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6頁為選擇題,第Ⅱ卷11頁為非選擇題。
第Ⅰ卷(選擇題共40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考試科目、試卷型別(A或B)塗寫在答題卡上。考試結束,監考人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併收回。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淨後,再選塗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捲上。
一、基礎題(共26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字音、詞義解釋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A、龜jūn裂:呈現許多裂紋
拮据jū:因缺錢而境況窘迫
冗rǒng長:文章、講話蕪雜而累贅
執拗niù:固執倔強
B、氛fèn圍:周圍的氣氛和情調
肖xiào像:以一個人為主體的畫像或照片
綺qǐ麗:鮮豔美麗
綿亙gèn:延續不斷
C、感喟kuì:有所感觸而嘆息
編篡zuǎn:編輯
馳chí騁:馬飛快地跑
稽qǐ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
D、玷diàn辱:使蒙受恥辱
諦dì聽:仔細聽
估gǔ量:估計
清冽liè:清涼
2、辨識下列十個成語,回答問題。
①捨生取義 ②白虹貫日
③作奸犯科 ④負荊請罪
⑤青出於藍 ⑥厲兵秣馬
⑦勞苦功高 ⑧圖窮匕見
⑨誨人不倦 ⑩完璧歸趙
從文言課文看,對上述成語出處判斷有誤的一組是【 】
A.②⑥⑧出自《戰國策》
B.④⑦⑩出自《史記》
C.①③分別出自《孟子》《三國志》
D.⑤⑨分別出自《荀子》《論語》
3、辨識下列十個成語,回答問題。
①捨生取義 ②白虹貫日
③作奸犯科 ④負荊請罪
⑤青出於藍 ⑥厲兵秣馬
⑦勞苦功高 ⑧圖窮匕見
⑨誨人不倦 ⑩完璧歸趙
從結構方式看,上述成語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②⑦⑩ B.①④⑧ C.②⑤⑨ D.①③⑥
4、“她是……教練”中的“教練”前有如下六個修飾成分,下列四項中排列妥貼的一項是【 】
①優秀的
②有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
③國家隊裡(的)
④籃球(教練)
⑤女(教練)
⑥一位(教練)
A.①②⑥③④⑤ B.③⑥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⑥⑤④ D.②①③⑥④⑤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題目。
這種傾向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呢?主要就表現在商品標記和文字上(甲)明明是中國廠商自已製造的內銷商品,購買者也都是中國人,但他們卻喜歡仿造國外廠家的商標,冒充洋貨(乙)或者在商標上(丙)包裝上(丁)說明書的圖片(戊)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連一箇中國字也沒有。
文中(甲)(乙)(丙)(丁)(戊)處應依次填入的是 【 】
A.冒號、句號、逗號、逗號、頓號
B.句號、逗號、頓號、頓號“和”字
C.逗號、分號、頓號、頓號、頓號
D.感嘆號、句號、逗號、逗號“或”字
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
被鐵道部評為部級先進單位的××次特快列車乘務組,除主動、熱情服務外,(甲),及時反映各類旅客的不同意見,(乙),開展多樣化的服務活動。
1.(甲)處正確的選項是【 】(2分)
A.還從每節車廂內推選出一至兩位乘客代表
B.還由每節車廂民主推選一至兩位乘客代表
C.還讓每節車廂推選一至二人當乘客代表
D.還在每節車廂中推選出一至二名乘客作代表
2.(乙)處最恰當的選項是【 】(1分)
A.隨後遵照這些意見 B.於是聽取這些反映
C.接著考慮這些反映 D.然後根據這些意見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
①按照巴甫洛夫學說的理論,睡眠是大腦皮層甚至某些低位部分的一種全面性的抑制。
②(甲)睡眠還較淺,大腦裡的抑制過程還不全面徹底,剩下了某些興奮點繼續活動,夢境就要產生。
③夢是在睡眠時產生的,熟睡(乙)不會做夢,所以夢是睡眠還較淺時的產物。
④這種抑制過程如果很深很透,人的思維活動就停止了,外在一般強度的聲、色刺激也不能感知,這就是熟睡,這時候不會做夢。
⑤現代生理科學的發展,使人們對於夢有了更多的瞭解。
⑥又由於大腦皮層大部分處於抑制狀態,而這些孤立的興奮點缺乏有邏輯的聯絡,這(丙)構成了夢境的荒誕性。
⑦引起這些興奮點活動的因素,大多與從前感知過的刺激的痕跡作用有關,丁夢境是與日常生活有關聯的,不是神秘的。
1.上述七句話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3分)
A.③①④⑦⑥②⑤ B.⑤③①④②⑦⑥
C.②①④③⑤⑥⑦ D.①④②⑦⑥⑤③
2.文中甲乙丙丁處恰當的詞語是【 】(2分)
A.如果、卻、就、因而
