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夜間,全新的綜藝節目《歡唱大篷車》在湖南衛視開啟了首播模式。當晚,湖南衛視暫停了《快樂大本營》的播出,取而代之的則是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內容。稍後,湖南衛視播出了自家全新的綜藝節目《歡唱大篷車》。這檔全新的綜藝,雖然是首播,但形式上並不新穎,湖南臺方面,早有類似內容。因此,這檔綜藝也面對如何評價的問題。
首先,從流量明星到路人嘉賓,綜藝節目迴歸民間,值得肯定。《歡唱大篷車》當中,邀請登臺的都是大篷車周邊的觀眾們。這等於說,一檔綜藝節目,終於不再把流量藝人當作新寵了。觀眾們也終於可以在節目當中看到真正的身邊人了。這是當下綜藝節目的一種進步。或者講,更應該說這種進步是對最早綜藝的一種迴歸。我們最早的綜藝內容當中,走的都是親近觀眾的路線,只是最近幾年來,才出現了大把的流量明星上綜藝批次生產熱度。
在《歡唱大篷車》的節目當中,登臺演唱歌曲的嘉賓們,都是街頭的觀眾。這種方式,能夠讓觀眾們看到更多的煙火氣。首期內容當中,歌曲配合長沙夜景,確實美輪美奐。而且,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很多街頭的老百姓,唱的歌曲,竟然比某些流量明星好聽太多。我們這些年,捧出來的流量們,都是什麼水平,可見一斑了。
第二點,節目形式雖然陳舊了一些,但節目內容卻十分歡快,節目的拍攝、後期處理等等,質量都非常之高。《歡唱大篷車》這種開車大篷車找街頭觀眾演唱歌曲的綜藝形式,實在已經不能算是新鮮了。如果只從綜藝形式的角度講,這檔綜藝是把自己的創作模板退回到了二十年前。但是,二十年前的綜藝形式,就無趣了嗎?我倒是不這麼認為。而且,湖南衛視這檔《歡唱大篷車》最大的亮點在於,即使形式上不新穎,但是拍攝和後期處理上,都是頂級的。
尤其在畫面質量方面,一個現場的臨時拍攝場地,竟然能夠被湖南衛視的工作團隊拍攝出場內的感覺來,不得不佩服湖南衛視的綜藝工作人員們。《歡唱大篷車》首期的內容當中,不少的細節,都呈現了精雕細琢的拍攝技巧和後期處理技巧。這些技巧,可能是普通觀眾無從察覺的。但是,同樣的形式,讓很多兄弟衛視處理起來,真的是捉襟見肘。正因為非常地道的拍攝和後期處理,讓《歡唱大篷車》有一種精緻美,本身很街邊的內容,竟然也有了一種高大上感覺。與此同時,首期綜藝,一直主打歡快元素,配合鏡頭排程,能夠帶給觀眾非常不錯的歡樂感。
第三點,綜藝看點略顯單薄,似乎還有進步的空間。首期的《歡樂大篷車》,鳳凰傳奇作為客串嘉賓出現,起到的作用不大。他們只是在開局的時候,唱了一首85分的歌曲。然後讓街邊觀眾們進行挑戰,看誰能超過85分。彼此選擇的歌曲不同,挑戰的效果也就不夠明顯。顯然,這檔綜藝主要是給觀眾們看街邊觀眾的唱歌,和唱歌人的一些生活故事、生活感悟。這些看點,略顯輕。
其實,蠻可以每期邀請一組鳳凰傳奇一樣的嘉賓,讓街邊觀眾在具體歌曲上挑戰他們。比如,主持人和明星嘉賓們組成一隊,現場觀眾組成一隊,同時演唱一首歌曲,看看到底是主持人明星們唱得好,還是街邊觀眾唱得好。這麼做,可能對抗性更強一些,看點也就更多一些。《歡唱大篷車》應該放大這種對抗,尤其是敢於讓街邊觀眾挑戰成功才好。
第四點,這檔綜藝的真實性問題。這是老編最擔心的。如果《歡唱大篷車》沒有故意的安排的話,那麼綜藝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這種節目,越隨即,效果越好。從其首期內容來看,《歡唱大篷車》錄製之前的安排工作太多了。顯然,不少登臺的街邊觀眾,並非現場的真實觀眾。這種安排,削弱了節目的真實感。更隨即,更街邊,則更自然、真切。全是安排好的,就丟掉了節目的真正初衷了。
中國古代,有專門的工作組,去各地收集民歌童謠。甚至於有學者稱,詩三百也是大量民歌整理成的。歌曲演唱的隨機性,其實帶著非常不錯的社會學價值,甚至於具備研究價值。大家唱什麼樣子的歌曲,則呈現了什麼樣子的社會學心態。因此,節目越隨即,越拒絕前期的安排,則越能出現這種有效的看點元素。這種社會學的內容,在城市街頭,還趨於雷同,等到了真正的田間地頭,就要大放異彩了。
所以,《歡唱大篷車》若是想要成為真正的精品綜藝,這種隨機性,而不是編排感,非常重要。尤其需要到真正的田間地頭去,讓真正的老百姓唱自己想要唱的歌曲。保不齊,很多民間歌曲大放異彩。更保不齊,田間地頭,藏著無數的大衣哥。(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