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
本報記者 餘紅 熊明
規劃先行、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石林彝族自治縣圭山鎮秉承共建共享、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民主體的原則,依託自然景觀、紅色資源,發揮傳統村落優勢,挖掘民族文化,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鄉村產業,從“五大振興”入手,著力打好矣美堵村“綠色生態、紅色旅遊、民族風情”三張特色牌,積極融入石林全域旅遊、紅色旅遊線路,探索出了一條“矣美堵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打造鄉村振興的“圭山樣板”。
好山好水催生好志氣
8月的圭山鎮,美不勝收。沿著窗外被樹木、花海環繞的綠色公路,我們驅車來到森林覆蓋率達90%的矣美堵村。一戶戶具有濃郁彝族特色的紅牆灰瓦點綴在群山環繞之中,“昆明市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村”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快看!無花果、梨、蘋果,還有火把果、石榴、馬桑……”一輛大巴剛剛停穩,幾個遊客爭先恐後跳下來,用手機開始拍照打卡。看著大家的激動和歡喜,好客的村民張小麗笑盈盈地說:“歡迎來到矣美堵!”
站在村頭的無花果樹下,遊客們開心地品嚐起生態無花果。來自安徽的遊客潘小岑表示:石林風景區夠美了,誰料到就在景區旁邊還有這麼個小而美的世外桃源,整潔的水泥路、時尚的佈局設計、太陽能路燈貫穿全村,家家戶戶門前栽滿月季和許多不知名的花果。
“這幾年每次回我們村,發現都有新變化。自從被列為鄉村振興實驗村,盼頭更大了。村上幹部打電話邀請我們回來發展,我就從廣東回來開了農家樂,從村子背後圭山上找的‘樹花’‘樹菇’等野生菜品,深受遊客歡迎。”張小麗坦言。
矣美堵村地處圭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優越,植物種類有1040餘種,多樣性儲存完好。同時具有豐富的彝青文化和紅色旅遊文化,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但村組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是矣美堵推進鄉村振興“瓶頸”。
2020年1月,圭山鎮矣美堵村被列為昆明市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村。石林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矣美堵鄉村振興實驗專案,黨委、政府領導多次實地調研,對實驗專案把脈問診、督促指導,建立了專案推進例會制度,協調解決專案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跟蹤督辦對口部門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目前已整合各部門專案資金410萬元投入到矣美堵村基礎設施建設中。
“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矣美堵村。以前村路不好走,有些人就搬走了,感覺沒有了指望。”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66歲的老黨員張有興感慨萬千,“現在聽說要搞鄉村旅遊,我家外出打工的小娃也回來啦,孩子們又高興得不行了。”
“紅+綠”印染幸福底色
巍峨翠綠的圭山上,屹立著“一支人民的軍隊”雕塑,青鳥啼鳴、花木翠綠間,滇桂黔邊縱領導人朱家璧長眠於此。
矣美堵村地處革命老區,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解放戰爭時期,朱家璧曾帶領邊縱小分隊在和合村一帶開展清匪反霸的游擊戰爭,為雲南的全面解放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圭山游擊隊歌》家喻戶曉,現在圭山上有朱家璧墓和圭山革命紀念碑,為發展“紅色旅遊”提供了便利條件。今年,矣美堵村依託鎮域範圍內紅色遺址和已經建成的紅色紀念廣場,抓住糯黑村、紀念廣場入選昆明市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契機,充分利用圭山地理優勢,主動融入糯黑村—矣美堵村—紅色教育基地—蘋果基地圭山紅色教育旅遊線路,打好紅色旅遊牌。
“矣美堵村背靠圭山國家森林公園,5公里的森林公園遊步道穿村而過,每年約有30萬人到圭山登山旅遊。”石林縣圭山鎮鄉村振興辦的工作人員崔進告訴記者,矣美堵村透過制定村規民約,積極引導村民保護生態,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吸引遊客,並修通了蘭茂蘋果莊園至矣美堵村連線通道,打造成為“康體休閒、自然觀光、田園採摘”區。
整合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優勢,完成矣美堵村至圭山紅色教育基地登山步道規劃編制及專案申報工作,形成集紅色教育、農業採摘、休閒健身、鄉村旅遊為一體的旅遊環線。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在全村探索開展“四分一網”衛生保潔工作,充分挖掘彝青民俗民間文化,對服飾、飲食、歌舞等進行傳承和提煉,形成文化標識,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
規劃引領盤活資源好發展
為充分盤活閒置房屋和宅基地,結合土地流轉、宅基地流轉的相關規定,矣美堵村按照“一戶一宅”的要求,制定了將閒置房屋和宅基地自願交由村集體經營管理實施方案,並在戶主會上表決透過實施。
為確保閒置房屋和宅基地有序流轉,他們成立了7人組成的村民議事決策機構,在鎮上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重點對全村的房屋、宅基地進行了摸底調查,區分開了集體、農戶所持有的產權。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為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先後召開3次戶主會,向群眾講明瞭盤活閒置宅基地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雖然遇到了很多實際問題,如群眾分戶後想建房怎麼辦?如何平衡主動交出宅基地農戶的補償?針對這些問題,村裡制定了農戶新申請建房由村民集體討論的有關規定、對自願交出閒置房和宅基地給予適當補助的規定。透過上述措施,全村共有19戶農戶將2663平方米的閒置農房和宅基地流轉到村集體,探索嘗試出“產權流轉集體”替代“集體租賃經營”的模式,為下一步盤活閒置資產助推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全國唯一的彝青村落,在做好民族文化保護的基礎上,矣美堵村積極開展彝青傳統文化挖掘和傳承,建成可作為示範民宿客棧的專家工作站1個。在鄉村風貌打造過程中,將彝青元素融入到民居外牆粉飾中,重點排練彝青傳統劇目和歌曲,逐步收集遺存的民族樂器、飾品、服裝、生產生活用具,弘揚彝族歌舞,助力民族文化傳承和民族風情旅遊發展。
升級傳統產業、提升村容村貌、最佳化生態環境是矣美堵村規劃鄉村旅遊的發展目標。適當保留傳統產業並進行統一規劃,擴大規模,選址建設了佔地50餘畝的土飛雞養殖場。啟動了養殖小區的建設工作,規劃集中到村外一個區域進行特色養殖,實現人畜分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啟動了從蘭茂蘋果莊園到矣美堵村的提水工程建設,解決群眾的生活、生產用水難問題。對村內5000餘平方米空地進行了綠化美化,種植風景樹,並散佈了石磨、穀倉等10餘處景觀小品,打造網紅打卡點。同時,依託農旅融合發展新業態,引導培育村內農家樂(民宿)、小超市、發動群眾打造嵌入式民宿,打造具有彝青特色的中低檔消費載體,並與特色種植採摘相結合,帶動村民創業增收,不斷完善提供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的遊客需求,為推進昆明市都市驅動型鄉村振興創新實驗村的實踐提供成功示範。
為了破解矣美堵村缺少經濟發展“領頭雁”的難題,圭山鎮積極動員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透過牽線搭橋,引入本土企業——赫石蘭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盤活矣美堵村閒置資產。目前,赫石蘭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參與了矣美堵村的規劃設計,為矣美堵村修建了一條2.6公里的出村道路,盤活閒置宅基地、開展股份合作。該公司還將利用與矣美堵村相連的蘋果莊園,透過吸納勞動力並開展技術培訓,帶動蘋果產業發展。未來,透過依託外部市場主體進行資產經營,將會極大地彌補矣美堵村進入市場能力不足的短板,矣美堵村將以市場驅動的方式推動鄉村振興。
來源: 雲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