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宋人觀舟競渡。
宋元之際畫家錢選作品《宋太祖蹴鞠圖》。
《東京夢華錄》寫盡大宋的繁華。
■ 趙柒斤
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統治者伊菲圖斯組織了一次大規模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載入史冊。不過,當時僅有一個比賽專案,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相比而言,我國古代參加比賽的運動專案就多多了。像舉重、游泳、跳水、皮划艇、射箭、擊劍、摔跤、足球等諸多奧運比賽專案,在我國古籍中都能找到蹤影。這些比賽專案有的從先民生產實踐和軍事戰鬥技能中演化而來,有些則從遊戲、養生等衍生而至。這些競技專案的共同點是,僅作為表演節目、生產和生存的一種手段及日常娛樂活動,注重娛樂性與儀式感,與商業無關。
舉重,彰顯力量。我國自古就不缺大力士,除婦孺皆知的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商紂王“扶梁換柱”,正、野史記載的大力士也不計其數。到唐代,“舉重”便大張旗鼓地被引用於軍事。《舊唐書》載,武則天將“翹關”(用一隻手握住門栓的一端,進而開啟城門。古代城門一般都有四五丈寬,木頭門栓至少有四百斤以上)列為武舉科目之一,湧現出諸多像張芬“力舉七尺碑”之人。如果說史料記載過於誇張,那諸多高山之巔的建築工程便是最好的證明,許多重量超千斤的木柱、石板等全是在沒有現代起重裝置前提下,靠人背、肩扛和手抬。故而,古代誕生了許多大力士,完全出於生產或軍事戰鬥的需要。
足球,貴族遊戲。足球是當今世界第一大體育運動,它源於我國古代蹴鞠已被國際足聯認可,但2000年前的中國,蹴鞠只是貴族玩的一種遊戲。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作新豐移舊社”條曰:“太上皇徙長安,居深宮,悽愴不樂。高祖竊因左右問其故,以生平所好,皆屠販少年,鬥雞蹴鞠以為欣,今皆無此,故不樂也。”於是,劉邦便在首都仿照劉太公的豐邑新建一座城,並將劉太公的老鄰居一起遷來,陪老太爺踢蹴鞠玩。即便到北宋以後,不僅沒人願學憑蹴鞠技術贏得高位的奸臣高俅,相反還將其釘上恥辱柱上。可見,古人踢足球是不屑於參雜政治或商業目的。
皮划艇,紀念節目。我國古代端午各地開展的“龍舟競渡”非常類似奧運會的皮划艇競賽。南梁吳均《續齊諧記》:“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端午龍舟競渡,眾船齊發是為拯救屈原;水上擊鼓鳴鑼,則是為驅趕蛟龍。唐朝以後,“龍舟競渡”發展成大型的娛樂專案,極具觀賞性,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王都於此日親臨現場觀看龍舟競渡,看上去跟世界盃期間歐洲及美洲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趕赴現場看足球沒啥區別,卻沒商業性。《舊唐書》《東京夢華錄》等均記載了唐、宋多位皇帝“觀競渡”之事。
跳水,觀賞專案。游泳、跳水、划船等最早都是我國古代先民一種生產手段或生存技能,春秋戰國時期被引用於軍事。到經濟高度發展的北宋,水上運動專案發展成融觀賞、娛樂、競技於一體的重大節日觀賞型表演節目。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七“三月一日開金明池瓊林苑”和“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條,可視為“北宋水上奧林匹克運動會”:三月一日,在開封城西順天門開放金明池(五代後周開鑿用來訓練水軍的人工湖)和瓊林苑(與金明池南北相對、皇帝宴請新科狀元的地方),每天在這裡演習皇上車駕到金明池遊幸時如何接待的各種禮儀,准許一般官員和老百姓觀賞,御史張榜明示不彈劾來此遊玩的官員。皇帝來幹什麼呢?“有面北臨水殿,車駕臨幸,觀爭標、錫宴於此。”意思是,有一座面朝北臨水大殿,皇上車駕臨幸時,觀看比賽奪標、賜賞宴會就在這裡。“池岸正北對五殿,起大屋,盛大龍船,謂之‘奧屋’。”可見,北宋不僅有奧運比賽訓練場館,連名稱也包含了“奧”。
經過20天賽前“集訓”,農曆三月二十日,皇帝駕臨比賽現場觀賽,賜宴於朝中大臣。“正對水中樂船,上參軍色進致語,樂作,綵棚中門開,出小木偶人。小船子上,有一白衣人垂釣,後有小童舉棹划船,遼繞數回,作語,樂作,釣出活小魚一尾。又作樂,小船入棚。繼有木偶築球舞旋之類,亦各念致語、唱和樂作而已,謂之‘水傀儡’。”這場面頗似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各種舞蹈、花樣游泳等及致辭。緊接著上演類似現代“跳臺跳水”的“水鞦韆”……跳水、游泳比賽結束後,“皮划艇”、“帆船”等粉墨登場:“有小龍舟二十隻”……“虎頭船十隻”……“又有飛魚船二隻”……還有“一人掌劃的鰍魚船二隻”,最後壓軸的是“大龍船”。既有多人划槳的級別比賽,也有單人單槳賽,而且不斷上演高難度動作。“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棹旋轉,共為圓陣,謂之‘旋羅’。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又以旗招之,兩對船相互動,謂之‘交頭’。面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小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彩銀碗之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看見有紅旗招引,分成兩行的船隊在鼓聲伴奏下奮力向“標竿”衝刺,先到達終點的得冠軍獎標,此時各處看臺上的觀眾一起高呼口號並手舞足蹈。
馬球,最早的曲棍球。起源於波斯、後傳入希臘,1908年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專案的曲棍球,它類似古代中國人玩的“馬球”。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五謂:“建中初(779年),有河北軍將姓夏,彎弓數百斤。嘗於球場中累錢十餘,走馬以擊鞠杖擊之,一擊一錢飛起六七丈,其妙如此。又於新泥牆安棘刺數十,取爛豆,相去一丈,一一擲豆貫於刺上,百不差一。”唐代人打起曲棍球可謂出神入化,元代還專門出版了專著《丸經》。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等許多帝王還是“曲棍球”高手。
當然,古代統治者對體育競技專案獲勝者的獎勵頗為豐厚,有賞官職的,也有賞金銀、綢緞和田地及房產的。然而,史料卻沒有參賽者透過服食可激發潛能的激素來提高比賽成績的任何記載。儘管我國古代中草藥事業一直高速發展,激發人之潛能的激素肯定有,可古代中國人卻從不用它們激發潛能以博得佳績。原因主要有三:遠離商業性操作,體育賽事不粘商業的邊;誠信考量,古人崇尚“失信者失天下”,服食違禁藥比賽的成本太高;法律嚴苛。古代科考舞弊,輕判終身禁考,重判抄家殺頭。體育比賽舞弊者遭受處罰一定嚴厲。
來源: 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