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射箭技藝博得姑娘芳心的錫伯族
錫伯族原居東北地區,乾隆年間清廷徵調部分錫伯族西遷至新疆以充實當地。今錫伯族多數居住在遼寧省和新疆省,在東北的瀋陽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錫伯族基本保持著一夫一妻、婦隨夫居的典型的父權制婚姻形態。個別無子嗣者招婿入贅。同姓不婚,但偶有姨表、舅表、姑表兄妹婚配情況。
指腹為婚,至成婚年齡予以成婚的,叫蛋婚。聯婚後,如女子年幼,家庭生活困難,可將幼女移交男家撫養,長大後成婚,叫“小姐婚”。
招養老女婿,沒有子嗣的人家為養老送終,可招作為繼承人,其婚事的所需之物均由女家負擔,民間多稱幫工婿。
這種婚姻不僅過去存在,也存在。男女自幼聯姻,在各自父母家中長大,則婚事所需之物絕大部分由男方準備。
錫伯族習俗婚俗在夥子向姑娘求愛,要以高超的射箭技藝博得姑娘的芳心。如果姑娘看中了哪個小夥子,就主動同他一道拉弓射箭,以此溝通情感,結為良緣。
婚禮一般要舉行3天。前一天上午稱送“喜車”,男家就要把婚禮所需的肉、米、菜、煙、酒等一應禮送到女家。
這兩日新娘躲在親朋家裡,由姑姨或是表姐給她開臉,以備結髮為妻。第一天,女家大宴,四方賓客前來慶賀出嫁之喜,新郎在岳父的指導下,給長輩、親戚或德高望重的老人跪拜敬酒。晚上,舉行“打丁巴”活動,這是出嫁儀式的高潮。
第二天男家舉行成婚大典,為保證大婚進行,娶親的隊伍,根據路途遠近,確定出發時間。新娘的嫁妝要由哥嫂和孃家的人親自送去,去的人一般男女各半,不超過兩桌人。
新娘扶下車,由伴娘扶著和新郎並肩而行,在正房門前,新郎新娘面北叩首,參拜天地。新郎跨入門內,隔門欄男女對跪。夫妻才到正屋,先向喇嘛叩頭,喇嘛摸頂後,再向父母跪拜,這一切完畢後,新娘入洞房,等到晚上喝“合歡酒”後,才下炕,給公婆敬酒。這些風俗大多已改變,或從簡。
成婚大典之天,男方要大宴賓客。伊犁錫伯族與各民族都有廣泛接觸,客人中的民族成分多,一般多用清真酒席待客。直至晚上,還要舉行貝倫舞會,慶祝婚禮。
男方喜宴的第三天,新郎和新娘要早早地起床,新娘要給公婆點菸敬茶,新郎則要提上兩瓶喜酒去叩見岳父岳母。這天,婆家還要用車把孃家的二老接來,專門招待親家吃“完婚飯”。新郎和新娘在父母的帶領下這天還要去墓地上墳地祭祖。
到了第五天,孃家人要送來帳幔和兩塊油餅,油餅要包在報紙裡,卷在帳幔的挽結處,新郎和新娘在睡前各吃一塊,表示吉利。
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孃家探親,住一夜。滿月後新娘要回孃家住滿一個月。
禁忌:子女在偶齡時禁止結婚;堂氣妹和同姓間禁止婚配;忌單日結婚,因為婚配是成雙的喜事;忌閏年辦喜事、蓋房子;忌在父母大壽年份辦喜事;忌一年內辦二到三次喜事;已婚的姑娘,婚後三年內不準在孃家過春節,看孃家燈。為保持正常生理發育不準女子纏足。婦女忌纏足裹腳,懷孕時不可乾重活,不可看死嬰、聽凶事和使人傷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