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豆老末兒
今天早上看到一個夥伴的文字:
日記有4天沒有寫了,因為這幾天感覺能量特別低,每次晚上回想一天發生都感覺很無力,滿滿的負能量。所以就覺得寫不出來。今天又開始看了黃老師講的自信心課程,突然又領悟到了真實地接納自己的現狀,也是一種進步吧!所以就釋然了。
還有一個夥伴這樣描述自己:
一大早起來 感覺心情糟糕透了也不知道怎麼弄的,一整天都在逃避著糟糕的心情。心一直靜不下來。其中的原因我知道,為兒子上學的事情而擔心······
讀這兩個夥伴的文字,我頭腦裡一下子就蹦出了六個字:
風動、幡動、心動。
很多朋友都知道,風動、幡動、心動,是一個故事,有關我國禪宗六代祖師惠能大和尚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正月初八,惠能到了廣州法性寺。這個時候正是初春季節,陽光普照,氣候適宜,寺內,五彩繽紛的旗幡迎風飛舞,一個叫印宗的高僧,正在佛壇上講大涅槃經。惠能悄悄地踏進寺內,遠遠的在一個蒲團上坐下,聽印宗大和尚說法。講法完畢,一個小和尚指著旗幡向印宗大和尚說,“師傅,這旗幡正在輕輕地飄動,請問是因為有風使得幡旗動呢?或者旗幡自己動呢?”
一個瘋瘋癲癲的和尚搶答,“當然是有風旗幡才動,沒有風旗幡不就像大死人一樣······”說著這個和尚還使勁地搖頭,惹得僧俗哈哈大笑。
有一個老和尚接話,“我想應該是旗幡自己動,因為動性在旗幡上,而不在風上。”
……於是兩個和尚爭論了起來,一時間鬧哄哄爭論不休。
爭來爭去無果,引發了僧俗共同的討論。
此時一個聲音堅定洪亮,“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二位師傅的自心在動!”此話一出,驚動了老和尚,當然大家知道,說此話的就是六祖惠能大和尚,這也是惠能大和尚宣法的開始。
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現在,還會流傳下去。我要說的是這故事中的六個字:風動、幡動、心動。
開頭的小夥伴,這幾天感覺自己能量低,誰能感覺?是心的感覺,是自己心裡的想法,引發的一些感受。聽了黃志猛老師的課,小夥伴自己的想法慢慢地有所領悟,是心動了,想法改變了,感受就改變了,不同的感受,給到人的能量不一樣,於是釋然了。
另一個媽媽的感受----糟糕,其實孩子的上學也只是一個因,導致媽媽內心感受不好的是媽媽f對孩子上學事件的看法,是心裡的想法。我們說這個事或好或不好,是依據我們自己的喜惡、利害給出的判定,由這個判定引發了不同的感受。我們如果一時改變不了這件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重新審視內心的喜惡、利害,改變我們內心的這個判定。
事情本無好壞,只是看法不同。
最近有一個媽媽,講自己和兒子同居一室,月餘未見面。心中慼慼然,滿心裡都是擔心,糾結和焦慮,焦慮兒子把自己一直關在房間裡,會心生抑鬱,這或許有可能,但也是可能性而已,但即使抑鬱也不一定就是因為不從房間走出來這個行為,而是因為內心裡的情緒得不到流通。
媽媽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可是如何去愛?
現實中,有一種常常被人感嘆的現象:越擔心什麼,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還有另外的一種表達:越關注什麼,就會收穫什麼。或者說你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這三種表達其實一樣,人擔心的往往是自己最為關注的那個點,表達出來的擔心自然就是其付出的。父母對孩子的一些現象表達出來的是不信任、是擔心和焦慮,這也正是父母所付出的一部分,那麼父母收穫的自然就是不信任擔心和焦慮。這樣的不信任、擔心和焦慮,給不了孩子任何的正向力量,只能是把孩子推向距離自己更遠的地方。
那怎麼辦呢?
宗教中有四個字是:回頭是岸。還有四個字是我們常說的:路在腳下。連起來就是:回頭是岸,路在腳下。
父母唯有放下自己的擔心,去信任、去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關愛,或行或止住,這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