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醬。聊一聊中國歷史,古典文學。若要轉載,請聯絡我授權哦~~~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同時,他最高還做到了參知政事的官位,相當於副宰相,並且在相位上待了將近十年。只不過,即便有如此成就,他的仕途依然坎坷,曾經不止一次被政敵彈劾,被貶在外。這樣的貶謫經歷,讓他的身心備受打擊。
後來,熙寧四年(1071),64歲的歐陽修辭職,不再為朝堂之事煩憂。這一年的暮春時節,歐陽修來到西湖遊玩,寫下了十首《採桑子》,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其中一首。又過了兩年,1073年的時候,文章太守歐陽修與世長辭。
這首詞的上片,寫人們在西湖遊玩的盛況。下片,寫人們離開後,西湖的靜景。
上片開篇寫“群芳過後西湖好”,百花凋謝之後,西湖的風景仍然十分美好。一個“好”字,可見西湖風光之好,歐陽修遊覽西湖時心情之愉悅舒適。“狼籍殘紅”,凋零的花朵落在地面,看起來滿地狼藉。面對著暮春時節的滿地落花,一般人都會覺得傷感惋惜,但是歐陽修卻不這麼想,他依然認為西湖的暮春景色是美好的。也許,是因為他已經六十多歲了,見慣了春去秋來,知道落紅每年都是如此,即便凋零,明年也會再次綻開。而零落成泥的殘花,跟盛開枝頭的繁花比起來,也有一種傷感之美,別具韻味。
“飛絮濛濛”,飄飛的柳絮迷迷濛濛。柳絮漫天飛舞,跟上一句的落花滿地一樣,都是暮春時節常見的典型景物。“垂柳闌干盡日風”,欄杆邊,楊柳垂下的枝條盡日在風中飄蕩,搖曳生姿。上片的最後一句,生動描寫了楊柳被春風吹拂的優美姿態。
上片描寫了暮春時節室外的景色,正是在這樣的時間、環境下,人們依然結伴遊玩,可見暮春的西湖也有可愛的、值得觀賞的一面。到了下片,詞人寫了遊客們離開後,自己的感受,地點也從室外移到了室內。
“笙歌散盡遊人去”,笙歌已經散盡,遊人也盡數離開。“始覺春空”,我才發覺春天變得空寂。當遊人們都離開後,詞人的內心產生了一種空虛感。多少繁華,終歸寂寥。可能世事就是如此吧,人生不可能永遠都處在熱鬧的巔峰,總是會有曲終人散,迴歸寂靜的時候。
“垂下簾櫳”,放下門窗的簾子。“雙燕歸來細雨中”,因為雙燕已經從綿綿細雨中歸來了。目睹了西湖上游人如織的盛況,人們離開後,歐陽修頓覺空虛,於是,他不再駐足觀望,而是轉身回到了屋子裡,待燕子歸來後,就將簾櫳放下。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他終歸是擁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在這裡,他可以隨心所欲、無拘無束。
歐陽修的這首詞,對西湖的暮春之景進行了白描,沒有過多修飾,顯得疏淡明快,營造了一種自然優美的詞境。退休後,歐陽修遠離了朝堂的紛擾,心情安閒舒適,於是哪怕是在百花凋殘的暮春,他也並不傷春,反而是依然覺得西湖的風景很美好,可以說是寓情於景、情真意切。是啊,一個人心裡想的是什麼,就會看見什麼。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絡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