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有個“北京莊”,在蘿北。
蘿北,黑龍江鶴崗市東邊的一座小縣城,它北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相望。當年這裡還有一個名字“北大荒”,“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好地方。
蘿北很美,2018年的時候,就與臨近的嘉蔭、遜克、烏伊嶺和湯旺河聯手打造抗聯紅色旅遊專案、跨境體驗遊專案。
但是,最近一段時期,真正讓蘿北出名的不是刻意打造的這條線路,而是蘿北名山島上的黑龍江流域博物館。2020年的時候,那裡舉辦了一次中國青年志願墾荒隊北大荒(蘿北)記憶展,繼而拉開了太多老北京人的蘿北尋夢之旅,攪熱了沉寂已久的蘿北旅遊。
蘿北的傳奇故事開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
1955年,蘇聯以城市青年為主體,動員27萬城市青年移民墾荒,在西伯利亞建設了共青城,既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也解決了城市青年就業問題。
受到這個案例的啟發,1955年9月的北京,從800多名報名人員中挑選出67人,包括男隊員48人,女隊員19人,每人一件老羊皮襖,全國第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向著祖國北部邊陲黑龍江省蘿北縣出發了,火車開了三天三夜。
那是一群意氣風發的北京青年人,當時他們口號是“不要國家一個錢,為國家作貢獻”,當時,前門車站聚集了1500多名歡送的群眾。
他們帶去的還有35匹牲口、10副新式農具、2輛大車、3000畝耕地的種子,以及全體隊員一年的口糧。這些都是全市青年捐助的。
當時的蘿北是黑龍江省五大荒地之一,一片廣闊無邊的荒草甸子,人煙稀少、地域荒涼、亟待開發,全縣75萬公頃土地,卻只有16000人。
最初來的時候是夏天,蚊子、小咬、瞎虻“三班倒”;
冬天一下子降到零下40幾度,措不及防之下很多人凍傷了手腳;
更頭疼的是沒自來水,甚至沒有水井,只能把泡子裡的水燒開了喝;
蔬菜就是到處挖來的野菜,主食告別了北京的大米白麵,換成了苞米麵大楂子。
當時的這群北京年輕人還真就堅持下來了,用馬拉大車、肩挑背扛的方式,開墾出一片片耕地,頭一年就墾荒3000畝,生產糧豆140噸。
在他們帶動下,又從北京、天津等地方陸續來了14批青年志願墾荒隊到達蘿北,墾荒隊員達到2602人。他們先後建起了8個以自己城市命名的農莊,這也是新中國第一批青年集體農莊,號稱“蘿北八大莊”。
“北京青年集體農莊”簡稱“北京莊”,建在蘿北縣鳳翔鎮北山腳下,七棟住房、一個大食堂、一個馬棚。此後,又搬到離蘿北縣城西北7公里的白雲石山下,莊前是鳳鳴河,後面是鴨蛋河,依山傍水,土質肥沃。這個莊址一直沿用了半個世紀,就是現在的“北京莊”——蘿北縣共青農場7隊。
如今,這面保留下來的隊旗,成為美好的記憶。
如今,當年意氣風發的姑娘、小夥都已年逾古稀。
如今,老人們的子女很不理解當年父輩們為什麼要離開北京,把最好的年華放到最荒涼的地方,甚至紮根一輩子。
如今,蘿北推出6個“紅色旅遊”打卡地,有時間的話,或可追夢。
參考資料:北京日報《拓墾荒原——1955年首批北京志願者開墾北大荒紀實》作者: 劉可
中國青年報《共青農場:墾荒三代人心底最珍貴的回憶》作者:金卓
中國青年網《青年志願墾荒隊——向荒地進軍》作者:楊華
(此處已新增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