B.由於、才、卻、所以
C.如果、就、又、那麼
D.因為、可、才、可見
8、下列八句中紅字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稱代詞的一組是【 】
①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②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
③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
④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⑤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⑥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⑦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⑧會「其」怒,不敢獻。
A.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 C.③⑤⑦⑧ D.①④⑤⑧
9、閱讀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嬌》,完成後面的問題。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裡,忽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甲)!堂堂劍氣,鬥牛空以奇傑。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正為鷗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衝冠發。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1.(甲)(乙)兩處的文句依次是【 】(1分)
A.此恨誰雪 細看濤生雲滅
B.此恨憑誰雪 看濤生雲滅
C.此恨誰雪 看濤生雲滅
D.此恨憑誰雪 細看濤生雲滅
2.詞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 】(1分)
A.唐睢在秦廷脅迫秦王就範的故事
B.賈誼奮筆著文批評秦皇嬴政的故事
C.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荊軻行刺嬴政擲匕於柱的故事
10、以下六首絕句分別描寫了(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
①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②失群寒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無奈人心復有憶,今暝將渠俱不眠。
③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⑤胡鷹掣旋北風回,草盡平原使馬開。臂上角弓如卻月,當場意氣射生來。
⑥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裡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A.a④ b③ c②⑤ d①⑥
B.a① b③④ c② d⑤⑥
C.a⑥ b③④ c② d①⑤
D.a①④ b③ c⑤ d②⑥
二、問答題(共9分)
1、閱讀下列文句,完成後面的題目。
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②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
③戊申晦,五鼓,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上面的句子中運用了紀年、紀日、紀時的詞語。其中確指某一年份的有:________________ 。指某一日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指某一時辰的有: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門前安排菜蔬下飯,只見一個人閃將進來,酒店裡坐下;隨後又一人閃入來。看時,前面那個人是軍官打扮,後面這個走卒模樣,跟著也來坐下。李小二入來問道:“可要吃酒?”只見那個人將出一兩銀子與李小二道“且收放櫃上,取三四瓶好酒來。客到時,果品酒饌只顧將來,不必要問。”
1.文中的“一個人”(軍官)是指________________,“又一人”(走卒)是指________________。(1分)
2.作者沒有直接說出這兩個人是誰,而是透過________________的觀察來進行敘述的,從寫作技巧和表達效果兩方面來看,這樣寫可以________________ 。(2分)
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後面的題。
丈夫給她的零用,每次從不超過六法郎。這一天,葛朗臺掏出了做零用、買針線、付女兒衣著的六法郎月費,把錢袋扣上之後,總不忘了向他女人問一聲:
“喂,媽媽,你想要一點兒什麼嗎?”
