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事,“保電”和“保樓”,值得特別關注。
首先是關於如何解決限電問題的。
10月8日的國常會指出,今年以來,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多種因素導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現拉閘限電,給正常經濟執行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
為了保證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供應,提出了以下措施:
1,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停產限產或“運動式”減碳。
2,居民、農業、公益事業電價穩定的前提下,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可以突破20%。
3,確保發電供熱用煤,特別是東北地區冬季用煤用電,適時組織“南氣北上”。
4,煤電企業階段性稅收緩繳,鼓勵金融機構保障煤電企業購煤融資。
此外,還要推動沙漠戈壁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煤炭、天然氣、原油儲備儲能能力建設,遏制“兩高”專案盲目發展。
簡單用十六個字概括:煤炭增產、錯峰生產、上調電價、嚴控兩高。
這意味著:保電行動,正式開始了。
過去一段時間,限電的情況有多嚴峻?
第一輪限電自5月開始,出現在雲南、廣東等部分南方省份,引發工業企業限產;
第二輪限電於9月開始,波及全國大量省市,規模更大、影響更大。
浙江、江蘇等製造業大省份,紛紛針對高耗能企業乃至於普通企業進行限電、限產。
吉林、遼寧等東北多地從9月下旬開始,出現了用電高峰時段突然拉閘限電的情況,不光是限制了工業生產,還已影響到居民生活和城市運轉。
之所以要限電,藍白之前跟大家解讀過。
一方面是供給側減產,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退出煤礦約5500處,將煤礦數量減少至4700處以下,淘汰超過10億噸/年的落後煤炭產能。
另一方面是煤電博弈機制不暢,煤炭是市場定價,但電價事關經濟與民生,計劃屬性更強。
華東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說:火電需求增長過快,疊加煤炭供應受限,煤炭供需關係錯配,導致煤價居高不下。高昂的燃料價格又導致煤電企業全面虧損,電廠無力買煤。
更重要的原因是:指標。
8月份發改部門發了《2021 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今年上半年,有7個省份能耗雙控目標均為紅色一級預警,有19個省份至少有一項是橙色預警。
現在嚴格進行“能耗雙控”,就是因為前期太鬆了,各地能耗指標不降反升,超過了警戒線。
而到了年底,要進行指標考核了,這時候才開始發力,一年的任務被動集中到了年末幾個月,壓力自然很大。
這場會,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保電,保民生。
要知道,高層會議上明確電價政策,在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
長江證券電力團隊認為,“電價突破”,具備跨時代意義。
雖然大家都對漲電價有預期,但對時間點、漲價形式和幅度都是完全沒有清晰的預判。
當前全國煤炭價格仍處絕對高位,在原有機制下,各省火電市場化交易電價上浮上限僅為10%。
即使全額上浮,仍然無法完全反應當前供電成本,且上浮10%和下浮15%存在空間不對等的情況。
打破了漲價空間,意味著煤電博弈機制將會進一步理順。
放開發電側部分電源和部分使用者,標誌著我國電價機制由多年的“計劃”和“市場”雙軌並行制,開始向完全市場化的軌道探索。
除了保電,其次還要保樓。
來看一個例子。
10月10日,據哈爾濱日報報道,住建局聯合財政局多個部門制訂了一份意見。
1,放寬二手房公積金貸款房齡年限,由20年提高到30年,貸款年限與房齡之和不超過50年。
2,施行購房補貼政策,購房補貼以貨幣形式一次性發放,發放標準按照全日制博士生10萬元、全日制碩士生5萬元、全日制本科生3萬元、大中專生(含技工院校)2萬元。
3,2022年6月1日前,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房地產開發專案,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高層達到一層工程主體施工形象、多層達到二層工程主體施工形象的,企業可按棟申請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簡單說就是:購房補貼、放寬預售、延長貸款年限。
這條意見,被不少人解讀為“救市第一槍”。
購房送補貼其實並不新鮮,在2014-2015年的時候,不少城市都祭出過類似政策。
前段時間,長春發了個通知,首次購買90平方米以下商品房,大學生50元/平方米、進城農民80元/平方米額度予以購房補貼。
在2021年末段,以長春、哈爾濱為代表的的城市重現購房補貼,背後是房地產市場已經冷到了極致。
房價下跌的城市越來越多,以至於不得不出臺限跌政策。
張家口、岳陽、桂林、菏澤、江陰、株洲、唐山等多個城市,針對開發商降價的情況出臺了“限跌令”。
違約的房企越來越多。
截至9月27日,2021年房企累計違約債券只數達到39只,較2020年增長25只,累計金額達到467.5億元,較2020年增長159%。
土地流拍成風,直接影響到地方財政健康度。
9月份全國土地溢價率降至3.9%,創下歷史新低。
三季度成交建面35347萬平方米,比二季度下降36%,同比去年降幅腰斬。
9月重點城市的土地流拍率,已飆升至27%。
去年全國賣地收入8萬多億,這麼多錢憑空消失,地方債怎麼兌付?土地財政帶來的廣場、遊園、夜景、寬闊街道如何維持?
所以,放寬預售,補貼購房人種種手段,既是救房企,也是在救自己。
央行前段時間連續開了兩個會,分別是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還有央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的房地產金融工作座談會,住建部,證監會,以及全國24家主要銀行都參加了。
在這兩個會上,央行無一例外,提及了“兩個維護”: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這樣的表態,在有史以來最嚴厲的調控週期中,算是央行難得的“鬆口”了。
按藍白的理解,2021年還有兩個多月就過完了,如果現在政策出現邊際寬鬆,考慮到房企融資週期、房貸發放週期等因素,到2022年1月份,銀行房貸額度、開發貸額度充裕之後,房地產才可能會出現轉機。
冬天來了,保電,是為了保障民生,保樓,是為了穩定房地產。
希望這個冬天,時間短一些,天氣暖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