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脊飾是中國傳統建築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然而在文化和藝術研究領域中,長期以來它卻備受學者冷遇,幾乎沒有專著出版。
1924年,德國人愛德華·福克斯的《屋頂脊飾及中國琉璃的變遷》一書出版,這是國內外專門研究屋頂脊飾的第一部專著,從建築、文化、宗教、藝術等多個角度,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屋頂脊飾。此外,書中還收錄了海外私人藏家收藏的珍貴圖片60餘幅,極具藝術和歷史價值。
陶瓷家廟。屋頂可以單獨拆卸。在正脊上和山牆兩端有兩條龍。此外還有多個屋頂脊飾,在屋簷端部的頂瓦上刻有獸形紋飾。寺廟的內部有一尊布袋和尚(彌勒佛)的雕像,周邊圍繞著多個人物雕像。圖59(81頁)是這尊佛像的近距離照片。寺廟通體施多色釉彩——金棕色、黃色、銅鏽綠和黃綠色,高68釐米。
中國屋頂脊飾,即在寺廟、寶塔、門拱、皇宮等建築上的人形或獸形屋頂脊飾,以及與之同屬一大類的中國寺廟陶瓷製品,在現今的文化和藝術研究中都屬於屢受冷遇的領域。迄今為止,該專題連一本獨立的出版物都沒有,無論是德語文獻還是在其他語言的專業文獻資料中,都是如此。在我所能蒐集到的相關資料中,只有在區區幾條不起眼的註釋以及個別的文字表述中曾提及它們。而這些極有可能就是關於上述主題的全部文獻資料了。
濟南府火神廟裡的鐘樓。這張照片清楚地展示出大量脊飾,展示出脊獸豐富的外形和各自如何排列分佈於屋頂之上。可以看到,這裡最主要的母題有龍犬、海豚和龍頭。與鐘樓相鄰的一個屋頂也展示了同類型的脊飾。濟南府的這座寺廟大致建於明朝晚期。慕尼黑喬治米勒出版社(原來的福爾克旺出版社)供圖。
像這種與某種文化相關的文獻資料的真實意義很早就被人們認識,卻長期被錯誤評價的現象,從來不是偶然的。如果將其歸咎於偶然因素,那麼就大錯特錯了。此類現象中同樣有規律可循。
回到我們探究的這個主題,明代屋頂脊飾所彰顯的宏大氣魄、磅礴大氣的力量,以及引人注目的精神內涵,但這恰恰是當下西歐文化藝術創造領域所缺乏的。因為當下的西歐政治文化既缺乏氣魄,也沒有力量,儘管現在這種席捲全球的文化災難對我們影響較小。可是在西歐,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主導性力量在文化創新方面微乎其微,僅比文化修補工作強一點兒而已。
今天的人們像以前一樣,只是草草做了一些表面工作,只想在語言表述上做一點兒改進,只想以同樣的方式對這種宿命的文化衝突做一點兒掩飾工作,但是從未勇敢地從根本上重塑這些事物。
長期以來,我們都本著這樣的精神對待文化藝術,所以就導致了長時間以來缺乏一種直覺性衝動,缺乏氣魄和力量,從歷史中追尋創造性的新發現。
這個時代的人們並沒有特別想要從精神上佔有這些財富的強烈意願。恰恰相反,他們直接對這些財富視而不見。對於我們的時代而言,這些財富並沒有顯現出其本應昭示世人的樣子。
屋頂脊飾。多個蹲式龍犬。圖片展示了龍犬排列在屋頂上的樣子。單色釉彩:綠色。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對過去的探究中,人們僅會尋找與自己的感知等值的東西,以及當下希望去經歷的東西。這一現象在總體上適用於這個時代,也適用於每一個個體。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東亞文化和藝術中首先發掘的是纖麗的日本小藝術,以及我們最終到達中國後首先發掘的是華美的瓷器的原因。
當然,就出土文物而言,比如說漢代和唐代的文物,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藉口稱首先得將它們發掘出來,人們才可以發掘它們所蘊含的意義。但是對於那些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理應立即感知到的事物,這個藉口卻是完全站不住腳的。而屋頂脊飾就是這樣一種事物,這一點毋庸特別解釋。
