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透過《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年7月24日,中公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2021年7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釋出《關於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範圍的通知》;2021年8月3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意見》明確要求。至此,雙減正式落地。
如何有效雙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需要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共同努力。
“雙減”之下,孩子需要明白一個道理:自律者出眾,懶散者出局。
貴州省理科狀元李旭陽曾說:學習就像一場馬拉松,如果需要別人在背後推著,甚至是用鞭子趕著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終點的。
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湖南女孩姚婷,和普通人比起來,她並沒有聰明的天賦和強大的背景,她的成功,靠的就是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她的高中班主任是這樣評價她的:姚婷是一個非常自覺、自律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老師操心,對自己的學習有規劃,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雙減”之下,家長要有意識擔當和角色擔當。
家長的意識擔當體現為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陪伴是責任,養育是責任,以身作則是責任,履行父母的責任,就是對孩子人生負責。作為最瞭解孩子的人,家長要更專注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專注力和情緒管控能力,與老師攜手,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是否為優秀的父母,在於是否真正參與了孩子的成長,減負減不掉孩子的成長,因為成長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完成的一場修行。
家長的角色擔當體現為一人飾演多角,實現全方位的陪伴。心理營養師—給孩子一份心靈的力量;學習引領師—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人生指導師—給孩子人生方向指引;習慣監督師-給孩子成長保健護航。
“雙減”之下,學校需走一條志向“育人”的系統化課程設定的路。
從時間上講,除了傳統上課時間,我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各種豐富課程的設計。從內容上講,除了傳統課表的教學課程,要充分開發結合學生個性需要和學校特長特色的校本課程。從課程保障上講,除了充分挖掘學校本身的教師資源,更要家校合作,發動家長資源,做好家校協同育人課程。總之,就像長身體需要飲食營養均衡一樣,要讓我們的孩子們的全面成長有充分的豐富的均衡的各種課程可以去上,並在各種保障和穩步研發下,逐步發展為有更多的個性化選擇。
總之,要做到有效減負,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需要我們的孩子珍惜當下,努力、自律、自強;需要家長做好應盡分內之責,言傳身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扛起應有的擔子,提高教學效能;社會最佳化職業教育體系,縮小一考定終身的差距。讓教育迴歸到育人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