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78歲的吳大爺,在15年前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因為病情不算穩定,就建議大叔堅持服用降血糖的藥物,並且在日常飲食中要多注意,對身體上出現的異常變化,也要及時關注並及時檢查。
大爺聽到醫生囑咐後,的確是照著做的,可是15年後,自己的血糖控制的並不好,甚至面臨著截肢的地步,大爺有點想不通,明明自己一直按照醫生說得去做,怎麼還會出現如此狀況。可能很多人都會像大爺一樣,滿是疑惑,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下面就來詳細的為大家分析一下。
大爺在15年期間,犯了幾個錯誤,卻不自知
第一個錯誤:調整了飲食,卻只是部分調整
患上糖尿病以後,想要合理的控制血糖,飲食調整很重要,大爺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醫生也特別囑咐過。只是大爺比較粗心,沒有詳細的與醫生溝通交流,沒有問清楚,究竟如何調整飲食,只是按照自己理解,去進行飲食調整。
在大爺的意識中,血糖高,只要控制好糖分攝入量就好了,其它方面不用過多調整。這種想法其實很多人都存在,也就會容易導致控糖失敗。
重點提示:控糖,絕不僅僅是控制糖分攝入量,還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攝入量,多方面的控制,才能讓血糖水平不出現較大的波動,讓血糖持續保持穩定狀態。碳水化合物,主食中含量較多,也就意味著日常飲食中,主食攝入量要相應減少。脂肪攝入量並不難理解,就是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營養均衡搭配才比較好,不要有偏食的現象。
建議:每天主食的攝入量控制在300-350克左右,且不同人群,攝入量會有區別,對於沒有太多勞動或體力消耗的人群來說,一天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250-300克,而體力消耗比較大的,主食攝入量可增加,每天控制在350克左右會比較好。
主食的選擇,粗糧與細糧搭配著吃,粗糧的量可以稍多一些,還得要注意一點,粗糧是真正的粗糧,而不是偽粗糧,玉米、蕎麥、豆類,可以適當的增加攝入量,米飯、麵食攝入量最好能減少。
另外,脂肪的攝入,首先,飲食要少油,很多家庭做菜時,喜歡放很多油。油的選擇也要多注意,建議多食用植物油。其次,就是油炸、油膩的食物少吃。最後,餅乾、膨化類食品要少吃。
第二個錯誤:用藥不正確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每個人的用藥情況,並不是固定的,要根據血糖控制情況,進行調整的。如果在用藥後,血糖控制的很好,則可以繼續服用相關藥物。但若是在服用相關藥物後,血糖沒有得到控制,還在持續上升,就要及時告知醫生,更換其它的藥物,或者說進行胰島素注射。
胰島素的注射,對於控糖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的,不要擔心注射胰島素了,就要一輩子注射,在胰島素的控制下,血糖持續很長時間都很穩定,在此基礎上是可以停止注射的,再調整為服用藥物控糖,這個都是很靈活的,不是說一直不變的,一定要走出這樣的誤區,吳大爺就是犯了這樣的錯誤。
第三個錯誤:未能及時重視身體變化
糖尿病,最怕的就是引發併發症,關鍵是有的患者在出現併發症的早期,還不能及時重視。吳大爺就是這樣的人,都知道糖尿病發展嚴重,會引起糖尿病足,就是會出現讓人出現腳部瘙癢、面板乾燥以及足部疼痛的現象,還有的人會出現腳氣重,面板潰爛的情況,或者面板損傷的表現。
大爺在很早之前,就出現了腳部瘙癢、腳氣重的問題,卻沒有當回事,以為只是簡單的腳氣病。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腳部的異常更加明顯了,不僅是面板瘙癢,還出現腳部疼痛,有的時候還莫名出現傷口,恢復得也比較慢,甚至有的地方已經潰爛,漸漸的大爺也意識到嚴重性,在腿腳疼痛難忍,嚴重影響日常行動之後,去醫院進行檢查,最終被告知要截肢。這個結果是大爺沒有想到的,可作為醫生心裡是有數的,只能說大爺前期沒有重視,再加上對於糖尿病缺乏瞭解,就導致了感染越來越嚴重,不得不截肢。
從腳部開始莫名瘙癢,就應該受到重視,而不能自以為沒問題,就不去多管了,況且到了後面,還出現了傷口癒合慢,就更應該及時排查原因,早點進行治療了。
總結來說,大爺的情況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與自身缺乏瞭解相關知識,有很大關係,如果能早一點了解相關知識,就可以避免出錯,對於血糖的控制,也會比較好。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糖尿病後,學習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