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平
四平市,地處松遼平原中部腹地,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四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到現在為止有3000年的商代。更是多民族聚居城市,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四平的葉赫就是她的故鄉。
四平還是一座“英雄城”,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戰役名遐中外,四平被譽為“東方馬德里”,是紅色旅遊第26條線路的第1站。
2.二龍湖
二龍湖,位於四平市東部的梨樹縣境內,地處東遼河流域,關於二龍湖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舉行蟠桃盛宴。在蟠桃會上,眾仙都爭先恐後向王母娘娘敬酒。王母娘娘興高采烈,多喝了幾杯酩酊大醉,栽倒在玉椅上,頭上的金簪脫落,髮飾珍珠散了花,急得天仙侍女們趕緊往起拾掇。結果少一顆,這顆珍珠撲簌簌滾下了天庭。王母酒醒了,又氣又急,忙報請玉帝,派兩個得力的天神到下界尋珠。
兩個天神不敢怠慢,騰雲駕霧,最後在現今的二龍湖心(那時還有一丁點水)發現了一個閃閃發亮的東西,像顆珍珠。兩個天神降到地面一看,果然是王母頭上那顆珍珠,可把他們樂壞了。因為王母有令,找不到珍珠,不許迴天庭。可是,就在他們剛要伸手去撿時,珍珠的光熄滅了,高粱粒大小的一顆珠子往起長,最後變成了一座小山。
兩個天神可嚇壞了,趕緊稟告王母。王母一聽,怒罵兩個天神無用,誤了時辰,使珍珠變成了人間土山。不由分說,降一道旨,把兩個天神轟出天庭,貶到這珍珠山,化作兩條土龍千年萬代環顧著珍珠山。
王母娘娘還是不解恨,又派一個天神下凡,安一條鎖鏈,拴住兩條土龍的鼻子。又在鎖鏈上安了個神瓢,經常給土龍舀水喝,可是又不讓土龍喝飽,水是滴嗒滴嗒落下來的。人們給這地方起個名叫“滴嗒嘴子”。別看這地方水滴小,可是滴滴嗒嗒,常年不斷。滴水穿石,一天天,一年年,滴出一眼幾十丈深的清湛湛的深潭。
頭些年的過往行人,還可以抓過神瓢,咕嘟一陣井拔涼水。好事的,也可以拽住鎖鏈倒騰著玩兒,可是倒騰老半天,也倒騰不到頭,一緩手嘩啦一聲,又退了回去。
據說,誰要是將鎖鏈拽盡,就會山搖地動,雲飛石走。“滴嗒嘴”將泛出汪洋大水。二龍戲珠的傳說就這樣在東遼河畔傳開了。
3.半拉山
山門風景區坐落在吉林省四平市外東南方,迎面是被一劈為二的半邊山門,因形得名的被當地人喚為“半拉山門”,
在很久以前,陸地都是山川,沒有平原,人們都以狩獵為生,採擷野果充飢,民怨傳到玉皇大帝耳朵裡,玉帝便派“清源妙道真君”二郎神楊戩下界來趕山。
二郎神帶著斧子和扁擔領命下界趕山,那些山神極不情願,誰也不願去東邊填海,它們死活不動,小的山用扁擔把他們挑走,大的山只有劈兩半挑,這可把他累壞了,後來,二郎神把金銀二蟾的尾巴擰成一條金銀鞭,像趕羊一樣,只要鞭子一響,那些山便灰溜溜的往海里走。二郎神揮動著金銀鞭趕著群山向東海走去。
