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2代酷睿有桌面和移動,但是我看到這些資料的第一反應是:
筆記本續航終於起飛了!!!!!
12代酷睿的變化,我認為是【手機化】,用手機SoC的思維,幫助陷入瓶頸期的Intel酷睿突破桎梏。這對於膝上型電腦而言,將是質的飛躍,尤其是續航方面的。
我個人是認可這種邏輯的: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Intel一直用功耗的變數來調整電腦狀態,以適應電腦,尤其是膝上型電腦使用者的需求:效能和續航。
當我們需要續航的時候,那麼筆記本功耗就降低唄,20W,10W,實在不行,給你個5W的超低壓,續航總上來了吧。
但這會面臨一個無解的問題,效能和需求無法兼得,使用者一旦購買了超低壓處理器,那麼基本告別效能了,低壓處理器雖然效能不錯,但是實際續航嘛?懂都都懂。
雖然不少筆記本能在新入手的時候,PCMark測出10小時的續航,實際續航正常使用,也就五六小時的續航頂天了。對比鮮明的是搭載ARM架構的Macbook M1,實際續航真的可以達到十幾個小時,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更要命的是,續航提升是前提是功耗降低,低功耗下的X86處理器的效能,真的一言難盡,別說修圖剪影片了,就是開個網頁都卡。
而這次12代酷睿採用了手機Soc,或者說ARM架構的晶片的思維:大核+小核的邏輯。這種被驗證成功的邏輯,終於要復現到膝上型電腦上了。
手機Soc,以麒麟9000為例,搭載了4個A77大核,4個A55的小核的八核設計,當日常只是看看影片、刷刷知乎的時候,更多的排程的是A55這樣的小核,當需要效能,比如打遊戲,那就更多的排程的是A77大核,兼顧了續航和效能。
12代酷睿,也就是Alder Lake的邏輯也是如此,主力效能的大核叫Performance x86核心,主力效率(偏續航)的叫Efficient x86核心。
Performance x86核心(大核)
以Golden Cove 微架構為核心。主打效能,單核效能相比11代酷睿提升了19%,
Efficient x86核心(小核)
主要用於一些現代辦公的多核任務,為4核4執行緒的核心群。
效能也不算弱,
- 多執行緒效能(4核4執行緒)則是比2核4執行緒效能強了80%,功耗降低了80%。
12代酷睿最大的亮點,就是這樣的搭配了,理想環境下,電腦,尤其是膝上型電腦,搭載12代酷睿+Win11+出色的功耗控制, 筆記本是完全能夠實現低功耗狀態下的不卡頓,也能擁有出色的續航,不說20小時吧,我覺得是能達到10+小時的續航的。
當然,這一切都是我的想法與希望,實際還要最後的測評以及廠商的調校,希望不要出現一核工作,八核圍觀的奇景。
最後,其他的提升,比如軟硬體結合最佳化,
執行緒嚮導:
12代酷睿更多的把重心放在了軟硬體結合最佳化上,在處理器裡集成了一個“智慧嚮導”的單元,用來監測核心的執行狀態,並且針對不同場景進行核心排程,比如刷劇看網頁就用效率核心,渲染和打遊戲就用效能大核,進行深層次的最佳化調動。
更強更效率的Xe核顯:
差不多是11代酷睿Xe核顯的2倍效能
同時也提升了顯示卡的3D渲染能力,並且對軟體進行了針對性最佳化:
各種影片創作也是手到擒來:
邏輯上質的改變,真正做到了效能更強,續航更好,創作力更強。
這就是12代酷睿,我是科技佛係指南,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