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睡覺之前,讀的是阿德勒的兒童心理學,有兩個地方給我很大的觸動。
第一個是,一個孩子在家庭中的出生順序對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家裡的長子和幼子他的整體人格特質都有共通性,包括家裡都是女孩只有一個男孩,或者是家裡都是男孩只有一個女孩。前者的男孩成長的環境女性居多,在他的性格當中很容易形成一個懦弱的個性。如果家裡都是男孩只有一個女孩,這種家庭分佈也為這個女孩未來的生活奠定了悲劇的開始。
重男輕女好像一直都是中國的頑疾,但根據阿德勒的描述,在西方也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可能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好了很多。在都是男孩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她潛意識當中會覺得哥哥弟弟都看不起她,那她為了追求男女平等,會模仿男孩。當她表面上去模仿男性的時候,就會埋下一個失敗的伏筆。
想跟大家聊一聊雌雄同體。我們經常說,在一個女性身上看到一些雄性特質,一種力量、堅韌,在一個男性身上也能看到女性特質,溫柔、細膩、體貼。我們仔細去觀察周圍的人,包括那些成功的人物,其實都是雌雄同體。當一個男性有女性的細膩、體貼、溫柔的特質的時候,就不會那麼激進,因為過剛易折。女性本身就擁有女性陰柔的特質,再加上她有陽剛、堅強力量,也會幫助她開疆拓土,進取向上。
雌雄同體其實是人格整合的很好的表現,也是一個人人格健康的體現。如果家裡全是男孩只有一個女孩,或是全是女孩只有一個男孩,這樣的情況,男孩容易軟弱,女孩容易陽剛,這不是雌雄同體的表現,更多的是一種養育環境的薰陶和浸染。
第二個是,阿德勒提到,在一個家庭中最好是男性佔主導。作為母親,要維護好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尊嚴和自尊,當夫妻兩人有矛盾,夫妻倆往往都去拉扯孩子,把孩子拉入自己的陣營,其實孩子是需要內化一個理想化的父親的。在一個家庭中,母親的職責和父親的職責是不同的,母職功能更像一個安全島,抱持、等待、寬容。父職功能是引導、支援、託舉、社會規則,一種力量的體現,這兩種東西內化到孩子身上是非常重要的。
父職功能和母職功能提供的心理營養,就像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e一樣,缺一不可。夫妻兩人有矛盾時,一定要做節制和管理,絕對不要把孩子捲入兩人的戰爭。當我和我的愛人有矛盾時,我也會抓住寶寶,把寶寶拉到身邊,想和他共生在一起。我們天然會產生這種心理狀態,要帶著強大的覺察去生活。孩子一半的基因來自爸爸,一半來自媽媽,當我們有衝突、戰爭的時候,對孩子來講,他內在會分裂。所以,當夫妻有矛盾時,一定不要拉著孩子去站隊,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妻子或丈夫的壞話要控制好自己。
夫妻的矛盾在我們自己的層面去解決,孩子是下一代,處在下一個層面,不要讓他越界,越界對於孩子來講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會對將來的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產生惡劣的影響。
這兩個點我印象很深,當然也包括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的覺察和體會,我們要在孩子面前維護伴侶的尊嚴。
我有個朋友,他跟我大致講了下他和他妻子在生活當中的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兩個人都沒有學過心理學。我說,也許妻子潛意識中對她父親和弟弟有不滿,想要攻擊,但是潛意識這股動力發洩不出去,一個女人在這些方面有動力,那她會發洩給老公,所以我這個好朋友會感到奇怪,妻子總和我吵架,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會發脾氣。我勸他去學一些心理學的內容,曾奇峰老師、武志紅老師還有一些大咖的內容都很棒,如果我們潛意識當中和原生家庭那部分的內容沒有處理掉的話,我們在婚姻當中去尋求幸福、平和、安寧、喜悅就會是痴心妄想。
我們要在我們的生命早期去尋找、去探尋我們的原生家庭,包括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大部分由我們的原生家庭決定,後天經歷的一些創傷性的事件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處理的。當我們內在沒有處理、修通,我們很難經營好婚姻。
我學心理學將近十年,我們需要一門學科、工具教給我們的如何處理親子關係,如何經營親密關係,怎樣理解我們的情緒按鈕是如何發展的。當妻子爆炸的時候,看一下她情緒產生的路徑是怎樣的,不要說事情是小事而批判她。對和錯不重要,誰先道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雙方情緒穩定時,去順著點去尋找我們的情緒情感是如何起來的,我們順著這條路去尋找,他的感受是什麼?這種感受是他熟悉的嗎?小時候有類似的創傷事件嗎?
所謂的強迫性重複,除了我們會強迫性重複某些事件外,我們還會強迫性重複體驗某種情緒情感。比如,一個小女孩小時候總是被爸爸媽媽誤會,無論她怎麼解釋,爸爸媽媽都不相信她。當她長大後,別人誤會她時,她會瞬間爆炸,被誤解會成為她的情緒按鈕。也許是別人開的一句玩笑,或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別人會覺得無所謂,但這就是她的情緒按鈕,沿著這個情緒按鈕去探索,會探索到她的原生家庭。她的朋友、丈夫或同事並沒有猜疑她的意思,但她會理解成為在猜疑她,也許同事在說別人如何如何,她會往自己身上攬,會把這個事件體驗成別人又在猜疑我,她當下體驗的情緒情感就叫做強迫性重複。
強迫性重複是心理治療當中很大、很難處理的工作,一方面要識別,即使是識別之後,仍然會無意識重複。在諮詢過程中,治療師也要耐心陪伴來訪者。同樣一個事情發生後,諮詢師給一個反饋,來訪者理解了,可能下次還會發生。即使是來訪者意識到了,他也很難控制。
這是生命最早期,原生家庭給我們留下的烙印,就像一條路上的車轍,很難去磨平;就像一張白紙,打上去的烙印很難擦下去。成長一定要帶著很大的覺察,付出堅定的努力。過程很辛苦,但結果非常甜美,會讓我們感到寧靜,心靈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