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鄉村“四止”
舊村改造“止推”:鄉村建設決不可統統推倒重來,應該遵循的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合理注入現代元素,保留傳統文明和鄉土記憶,注重村莊的價值、影響和歷史地位,又具有現代精神。
生態環境“止惡”:要杜絕城市汙染向農村轉移的現象,引導民眾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在鄉村建設中,還應堅守原生態理念,不過度削山填坡,不過度硬化河溝駁岸。在強化約束上,設定具體考核指標,用考核指揮棒引導地方主政官員把好農村生態環境關。
鄉村教育“止衰”:近20年來,農村一直在進行“撤點並校”改革,大量撤銷農村中小學,使學生被迫集中到鄉鎮和縣城讀書。鄉村振興靠人,尤其是靠本地的人,不注重對本土人才的培養,鄉村振興就缺乏長遠的發展動力。
農民利益“止損”:農民處於社會分層的底端,在改革中,一些地方農民往往成為利益的隱性受損者。農村一切工作都應站在農民的立場上加以審視,同時應提高農民的參與度和組織化程度,增強話語權,提高談判地位,保障和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原文連結:鄉村“四止”
基層是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前沿,抓落實是基層的重要工作。全面準確掌握髮展情況、瞭解群眾需求,進而提出解決之策,都離不開調查研究。
基層調查研究要結合實際,重在找規律、看需求、查問題、補短板。要走出辦公室,去真實的現場,瞭解真實的需求,做到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要強化問題導向,透過提問找準問題,摸清原因,形成對策。
基層任務落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多主體、多因素、多環節,並且很多政策措施在執行中會有多種可能性,因此需要進行場景分析,權衡利害,擇優而取。
基層很多工作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且群眾關心關切,需要以現場會議的形式進行調研,多方傾聽意見,作出有效回應。
原文連結:以調查研究推動工作落實
首先,智庫的參與解決了縣區教育局精力不濟的困境。縣區教育局基本上是圍繞著縣區政府開展工作,人、財、物的高度被控,導致教育局與政府其他職能部門在本質上的功能就是貫徹落實傳達縣區政府各類政策。縣區教育局長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在參加政府的各類工作會議,或是與財政、人社、編辦等部門交涉爭取更多的資源投入,這讓教育官員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如何推進地方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問題。
其次,智庫的參與可以幫助縣區教育局解決專業性不足的問題。整體而言,抓好區域的經濟發展指標、促進就業與社會穩定是比辦好教育更重要的工作任務,所以就會造成政府任命街道辦主任或其他職能部門領導轉任教育局長的情況出現。因此,從教育局長的專業性、工作事務的關聯性、工作效率的有效性來看,他們去思考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宏大目標是有一定難度的。
最後,智庫的參與解決了政策檔案與地方實際情況之間的實施鴻溝問題。教育部、省市檔案在制定的時候,是依據全國或區域一盤棋的情況統籌考慮,但實際上各地的情況不一,如區管校聘、校長職級制等“放管服”樣板工作的推進在各地效果也是不一樣的。因而如何結合上級檔案,創造性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工作對當前地方教育局而言存在一定難度。
原文連結:智庫參與:提升地方教育治理能力的新路徑
針對短影片沉迷產生的負面影響,近年來社會各界進行了多方努力。當前,一些短影片平臺已經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對短影片的觀看行為進行相對可行的管理,從而更多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努力消除沉迷造成的負面影響。監管部門也需要進行更加有效的管理,讓防止短影片沉迷有規可依,讓平臺和創作者、釋出者有所遵循,從而讓短影片產業發展更加規範有序。此外,短影片的內容製作者也需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對自身的創作負起應有責任,努力避免出現低俗無價值的短影片。
防止短影片沉迷,成年人需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學校、家庭和整體社會環境需要相互配合,幫助青少年樹立健康積極的娛樂觀和閒暇觀,用更多更好的社會活動讓年輕人走出短影片沉迷。同時,要鼓勵青少年養成更強的自主和自覺意識,形成正常多樣的愛好和積極合理的交往,涵養更加健康積極的生活觀、對於學習和工作的專注力,更加自信地擁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數字化時代。
原文連結:激發短影片的正向社會價值
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但在實際行動中,有一些人打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旗號炒作金融概念,“蹭熱點”在市場上尋找投機機會。個別地方一味追求“減汙降碳”,忽視環境與經濟的良性發展,在沒有找到綠色轉型的道路之前就“一刀切”中斷經濟發展產業鏈中的某些環節。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情況千差萬別,以技術創新推動碳達峰和碳中和才是平衡環境與發展的根本之道。在加快經濟綠色轉型、大力發展低碳產業、推進資源節約集約迴圈利用、發展共享經濟、擴大碳匯潛力,推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全面圍繞低碳技術創新為中心不動搖,在普及推廣“適用性”低碳技術的同時,尋求“顛覆性”低碳技術。
原文連結:賈衛列:碳中和不是簡單“減汙降碳”
近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將與廣東省、深圳市簽訂協議,讓香港公務員到內地掛職交流,加深香港公務員對國家的瞭解,也有助於加速大灣區的融合。