二郎神在忙著趕山,聽說自己胡作非為的外甥蟲王與小龍王打仗,就急急忙忙趕了回來,可是等他趕到這裡時,已經晚了,蟲王已經被小龍王給困死了。二郎神一怒之下,揮起趕山鞭,只見金光一閃,霹靂震天,長大山對面的一座大山齊刷刷地被劈為兩半,另一半落到半拉山門南三里處今天的神樹山,劈山時迸出的五朵金花星,落到半拉山門東側變成五個山頭,就是今天的五頂山。可憐小龍王也被二郎神劈山的餘威劈成兩斷死於非命,龍王的屍骨化成今天的龍王河。
人們不忘小龍王的恩情,在龍王河上游修個龍王廟,逢年過節人們都來這裡上供果燒高香,祈求平安。那個蟲王的屍骨變成大烏龜蓋子,人們趕集上廟路過這裡時都要跳上去踩上幾腳。再說二郎神看到外甥已死,也無心趕山,回灌江去了。所以直到今天,這裡西部是平原,東部是山區,今天的二郎山莊下的那個半拉山,它好像一座虛掩著的山門,因此人們就把這裡叫半拉山門。
4.葉赫神話傳說
清初統治者為保護東北地區祖宗發祥地,曾修建柳條邊,葉赫被封禁在柳條邊內,清政府曾在葉赫設定驛站。1940年以前,葉赫隸屬伊通縣管轄,1940年以後,葉赫歸屬梨樹縣管轄。葉赫流傳許多膾炙人口優美動聽的神話傳說,幾乎人人可敘。
長白山仙女的傳說:天上的三位仙長白山天池沐浴,因三仙女佛庫倫吞了仙鳥丟下的朱果後,生了男孩布庫裡雍順,布庫裡雍順乘木筏漂至三姓世界,調解了糾紛,成為那裡的頭人,他就是愛新覺羅的始祖。
義犬救主的傳說:努爾哈赤同李成漂部作戰,戰敗逃走被明軍包圍在草叢之中,明軍放火欲燒死努爾哈赤,當大火包圍努爾哈赤之時,跟隨努爾哈赤多年的獵犬,到泥坑中打滾,渾身沾滿泥漿,衝入火海撲滅努爾哈赤身邊的大火,救下了努爾哈赤的性命。
二姐褸的傳說:葉赫國有一對國色天香的姐妹,她們與五對窮人兄弟相愛,情真意篤,葉赫國有個有錢有勢的財主欲霸佔二姐妹,設計殺了他們的情人,強搶二姐妹,姐妹二人逃婚躲進深山,最後餓死山中,她他的軀體化作高高的二姐褸山。
金馬駒的傳說:葉赫東城內有一口深水井,井中曾關押過一匹被天神貶下界的金馬駒。葉赫國的一位獵人和他的兒女們征服了艱難險阻救出了金馬駒,獵人和孩子們為了讓葉赫永遠山青水秀,水草肥美,毅然放掉了金馬駒。
5.塔子山
位於四平市東南郊區的塔子山,為石嶺子鎮與山門鎮的界山,是四平以東群山之首。
塔子山歷史久遠,唐代稱此山為塔山。據《新唐書•薛仁貴傳》載:乾封二年(667年),薛仁貴等唐朝大將領兵征伐高句麗。
薛仁貴主力三千人及後軍與高句麗主力部隊會戰於金山,先後攻佔南蘇、木底、蒼巖三城。接著,薛仁貴又率兩千人,進攻高麗重鎮扶余城。這時,部將都以兵少,勸他不要輕進。薛仁貴說,兵“在善用,不在眾”,於是率軍出征。
這次戰役,時逢嚴冬,松遼大地,白雪皚皚,薛仁貴三千玄甲騎兵全部白衣銀甲,利用騎兵平原優勢,衝殺敵人。他身先士卒,共殺敵萬餘人,攻拔扶余城,一時 “威震遼海”,扶余川四十餘城,紛紛望風降服。這裡的金山,即今雙遼市境內的大哈拉巴山,南蘇城即二龍山水庫中的赫爾蘇古城,扶余城即四平市鐵東區的一面城古城。
唐朝政府為表彰此次戰功,於此山頂建塔記功,故名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