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江西義寧人。陳師曾出生於湖南辰沅永靖道署中,其祖籍為人傑地靈的江西義寧。“以詩書立門戶,以孝悌為根本”一直為陳氏大家族所堅守。
義寧陳氏崇尚詩文翰墨,祖傳下來文墨餘韻被很好地傳承下來,讀書習文始終伴隨著這個逐漸興起的大家族。由於這種內在精神被不斷繼承和發揚,使得這個家族快速顯赫起來,成為清末至近現代政治發展史、文化史、學術史上的名門望族。
同時在這一時間段,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盲目自大,在鴉片戰爭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封建王朝的腐敗逐漸顯現出來。割地賠款偌大的中國開始淪陷,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嚴重,清政府也意識到了變法的重要性。並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沒有先進的武器和科學,革命派急於與過去決裂,傳統文化成為被批評的物件,當然傳統藝術也難逃浩劫。
陳師曾正是在這樣一個求新、求變的大的社會變革期和家庭文化環境薰陶下成長起來的,祖父輩開放務實的的思想使得陳師曾耳濡目染,這種家族思想對他日後的藝術思想觀念的產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從陳師曾繪畫理論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文化思想觀念仍不出其祖、父輩的既恪守傳統又求新、求變的思想範疇。他被梁啟超稱為“現代美術界可稱為第一人。”
陳師曾擅長花鳥、山水、人物。其創作風格多強調奔放的文人寫意,而且重視創新求異。寫意畫家經常寥寥數筆,不以形式為宗,而偏重逸趣追求,導致形神不能並茂,然而陳師曾的畫作卻能透過對物象細緻觀察而達到形神皆備。
陳師曾的花鳥畫最為人稱道,就陳師曾存世畫作進行粗略統計,花卉(包括極少禽鳥題材,多是與王夢白合作)作品數量最多,幾乎達一半以上,為其創作中最主要的題材方向,且多以寫意手法為之,工筆極少。他的花鳥畫創作取向與明清以來寫意花鳥衍為主流的發展趨勢相一致。
他的花鳥畫方面除了得到吳昌碩親傳,他還上溯明代陳淳、徐渭,清代石濤、惲南田、蔣廷錫、金農、李鱓。從陳師曾很多傳世作品中可以以看出其師承各家的痕跡,但並不像清初保守派畫家一味地摹古,而是融會貫通,善於吸收各家之長,透過作品抒寫他個人的才情和思想。
同時他還具有西方博物學的科學知識背景,在物理、物情、物態的把握上有著過人之處,又能將之與書寫的筆墨意態很好地融會貫通,形成真妙相兼、奇正相合、怪雅不悖的審美趣味。
可以說陳師曾他筆墨中文人畫精神振新了民國初期的背景畫壇。並且他還先後培養了俞劍華、江南蘋、蘇吉亨、何秋江、汪星伯、高希舜、王雪濤、王子云、李苦禪、劉開渠等眾多學生弟子;而在畫學思想與實踐方面,生前受其影響的還有魯迅、豐子愷、齊白石等,尤其是他對於齊白石的提攜與推廣更是成為藝壇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