寺廟守衛者薰爐。蹲式龍犬。置於一個圓形的陶瓷基座上,左爪下方踩著一個被它打敗的惡鬼。單色釉彩:綠色。高26釐米。
屋頂冠飾。威武的戰神關羽。右臂抬起,左臂叉腰。身前的鎧甲上是裝飾性的龍頭圖案。多色釉彩:紅棕色、綠色和黃色。高60釐米。
之所以在《唐代雕塑:7—10世紀的中國墓葬陶瓷》出版之後,緊接著處理這一主題,是因為由此可以將唐代和漢代作為一個整體聯絡在一起。唐代和漢代是中國陶瓷藝術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它們彼此間互為補充。本書圖片部分展示的中國屋頂脊飾等物件從沒有在其他地方展示過。圖片展示的物件基本源自我的私人收藏,只有一件物品除外(圖24)。這些藏品的攝影工作是在格雷特·福克斯-阿爾斯伯格(Grete Fuchs-Alsberg)女士的指導和組織下完成的。
騎著白象的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四川省的聖山峨眉山的守護神,坐騎為一頭白象。圖中,菩薩面部、身體和象為白色,頂冠、衣衫為黃色,袖子卻為綠色,下部的屋瓦為綠色和黃色。陶塑高39釐米,長28釐米,磚的直徑為12釐米,建造年代為1700年前後。這一組合流露出寧靜淡泊的氣息,符合康熙時期的風格。現藏於慕尼黑民族學博物館。
愛德華·福克斯
柏林蔡倫道夫(Zehlendorf),1924年秋
《西洋鏡:中國屋脊獸》(第二十輯)
西方漢學界和建築學界系統研究中國建築陶藝的代表作
120餘張罕見照片+6萬餘字,中國屋頂脊飾研究開山之作
基本資訊
作者:[德]愛德華•福克斯
主編:趙省偉
譯者:周海霞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品牌:北京書是生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書號:978-7-218-14295-1
定價:88.00元
作者簡介
趙省偉:“西洋鏡”“東洋鏡”“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系列叢書主編。廈門大學歷史系畢業,自2011年起專注於中國歷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國主題的法國、德國報紙和書籍。
愛德華·福克斯(Edward Fuchs,1870—1940):德國收藏家、歷史學家、作家。他收藏了大量中國古代藝術品,著有《歐洲各民族諷刺藝術史》《中國屋脊獸》《唐代雕塑:7—10世紀的中國墓葬陶瓷》等。
周海霞: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德跨文化交流,出版有《德國媒體中的中國社會形象與文化形象建構》(2018)等。
內容簡介
本書由《屋頂脊飾及中國琉璃的變遷》和《中國建築陶藝》的“脊獸及其他屋頂脊飾”一章兩部分組成,共收錄6萬餘字、120餘幅圖片。
《屋頂脊飾及中國琉璃的變遷》初版於1924年,是國內外專門研究屋頂脊飾的第一部專著,從建築、文化、宗教、術等多個角度,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屋頂脊飾。此外,書中還收錄了海外私人藏家收藏的珍貴圖片60餘幅,極具藝術和歷史價值。本譯著是201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專案“1860—1949年德語世界中國藝術的收藏、展覽與研究”(19BF090)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建築陶藝》是伯施曼1902—1904年、1906—1909年兩度中國建築考察的成果之一,初版於1927年。本書是西方漢學界和建築學界系統研究中國建築陶藝—尤其是琉璃等構件—的代表作,其中“脊獸及其他屋頂脊飾”一章收錄近60幅作者親自拍攝的屋頂脊飾照片。
精彩內容
西洋鏡:中國屋脊獸
(來源:文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