漸趨精緻的園林藝術中,為了適應園林環境,御舟的船體也逐漸精緻起來,船塢也與其相統一。在皇家園林中,圓明園作為清代皇家園林的代表,利用地形的佈局和水面的運用,形成了理想的山水構圖環境,園內水域開闊,也為御舟的使用奠定了基礎。
麴院風荷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一組包含船塢建築的園林組合,稱“南船塢”其開間十三間,船塢門朝東,遊船可經由此處進入福海。南船塢相對獨立,與麴院風荷主體院落隔湖相望,相對開闊的湖區環境源自模仿杭州西湖同名景觀所致。
南船塢主體建築為懸山頂,北側與南側略有不同,從乾隆九年(1744 年)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中可知,靠南一側二層設定了支窗採光,一層為實牆,北側一層與二層並未見到開窗,而根據乾隆三十四年(1778 年)和四十七年(1782 年)曾有拆瓦頭停並拆蓋前廊的記載。
圓明園四宜書屋藏舟塢
四宜書屋在乾隆時期改建為安瀾園,因此檔案中也稱此處為“安瀾園船塢”,安瀾園位於福海北部,是園中最大的船塢之一,從同治十二年《總管內務府奏拆卸藏舟塢等處木植請旨檔》中和《欽定日下舊聞考》:“查圓明園現有船塢四座,每座十三間”、“……西峰秀色往東,東西船塢各二所,北岸為四宜書屋,五楹即安瀾園……”,可知東南一側共由四座大船塢組成,由故宮博物院藏《長春園綺春園圓明園三園地盤河道全圖》和《圓明園四十景圖》所示,每開間做四扇窗,但採用支摘窗的樣式,並在簷下設定可採光的橫披窗,在支摘窗外層使用木板。
船塢尺寸有:“簷柱各高一丈一尺五寸,徑一尺;金柱各高一丈五尺三寸,徑一尺一寸”。船塢主要停靠園中御舟,乾隆四十年造辦處活計檔載:“……傳旨安瀾園船塢翔鳳艇上……”可知御舟翔鳳艇停泊在此船塢處。四宜書屋船塢中在雍正時期還供奉了神牌,雍正十一年(1733 年)造辦處活計檔記載:“舊船塢現供奉風、雲、雷、雨之雨神牌上字號錯了,著照此牌樣式另造一牌,改舊字樣,得時供在舊船塢。”由上可知,船塢空間的功能並非是單一的,也可能與祭祀活動空間相結合,同時,可見道教水神信仰對船舟出行的一定影響。
藻園船塢
藻園位於圓明園西南角,並不屬於圓明園四十景,是乾隆中葉新建的一組園林景觀,是帝后出入圓明園至西郊諸園的交通節點,有自暢春園而來的水路,也有至清漪園和萬壽山的御道,如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檔:“……至壽萱春永請皇太后安畢,……乘四人亮轎出船塢門,至萬壽山遊行畢,回來,進藻園門內乘船……”,後或至匯芳書院、西峰秀色、慎修思永、同樂園等處換服,或至九州清晏用膳休息等。
據乾隆三十年(1765 年)造辦處活計檔記載:“……傳旨藻園十三間樓下扇面牆三面著於士烈等畫欽此。”可知藻園船塢形式為十三間樓。
文章轉自: 北京圓明園研究會
溫馨提示
為了滿足大家深入瞭解圓明園歷史文化的需求,圓明園研究院特開通“北京圓明園研究會”公眾號,公眾號將定期釋出圓明園遺址保護與文化建設發展等資訊。
圓明園的鐵桿粉兒們,趕快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