“嘔,那個,慢慢再說罷。”葛朗臺太太回答,她覺得做母親的應該保持她的尊嚴。
這種偉大真是白費!①葛朗臺自以為對太太慷慨得很呢。象拿儂、葛朗臺太太、歐也妮小姐這等人物,倘使給哲學家碰到了,不是很有理由覺得上帝的本性是喜歡跟人開玩笑嗎?②
1.下面對句①內容的理解,哪幾項是正確的?【 】(2分)
A.“偉大”是對葛朗臺太太而言的,表明了作者對她品德的讚歎。
B.“偉大”指葛朗臺的自我感覺,表明了作者對葛朗臺為人的諷刺。
C.這句話是作者的評論,表明了作者對葛朗臺太太的同情。
D.這句話是作者的評論,表明了作者對葛朗臺為人的諷刺。
2.下面是對句②含義的理解,哪幾項是正確的?【 】(2分)
A.這些善良的女性擺脫受苦的境地需要哲理的點撥。
B.善良、懦弱的人往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C.善良謙和與邪惡專橫偏偏不協調地扭合在一起。
D.三個善良懦弱的女人生活在一起十分富有戲劇性。
三、閱讀理解(共31分)
1、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後完成後面的問題。
田單①將攻狄,往見魯仲子。仲子曰:“將軍攻狄,不能下也。”田單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餘卒,破萬乘之燕,復齊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車弗謝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單乃懼,問魯仲子曰:“先生謂單不能下狄,請聞其說。”魯仲子曰:“將軍之在即墨,坐而織蕢②,立則丈插③,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廟亡矣,魂魄喪矣,歸於何黨矣!’當此之時,將軍有死之心,而士卒無生之氣。聞若言,莫不揮泣奮臂而欲戰。此所以破燕也。當今將軍東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娛,黃金橫帶,而馳乎淄、澠之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所以不勝者也。”田單曰:“單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厲氣循城,立於矢石之所,乃 援鼓之,狄人乃下。
注:①田單:戰國時齊人,以功封安平君。
②蕢(kuì):草編的筐子。
③丈插:即“杖鍤”,拄著鐵鍬。
④夜邑:地名。
⑤淄上:地名。
1.“五里之城,七里之郭”指的地方是【 】(1分)
A.夜邑 B.即墨 C.淄上 D.淄、澠之間
下列各句中加黑字的正確詞義是
2.上車弗「謝」而去【 】(2分)
A.道歉 B.告訴 C.感謝 D.告辭
3.先生「志」之矣【 】(2分)
A.作標記 B.記住 C.記述 D.通“識”,知道
4.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為民計者,亦不過前此數法也。
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④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傳也。
⑥天地之所以養人者,原不過此數也。
⑦此吾所以為治平之民慮也。
⑧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人與非常也。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下列句子的正確意思是
5.請聞其說【 】(2分)
A.請讓我聽聽你的說法 B.請讓我聽你說一說
C.請你聽我說一說 D.請你聽聽這種說法
6.明日乃厲氣循城【 】(2分)
A.第二天就激勵士氣,巡視城中。
B.第二天就激勵士氣,沿城牆巡視。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視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牆巡視。
7.魯仲子在戰前預言:“將軍攻狄,不能下也。”從原文字意來看,他這樣說的主要依據是【 】(3分)
A.先前田單織蕢杖鍤,貧困窘迫;而今黃金橫帶,四處遊樂,已經喪失鬥志。
B.過去田單城廓狹小,背水一戰;如今東有夜邑,西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況已和破燕時不同。現在情況是田單享有厚俸,溺於歡娛,只有士卒奮臂欲戰,當時情況完全相反。
D.目前情況已和破燕時不同。當時情況是田單有死之心,因而士卒無生之氣,現在情況完全相反。
2、幾年前,某刊物就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問題組織了一次座談,下面是其中三個人的發言。讀後完成後面的問題。
