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 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據《史記.封禪書》,上古時“太帝使素女鼔五十弦瑟”,瑟這種樂器發出的聲音本來就是低沉哀傷的,再加上它的弦有五十根之多,所奏出的樂曲就更是繁雜曲折、憂鬱悲愴了,所以每次奏瑟,都令太帝泣不可止,後來太帝實在無法忍受這麼沉重的哀痛,就“破其瑟為二十五絃”。
李商隱用此典故的重點在於“無端”上,一般樂器有四弦的琵琶,五絃、七絃的琴,十三絃的箏等,你“錦瑟“為什麼偏偏比別人多出這麼多根弦?你李商隱為什麼偏要比別人的情感更銳敏纖細? 是“無端”使然!無緣無故、生來如此,無可奈何!這是美麗珍貴之“錦瑟”與生俱來的悲哀,也是才華橫溢之李商隱命定的悲劇! 所以,下面的“一弦一柱思華年”便過渡到詩人對自己悲劇年華的追憶。“錦瑟”之弦與詩人之心絃是同聲相應的,錦瑟上每一根弦柱所發出的聲響,引出了詩人對平生感情經歷與生命遭遇的追溯和回憶。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莊子.齊物論》:莊子有一天夢中變成了蝴蝶,但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周,於是他茫然不知是蝴蝶變成了莊周呢,還是莊周變成了蝴蝶。
李商隱借典發揮,沿著“夢為蝴蝶”這個美麗的形象思路,再加“迷”與“曉”字。夢是理想的象徵,蝴蝶又是永遠追尋著鮮花的,這裡蘊含著對美好理想與情感的追尋和嚮往。而“夢”前加一“曉”字,意在突出強調那是一場破曉之前很快就要破滅的殘夢。“迷”字的重點則在於襯托蝴蝶之夢的美好。
望帝魂化杜鵑的典故:古時蜀地有個名叫杜宇的皇帝,號稱望帝,他曾因一失足,鑄成失國的千古悔恨而終生陷於愧疚自責之中。死後他的靈魂化作杜鵑鳥,每到春天,杜鵑鳥就不停地鳴叫,聲音酷似“不如歸去”。
李商隱除了襲用望帝死後仍難擺脫對舊情故國的牽戀之情以外,在典故中加上“春心”二字。“春心”在中國傳統詩歌中所代表的,是一種浪漫而熱烈的感情的萌動,但常常伴有痛苦哀傷,一如李商隱在一首《無題》中說道:“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的悲哀正在於他明知春心會寸寸成灰,卻偏偏還要“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尤其是當詩人的這份“春心”一旦加之於“望帝託杜鵑”這一固有意境之上,又有了更深層次的寓意:與花爭發的春心託情於“春蠶”、“蠟炬”,這份至死方休的執著已彌足感人了,更何況這“春心”竟又寄託在至死不休的“望帝”和“杜鵑”之上呢!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如果說上前兩句是詩人內心感情經歷的象喻,那麼這兩句所象喻的,則是詩人外在的環境和境遇。
“滄海”一句是三個典故的結合。首先用了蚌珠的典故:古籍記載。月滿則珠圓,月缺則珠虛(空)。所以,“滄海月明珠有淚”的第一層用意是說,海上月滿,海蚌珠圓(這是典故上說的),而且這明珠還含著晶瑩的眼淚(這是李商隱加上去的)。珍珠是美麗的,淚滴是悲哀的,為什麼天下那些最美好的事物總要伴隨著悲哀呢? 於此又有了第二個典故,即“滄海遺珠”的聯想:珠寶的價值就在於有識貨之人把它當作珠寶來珍愛和欣賞,而事實上那些採珠人卻往往把一顆最美好、最明亮的珍珠遺漏在茫茫滄海之中,如果真有這樣一顆被遺棄的,永遠得不到知賞的珍珠,它又怎麼能不“珠有淚”呢?這又引出了第三個典故:傳說大海中有一種鮫人,他哭泣時,能夠淚落成珠。“珠有淚”說的是如此珍貴美好的事物卻充滿了淒涼悲哀;“淚成珠”是說如此沉痛悲哀的情感竟具有美好珍貴的價值。
一個是美麗而且悲哀的,一個是悲哀然而美麗的,這美與悲、悲與美所構成的種種形象,豈不正是李商隱其人、其詩,與其不幸的身世境遇相結合的濃縮概括嗎!
“藍田”是長安附近以盛產玉石而聞名的一座山的名稱。“滄海”是海,“藍田”是山;“月明”是夜晚,“日暖”是白天。在“滄海月明”的淒涼孤寂中,詩人曾有過“珠有淚”般美好而悲哀的感情經歷,那麼在“藍田日暖”這樣溫暖和煦的環境裡,詩人的境遇又是如何呢?
“玉生煙”這裡可能有兩種寓意,一是把玉當作可望不可及的追尋物件,欲採而不得;另一種是以玉自比,言其由於無人開採,因此當日光照射在玉石之上才煥發出悽迷朦朧的煙光。不管是要採而不得,還是有玉無人採,總之都是蘊藏與採用相違反、相悖逆的不幸際遇。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此情”指的即是從“莊生”到“藍田”這四種不同的身心境遇。
對於這種種感情的經歷與遭遇,難道一定要等到今天追憶它的時候,才覺得他們是悵惘哀傷的嗎? 清朝人寫過兩句詞“當時草草西窗,都成別後思量”,人生有許多感情是在失去之後,才認識到它的意義和價值的,但李商隱不是,他在“當時已惘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