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敬愛
“看著一幅幅繪畫、一件件雕塑,感受著一個個蕩氣迴腸的故事,我的思想又受到一次深刻教育。”這是一位觀眾在參觀“畫述百年——山東美術館館藏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展”後發自肺腑的感受。
此次展覽是山東美術館為慶祝建黨100週年策劃並主辦的,將展至2021年底。在展覽前期,山東美術館對多年收藏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進行了認真的梳理與研究,遴選出34件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的作品,按照革命歷史事件時間為序,分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全民族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全國性勝利”“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四大板塊。
影象證史
展出的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年畫、綜合材料等多種門類,其中既不乏氣勢恢宏的鉅製,也有在宏大敘事中呈現的微觀視角;既有重大歷史題材作品,也有對當代發展的藝術表現。中央美院教授、國家主題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於洋在參觀展覽後說:“展覽雖然在體量上不算很大,但所反映的型別非常豐富,特別是大尺幅的繪畫,具有藝術的衝擊力。”
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涵蓋了在百年黨史中山東地區所發生的重要事件、重大成就、重大歷史節點和重要人物。從《五四運動在山東》到《山東抗日根據地建設》、從《濟南戰役》到《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從《黨的好乾部焦裕祿》到《希望之路——孔繁森》……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被一代代畫家不斷地記錄著、歌頌著,建構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史詩。
“從主題創作的藝術規律上看,展出作品能夠比較完整地展示當下主題性創作的特點。人物形象、畫面敘事性、多人物的敘事性等處理手法相對豐富。”於洋說。這些作品中,有的按照現實主義的創作規律,忠實地反映歷史現場,給人以真切難忘的記憶;有的用象徵主義的表現手法,感懷百年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激昂奮進的抗爭史和奮鬥史。
齊魯情懷
“山東籍藝術家具有家國情懷,展出的很多作品值得進行個案研究。”於洋認為。山東美術文化傳統的基本特質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歷來重視擔當精神。山東是全國聞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特殊的文化土壤、革命歷史背景使得山東美術創作者在藝術創作時表現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責任意識和深沉的憂患意識,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於是,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反映史詩般的革命歷程、用視覺藝術的形式塑造人民形象,成為山東美術創作者進行革命題材美術創作的重要表現內容。《鐵道游擊隊》的創作者、雕塑家劉大力說:“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期間活躍在山東的游擊隊,作為山東的藝術家,有責任把這個題材表現好。”
長期在齊魯大地上生活的藝術家,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環境,為他們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天然條件。面對同一歷史事件和黨史故事,不同的藝術家用自己擅長的藝術語言對主題進行深化,從而加深了觀眾的歷史記憶,使其視覺史詩更加完整和豐滿。展覽中,以“鐵道游擊隊”為創作主題的作品就有5件,以中國畫、油畫、雕塑不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呈現,在視覺傳達上具有獨創性和感染力。
同樣,弘揚“沂蒙精神”的作品也有多幅。梁文博的《沂蒙六姐妹》,嶽海波、李兆虯的《沂蒙紅嫂》反映出沂蒙革命老區的人民為了革命勝利做出的犧牲。藝術家們從選題切入到情景轉化,再到主旨的營造,都懷有對沂蒙山人民深深的敬意。他們一方面力圖還原革命歷史事件的本相,避免概念化的空洞表達;一方面在形象塑造上強調題材、情節的敘事性,採用多人物穿插交融的形式來表現宏大主題。
史詩力量
當得知所有展出作品皆為山東美術館館藏時,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說:“作為一家公立美術館,要把藝術還給人民,與人民分享重大歷史題材創作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觀眾可以透過影象瞭解歷史,回望百年征程中民族的困難與艱辛,反思當代社會的問題。在影象中構建起來的史詩,也能讓後人們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山東美術館四樓走廊展示著中共一大至十九大曆程中的大事件,透過簡明扼要地介紹中國共產黨每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情況、重要內容、歷史意義,再現中國共產黨一個世紀的光輝歷史。
山東美術館把紅色資源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學案例,不僅將館藏作品進行長期展示,還組織培養黨員志願者開展現場導覽,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此外,山東美術館還充分利用各種網路媒體平臺,吸引觀眾關注黨史、弘揚經典。
透過影象見證民族成長史,透過革命題材進行美育傳播。山東美術館黨總支書記柳延春表示:“‘畫述百年’展覽體現出藝術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塑像、為時代立碑,深刻地體現出紅色記憶的傳承。透過影象瞭解百年黨史是每一位中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唯有了解中華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脈、瞭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路走來的艱難險阻,才能更堅定民族自豪感,強化民族認同感,激發民族責任感。”(胡敬愛)
來源: 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