甲:聽說現在中學語文課本里的文言文還有增多的趨勢,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文言文可以學一點,但不要太多,因為我們是反對寫文言文的。為什麼要反對寫文言文呢?首先,現代人要說現代話;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寫好,為什麼要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我說可以教點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於此。(1)我也贊成教點古詩文,因為現在的文風不大好。古人是很講究文字(3)簡潔、乾淨、利落的,這種文章很可以治治我們今天的文風。古文裡可學的東西是很多的,但不要去學古代的那些辭藻。我們學文言文,學它的辭藻,這是錯誤的,會使文章不文不白。學古文,要學它的文風,學它的文氣,就是看人家寫文章開始怎麼寫、中間怎麼寫、最後怎麼收的。韓愈不是說“氣盛則言之長短與聲之高下皆宜”嗎?他就提倡這個氣,氣盛文章就好。學古人的文氣,對改變文風大有好處。
乙:我是主張學習文言文的。現在課本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文言文,但師生不滿足,教師還自行補充大量古代作品。這裡當然有應付高考的成分,不過文言文確實值得學習。古文中有許多精華,文字簡潔,形象生動,說理透徹,千錘百煉,經得住推敲。但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目的要明確,不是要復古,不是為學文言文而學文言文,而是古為今用。閱讀當代文章,有時需要有文言的知識。這些文章經常引用成語典故,也使用一些古代詞語。當然,文白夾雜的文風不好,但古代詞語吸收得當,文章是能增色的。我們不能成為民族虛無主義者,全部否定傳統的語言文字(3)、文學。文言文中的詞彙和文字(3)表現力等還在不斷豐富現代漢語。從另一個角度講,學點古代作品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也是必要的。實踐證明,中小學生可以欣賞古代詩詞。古詩確實有藝術魅力,吸引人,所以中小學生喜歡讀,甚至超過了新詩。自然,我們畢竟是生活在現代的人,總要以學好現代漢語為主,因此中學學習文言文要擺好主次位置。總之,我主張學文言文與古詩詞,現有的分量還可以適當增多,但目的要明確,比例要適當。
丙:要問我的意見,我說,文言文可以念點兒,可是念多少還值得研究。似乎應該先研究一下學習文言文的目的。教學大綱提出培養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現在課本里的文言文數量和一般的講解方法,能否達到這個目的,還得打個問號。如果說現在的幾篇課文不解決問題,那麼加大分量怎麼樣?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這就牽涉到會不會妨礙學生學好現代文的問題。會不會搞得不好,弄成駝子摔跤,兩頭沒著落?
有的同志說,學文言文對學生作文有幫助,不但是沒有壞影響,不會“不文不白”,倒大有好處;點綴一點文言詞語,套用一些文言句法,很有滋味。聽口氣,大有非此不可的味道,雖然沒有說得這麼明白。當然,我不否認學習文言在一定程度上對白話文的寫作有幫助,幫助表現在兩個方面:篇章和語言。這也可以說是對現代作家的一種批評(29)。為什麼這些不能從現代作品中學到,還要到老祖宗那兒去討救兵呢?但是也要想一想,文言文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留下來的作品都是經過時間篩選的,而把白話作為全面使用的工具才半個多世紀啊。幫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2)不可呢?文言文中有用的東西是否能從現代文裡學到呢?比如:“豁然開朗”出於《桃花源記》,不讀《桃花源記》是否也能學到呢?我看文言裡有用的東西多數都能從白話裡學到,不一定非要讀《桃花源記》才能學到“豁然開朗”。有些人學文言對他寫文章有好處,但也不能擔保人人如此。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裡舉過報紙上存在的濫用文言詞語的例子,記者、作家尚且如此,中學生就不會犯這種毛病?退一步說,學生在作文中沒有文白雜糅的毛病,但是文言詞語用得很多,又會形成一種什麼風格?是不是現代人氣息少了點?據說白話里加點文言成分就象菜裡邊加點鹽,味道好,可是也要想到鹽多了會鹹得咽不下去。文縐縐的語言有文縐縐語言的味道,可以說是“別有風味”,但是畢竟不如人民嘴裡來的語言那麼新鮮、生動、潑辣,那麼有泥土味,有時代氣息。
分別指出甲(1)題、丙(2)題發言中兩個“此”字所指代的內容。
1.但是目的不在於此。【 】(1分)
A.說現代人的語言 B.多選些文言文
C.反對寫文言文 D.用文言文寫作
2.幫助是有的,但是否非此不可呢?【 】(1分)
A.從文言文裡學習寫作
B.把文言文的比重加大
C.在白話文裡新增文言成分
D.從白話文裡學習文言詞語
3.甲和乙的發言中多處使用了“文字”一詞,其中三處加了橫線,對它們的正確理解是【 】(2分)
①古人是很講究文字簡潔、乾淨、利落的
②全部否定傳統的語言文字,文學
③文言文中的詞彙和文字表現力等還在不斷豐富現代漢語
A.語言運用的風格
B.寫作運用的語言
C.記錄語言的符號
D.連綴成篇的文章