迴歸後,有一些人認為香港公務員應繼續保持“政治中立”,並且根據相關的守則來執行政策,這樣的體制,在沒有出現重大社會危機的時候可以有利於保持效率和公平。但是,近年來香港社會開始出現大規模非理性暴力活動,對正常的社會秩序及政治秩序造成嚴重衝擊,有部分公務員也參與到暴亂活動之中。
香港公務員的一言一行往往對香港社會起到引領作用,透過“掛職”不僅能加強香港公務員對國情的瞭解,也能讓香港公務員能親身感受到內地政府的管治理念,以及行政體制運作方式,從而為香港公務員形成更好的“認識儲備”,能更有效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社會經濟合作,促進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其他國家發展策略。
原文連結:譚耀宗:香港公務員內地掛職大有裨益
當前,如何更好地表達中國聲音、更加深入地參與國際事務,已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課題。這一新形勢也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戰略任務和要求,培養能夠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化人才成為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新支點。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積極響應國家和時代號召,不斷探索高階國際化人才的中國培養路徑與方案,致力於構築國際組織人才培養高地。第一,建立了體系完備、富有特色的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加強與國際組織聯絡,拓展渠道平臺,健全保障機制;第三,最佳化培養路徑,構建學術聯盟。
原文連結:構築全球治理人才培養高地
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中國對外投資合作領域逐步拓展,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海外利益幾乎遍佈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這一現狀呼喚高水平的涉外法律服務和高素質的涉外法治人才隊伍,也為法學院校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其中一條公認的便捷可行的路徑,就是加強國內法學院校與海外高水平法學院校的人文交流與合作,以合作協議的方式積極推進雙方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積極利用海外優質法學教育資源,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同時,還應積極創造條件,在學校和聯合國總部及各分支機構、國際法院、國際仲裁機構、國際組織、國際知名律師事務所之間建立起穩定的長期交流合作機制和海外培訓基地,為學生前往上述機構實習實訓、觀摩學習提供平臺與支撐。積極資助學生開展國際學術研討、國際競賽與比賽,探索形成靈活多樣、優勢互補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原文連結:加快培養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步伐
太極書院是當時整個北方地區的學術中心,眾多俊秀在此肄業,其規模甚至一度超過了當時的國子學。太極書院的教學內容為周子之學、伊洛諸書,也就是宋朝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等人的理學著作,有力地推動了理學在北方的傳播,正所謂“由是河朔始道學”。
歷史記載,自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給遼國以後,尤其是在金、宋對峙期間,由於“南北道絕,載籍不相通”,南宋理學在北方影響甚微。太極書院創辦以後,選拔才貌雙全者進入書院學習,朱子的學說開始在北方傳播,姚樞、竇默、許衡、劉因等人得以系統地學到了程朱理學。姚樞發動楊惟中等人以及弟子們,在輝縣蘇門山刊刻程朱理學著述,開館講學,自後“伊洛之學遍天下矣”。可見,太極書院打通了南北文化交流,使產生於南方的程朱理學在北方傳播開來,為中華文化傳承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理學在北方的傳播,不僅培養了大批理學家,促進了南北學術交流,更重要的是影響了蒙古貴族,使其逐步推行“漢化”政策,轉變統治方式,北方經濟文化得到恢復和發展。
原文連結:太極書院:北方最早的理學重鎮
參照智庫的定義,先秦“智庫”指產生於中國先秦時期的“智囊團”“思想庫”,是指當時為王者出謀劃策、為國家邦交出使、為民眾傳遞資訊的特定人群。先秦智庫的功用對當下中國的智庫建設同樣具有啟示意義。
首先,國家需要智庫。無論是商初的伊尹、周初的姜尚還是秦國的商鞅,作為先秦“智庫”的代表人物,他們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傑出治理思想和智慧。不管是個人還是群體,今日中國同樣需要智庫,且需要具有專業素養的智庫。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政治經濟體系面臨變局、全球知識生產版圖也處於競爭和演化中。在此之時,中國重視並強化專業的中國“智囊”,就能夠在新時期緊追時代的潮流。
其次,先秦“智庫”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任務和目標,今日亦然。當前中國智庫建設還關注如何深入推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建設。結合先秦“智庫”的發展情況,今日參與智庫建設的學者們也應該明確任務、明確目標,以提升智庫功能作用境界。
最後,在世界大發展、大變動的新形勢下,中國發展新型智庫還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春秋戰國時期的“智庫”可以將各自的主要思想寫定成書,更為重要的是,智庫人員會在教育及邦交出使中進行實踐。重視智庫的具體實踐能夠讓時代選出最經典、最適合當今中國發展方向的方案,如此則能夠讓中國全力前進。
原文連結:先秦“智庫”功用及啟示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