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南日報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根植中原沃土,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河南農業大學為鄉村振興和建設現代農業強省持續貢獻力量。
躋身河南高校“雙一流”建立第二梯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河南農業大學下一步如何發力?10月8日,本報記者專訪了河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魏蒙關。
“吳紹騤教授首創‘異地加代’理論與技術,開了我國種子‘南繁北育’的先河;陳偉程教授作為西繁基地最早的倡導者和開拓者,引領了西繁制種基地的發展;張改平院士提出新概念疫苗發展理論,創立了病毒新型結構疫苗技術創新體系;王道文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繪製出的小麥近緣種-黑麥基因組精細物理圖譜,推動了世界小麥遺傳改良的源頭創新……”說起學校破解農業發展瓶頸問題,實現諸多“從0到1”的突破,魏蒙關如數家珍。
“學校還緊密對接國家戰略,開展科研協同攻關,選育、推廣新品種,破解技術難題、推廣新技術。”魏蒙關介紹,學校先後選育出小麥品種36個、玉米品種53個、水稻品種7個,其中,“豫玉22”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2億畝,曾是黃淮海地區第一大玉米推廣品種;先後承擔河南省小麥“高穩優低”、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等重大科研專案,創造了小麥萬畝核心區畝產全國紀錄;王澤霖教授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攻克多種重大禽病防疫難題,“給中國雞寶寶撐起了國產保護傘”,創造社會價值百億元。
“在新發展階段,我們將拉高標杆,把‘雙一流’建立作為統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堅持人才強校戰略,下大力氣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魏蒙關說,人才是第一資源,學校將持續加強青年人才、高階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每年投入專項資金全球攬才,為學校進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提供人才支撐。
“長期以來,學校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研究能力在全國省屬農業高校中居第一方陣,在生物育種技術研究、種質資源創新、疫病防控、農林間作和生物質能源轉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創性成果,人才引進、創新團隊建設也成效顯著,學校發展到了厚積薄發加速發展的階段。”魏蒙關說。
“學校以建設‘一流學科’為目標,建立了高峰學科、高原學科、培育學科、拓展學科四級建設梯次,構建了堅持以農為特色、走內涵提升之路的學科生態體系。”魏蒙關說,目前學校學科優勢明顯,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A類省特色骨幹學科。下一步將把作物學、獸醫學學科作為學科建設的戰略突破口,採取建設學科特區、搭建一流平臺、打造一流團隊、培育一流成果、強化開放融合五方面措施,整合資源,重點投資、重點建設、重點突破,力爭到2025年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序列,到2035年躋身世界一流學科。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將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一流黨建引領一流學科發展,培養一流人才,加強一流學科建立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構築作物學、獸醫學學科高峰,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交出一份‘雙一流’建設工程的合格答卷。”魏蒙關說。
本文來自【河南日報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