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教授是大學問家,他借《伊索寓言》談世事人情,非常有趣。 (資料圖/圖)
錢鍾書教授是大學問家,他借《伊索寓言》談世事人情,非常有趣。伊索是古希臘人,“古希臘”是個籠統的名詞,怎麼說也是紀元以前,那時,希臘民間創造了許多小故事,託名伊索編集起來。我們為什麼喜歡這本書呢,錢先生說,因為古人的想法幼稚,像小孩子,後人見廣識多,像老人,我們喜歡伊索寓言,就像老人喜歡小孩子。
這是錢先生的創見,我來作些批註。小學生舉行書法比賽,無論誰得了第一,老人家都覺得很好,因為他不會去參加。老人中心舉行方法比賽,無論誰得了第一,他都很委屈,因為他參加了,也落選了。看後文,錢先生繼續說,“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你也可以說,同一條街上,張三開了一家餐館,李四開了一家書店,井水不犯河水,如果張三賣的是川菜,李四賣的是粵菜,彼此就有時摩擦生電,有些溫度了。
你四十歲,他二十歲,中國人說在兩張桌子上打牌,西洋人說在兩條公路上開車,彼此沒有競爭。你開餐廳,我也開餐廳,中國人說是同行,西洋人說是在一條跑道上。彼此有競爭,有競爭就有嫉妒,成語“瑜亮情結”,說的就是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由競爭產生嫉妒。嫉妒的後果有時嚇死人,孫臏龐涓兩人是同門師兄弟,龐涓嫉妒孫臏,剔除了他的膝蓋骨,把他弄成一個殘廢的人,孫臏復仇,設計將龐涓亂箭射死。
人生不能沒有競爭,參加競爭不能保證必贏,年輕人摔個跟斗再站起來,怕什麼,以後還有很多時間。人說勝負乃兵家常事,我說勝負乃兵家大事,乃成長常事,商場如戰場,情場如戰場,也只是“如”而已,這個字要放大來看。不要把你的職場和戰場混為一談,比較容易在競爭中沒有嫉妒仇恨。據說前賢針對這個目標設計了世界運動會,中國俗話說“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也可以鼓勵競爭緩解嫉妒。下圍棋的人認為“成固欣然,敗亦可喜”,最早說這句話的人是蘇東坡,流傳下來,給圍棋的棋手增加不少君子風度。
錢先生特別從《伊索寓言》中挑出幾個故事來談論。蝙蝠是哺乳類動物,形體似鼠,翅膀很大,中國農民傳說它是老鼠變成的。“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教人對蝙蝠有些瞧不起。寓言的可愛,就在讀者大眾對同一個故事可以有不同的領會,後人批評伊索寓言,說他不該每一個故事都設下標準答案,把活潑潑的生命釘死了。你我也可以說,人都需要同類的認同,中國人的同鄉,同學,同宗(同姓),同事,同好(嗜好相同),號稱“五同”,也就是五種歸屬感,請記住,遇見“五同”的人,多看一眼,多說幾句,若有天災人禍發生,多問候幾次。若是出了國門,又需要民族的認同,國家的認同。歸屬感讓一個人覺得很安定,蝙蝠是在尋求歸屬感,罪過並不大。
錢先生說:“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裡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裡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這當然不是說鳥,而是說人。“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分子。”這話使人聯想到人在求同之外還有求用,我和你不同,這是我的特色,我的專長,你需要我,我對你們有用處。蝙蝠到了鳥群,可以做獸類問題的專家,對於獸類的瞭解,任何一隻鳥比不過他。到了獸群,他可以做鳥學顧問,對於鳥類的瞭解,任何一隻獸比不過他。有人批評胡適,說他對中國人談西洋文化,對西洋人談中國文化,那時中西交流,中國人對西洋覺得新奇,西洋人對東方覺得神秘,誰能促進雙方的瞭解,會受到雙方的歡迎。白求恩醫師是加拿大人,他在中國沒有醫生的地方施醫,得到大用。處世做人,常想自己對別人有什麼用處,供其所求,不要自私。
秋蟲促織也進了伊索寓言。促織也叫紡織娘,北京話叫蛐蛐兒,伊索說,冬天到了,促織沒有東西吃,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捱餓,活該!”寓言的意思教人平時要勤勞儲蓄,“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說得也對。促織是用翅膀摩擦發音,大家誤會它是“鳴”,古人跟它叫“吟蛩”,這些不重要,錢先生擺脫伊索寓言的定論,由促織想到音樂家的生前死後,我們是不是還可以有別的想法?促織唱歌也是一種貢獻,在“秋聲”中有重要地位,螞蟻知道它唱歌,想必在辛苦搬運糧食的途中也停下來聽過,調劑勞逸,增加工作效率,算是一個受益人。拿人間的音樂家比擬,他為大家唱歌,到了他不能唱歌的時候應該有份口糧養他。看見音樂家捱餓認為人心大快,那不是一個合理的社會,伊索只知說教,不懂治國平天下。
《伊索寓言》衍生的話題很多,世事人情說不完,這裡再談一則:一隻母雞,每天生一個蛋,養雞的人還嫌不夠,把雞的飼料加了一倍,希望它每天生兩個蛋,誰知母雞長得太肥,反而不生蛋了!寓言的意思是教人不要貪心,我認為養雞的人不妨希望每天有兩個雞蛋,正確的方法是養兩隻母雞。人有人性,物有物性,馴獸師能指揮獅子,他了解獅性。打獵的人都養鷹養狗幫助行獵,他平常多半不讓鷹吃飽,讓他的鷹總是覺得有點兒餓,它在捕鳥追兔子的時候特別兇猛,他了解鷹性。人也有人性,跟人相處要了解人性,同行生競爭,競爭生嫉妒,就是人性,歸屬感也是人性。人性複雜,所以待人接物是一門學問。年輕時不懂這一套,人家笑一笑,成年後還不開竅,人家就不原諒了,這也是人性。
錢先生說,有人認為寓言並不適合少年兒童閱讀,怕它把孩子們教壞了。我也想過,寓言裡寫的是人類,作者把人化妝成禽獸,禽獸互動,不會有孔融讓梨,管鮑分金,不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劇本按照叢林法則編寫,突出了獅子殘暴,狐狸狡滑。殘暴狡猾,人性裡面並非完全沒有,不過那是人性的陰暗面,不對少年兒童揭露。我們的教育把孩子們保護得很好,就像從前皇帝吃飯,一道一道把關,防止食物有毒,只有寓言裡面稍微有一點人間的獸性。如果連這一點兒也不許,你又能對他們密封到幾時呢!
王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