答:句①中的“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
句②中的“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
句③中的“文字”指________________
4.丙說:“這也可以說是對現代作家的一種批評。”此話的原意是【 】(2分)
A.現代記者、作家受到批評,是因為他們濫用文言詞語,影響很壞。
B.學習寫白話文而必須求助於文言文,這說明某些現代作品的不足。
C.在篇章和語言方面,現代作品沒有經過時間的篩選,不如古代作品。
D.白話語言沒有滋味,雖然沒有明說,實質上是對他們的一種批評。
5.丙的發言中巧妙地運用了比喻,請說明下列三個比喻所談的分別是與學文言文有關的哪方面的問題以及發言者藉此表明的主張。(3分)
(關於問題的概括不得超過方格限定的字數)
①“駝子摔跤”這個比喻談的是□□□□□□□□的問題,發言者的主張是________________。
②“到老祖宗那兒去討救兵”這個比喻談的是□□□□□□□□□的問題,發言者的主張是________________。
③“菜裡邊加點鹽”這個比喻談的是□□□□□□的問題,發言者的主張是________________。
6.甲說“學文言文,學它的辭藻,這是錯誤的”,乙說對古代詞語如果“吸收得當,文章是能增色的”。聯絡上下文,對於他們的話,正確的理解是【 】(2分)
A.“藻”的意思是“華麗的文辭”,甲只反對華而不實的文風,不反對學習文言詞語,乙贊成學習文言詞語,兩人的主張是一致的。
B.甲的意思是不要在現代文裡引進文言成分,乙的意思是現代文中應該吸收文言成分,兩人的主張是不同的。
C.甲和乙都贊成學習文言詞語,甲談的是要防止消極影響,乙談的是發揮文言文的積極作用,兩人的發言是相互補充的。
D.甲談的是不要學習文言文中多餘的藻飾,乙談的是吸收古代語言的精華,兩人所談的是兩個不同的問題。
7.丙的發言中說:“幫助表現在兩個方面:篇章和語言。”甲的發言中說:“學古文,要學它的文風。”聯絡上下文,對於他們的話,正確的理解是【 】(2分)
A.丙主張從文言文裡學習詞語,甲強調文風,不贊成從文言文裡學習詞語,兩人的主張是不同的。
B.向文言文學習的內容包含篇章、語言和文風三個方面,甲只談到其中一個方面,丙談到的是另外兩個方面。
C.丙發言中所說的“篇章和語言”與甲發言中所談的“文風”,在內容和要求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
D.在“篇章”問題上,兩個看法是一致的;在“語言風格”方面,兩人的看法並不一致。
8.下列說法中,符合甲、乙、丙三人發言內容的分別是【 】(4分)
A.學點古詩文,繼承優秀傳統,豐富現代漢語。
B.中學語文課本應該以現代文為主體。
C.吸收古詩文中有用的詞語,幫助學生寫好白話文,糾正不良文風。
D.有針對性地學習文言文中謀篇佈局的方法和良好的文風。
E.中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的數量應當減少。
F.學習古代作品中的精華,並受到藝術薰陶。
G.學習文言文的目的不在於指導寫作而在於提高閱讀能力。
答:符合甲的是【 】
符合乙的是【 】
符合丙的是【 】
四、語言表達(共54分)
1、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後面的問題。
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多久,其中一個小姑娘(1a)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裡是個壞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裡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1b)跑來對母親說:
“媽媽,這裡是個好地方!”
“為什麼呢,我的孩子?”
“因為這裡的每叢刺上面都有花。”
聽了兩個孩子的話,望著那個被刺破指頭的孩子,母親陷入了沉思。
1.在文中a、b兩處應分別有表現小姑娘此時表情或動作的描述性文字,請填入題後的方格內。(4分)
要求:①符合兩個小姑娘此時的心態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
②語句通順,上下連貫;
③不少於5個字,不超過15個字。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為這對小姑娘作肖像描寫。(10分)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齡和性格;
②顯示出她們的同和異;
③不少於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所提供的材料,請你就第一個小姑娘的說法,聯絡生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展開議論。不少於600字。
【說明】該試卷由題吧(tbar.cn)基於高中語文 - 題庫生成,內容排版與原試卷略有不同,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