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課堂上“用腳投票”、教師主動給學生放假去戶外放鬆……這些都是亞森普遜大學課堂教學的常規方法,本文為您詳解介紹該校如何將“打破常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普及開來,“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難以滿足現代教學需要,不少教師認為這樣的模式“可能只適用於部分人數較多的導論課”。學生對此感受更為明顯,麥可思資料顯示,超四成2020屆本科生認為母校教學需要調動學生興趣,超三成表示“自己在課堂的參與度不夠”,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是大學課堂革命的關鍵環節。
“愛玩兒是學生的天性,教師應當抓住這一點不斷嘗試最適合的課堂教學方法,”亞森普遜大學卓越教學獎獲得者心理學教授薩拉·卡瓦納談道,“關鍵在於保證教學質量,而不僅僅讓課堂熱鬧有趣而已。”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該校教學與學習中心召集卡瓦納教授等若干教師組建了專門行動小組,並與校外教育諮詢機構合作,定期開展教師教學工作坊等活動,“教學與學習中心同時開展學生學習調研,為採用新教學法的教師反饋學生學習感受、意見和建議等。”
新課程如何“破冰”?
“破冰”是任何課程不可避免的環節。出於增進相互瞭解的目的,不少教師會讓學生在開學第一課作自我介紹,從實際來看,卡瓦納教授發現,“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常常遭受學生的牴觸。無論是傳統課堂還是線上環境,眾目睽睽,難免尷尬。”她建議教師可以從談論本課程學習內容、求學生涯、興趣愛好或者有趣經歷入手,透過“哪位同學有相似經歷/興趣?”等問題開啟師生互動,並組織學生分小組聊天,儘量減少正式、嚴肅的感覺。
此外,教學與學習中心還提供了若干“熱身活動”供教師選擇,其中“協作講故事”因其操作簡便、適宜小班課程而獲得不少教師的青睞。
在該項課堂活動上,教師根據課程情況選擇一個主題,例如田野調查方案、商業計劃書、物理學實驗策劃等,將學生分為4至5人一組,學生從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線上共享文件,共同完成計劃書或策劃等,教師可以在下課前點評學生的“粗淺成果”,並順勢講解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該活動一方面增進學生了解,同時緊貼課程學習目標。有些教師跟進一步將其作為長期專案,隨著課程的進展允許學生不斷修改,作為反思所學知識的工具。”教學與學習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貝爾說。
課堂動起來
研究證明,人在運動時血流加快、心跳加速、注意力更易集中,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站起來”“動起來”值得嘗試。“當然,我們不是提議教師把課堂辦成舞蹈課,或者只是做些‘起立’‘坐下’等簡單運動,”貝爾副主任表示,“無論多麼新穎有趣的方法都應當以促進教學為本。”
常用且易於操作是“滾雪球討論”。“‘滾雪球’能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讓他們思考問題,發表意見。”卡瓦納教授談道。
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例如“你認為剛才教學內容中最關鍵的三個方面”“在剛才提到的場景中,描述兩種你可能作出的反應”等,讓學生與同桌兩人討論一至兩分鐘,並給出自己的答案。隨後,這兩人為一組,在教師的指揮下,大家在教室內自由結對,兩組一起討論,兩組四人輪流發表觀點。根據班級人數,教師可以決定就此為止,按四人討論組為單位,指派一人總結本組的看法或問題答案。
如有必要,教師可以再進行一輪“滾雪球”,最終以8人為單位進行小組陳述。這一從少到多的討論模式能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而不是當聽眾而已。
熱衷於探索新穎課堂教學法的該校英語系副教授詹尼佛·岡薩雷斯建立了個人網站,分享自己設計的教學方法,“眾所周知,大課是最難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為讓學生動起來,我經常在導論課上玩兒‘非選不可’。”“非選不可”非常簡單,教師預先設計若干二選一的單選題,選A的學生站到教室一邊,選B的學生到另一邊。設計的問題需要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最後教師抽取答對問題的學生解釋選擇的原因,“在低年級的導論課程上,教師可以準備小禮物獎勵選對且解釋正確的學生,效果總是不錯的。”岡薩雷斯副教授還建議道。
對於線上教學,特別是疫情期間大學師生分隔兩地的遠端課堂形式,“要讓學生‘身’‘心’都動起來確實比較困難。”卡瓦納教授坦誠,學校建議教師多利用線上教學軟體的“分組”“點名”“線上投票”等提升學生參與度,還可以開動遊戲式的“尋寶活動”,教師結合課程內容給出提示,讓學生在家裡尋找對應的物品。
打破常規 不落俗套
教學與學習中心認為,教師不應滿足掌握一些新穎的方法,“‘套路式’的教學方法固然能提升課堂質量,但教學能力還體現在教師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打破常規,為課堂帶來變化,融入特色。”
※給課程加點樂趣
對於自己負責的心理學導論課程,卡瓦納教授談道,“我會講解媒介消費過程中的證實偏差現象之類的專業性話題,也會將當前心理學領域有趣的研究方法融入課堂。”例如,在介紹觀察研究時,卡瓦納提到了心理學家阿勒克斯·霍洛維茨觀察人們與寵物對話的有趣經歷,並鼓勵學生嘗試清醒夢等心理學相關的研究話題。
同時,她帶領團隊研究影響學生學習體驗的因素,“目前處於資料收集和分析階段,可以斷定的是,能在嚴肅中融入趣味內容,能另闢蹊徑引發學生學術研究興趣的教學是最激勵人心的。”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現實與課堂教學結合是提升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但教師應審慎選擇當前熱點內容。
卡瓦納提到她在介紹如何利用“四步原則”判斷網路資訊真假時,特意避開了關注度高但容易引起爭論的敏感政治話題,“而選擇近期‘企鵝仰望飛機而經常跌倒,動物園聘請專人扶企鵝’這一新聞,讓學生利用該方法作出判斷。”
注:
四步原則:包括“檢查是否有相關研究工作或成果”“溯源,找到資訊的源頭”“閱讀該資訊的其他報道或文章”“如果進展受阻,釐清已有資訊後,從其他角度入手”等4個步驟。
※給學生減減壓
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是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如果採用一次或幾次試卷測試的分數衡量學生學習,“往往會抹殺教師千方百計改革教學的效果,因為學生總會傾向於死記硬背考試內容。”教學與學習中心貝爾副主任表示,該中心建議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評價方法,結合課程內容和選用的教學方法,全方位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學校同時鼓勵教師採用‘無分數’方法,甚至將學生自評作為主要評價方式。”
英語系教師勞拉·吉布斯即在文學鑑賞課上“廢除”了教師評分環節,完全採用學生互評和自評,吉布斯會在課程開始之初發放評價量表,詳細介紹課程學習目標以及團隊合作、案例研究等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利用評價量表進行互評和自評。吉布斯表示,“‘評價’其實也是學習的方式之一,我會著重關注學生表現,並給出包含具體改進措施的反饋意見。”
改變評價或許能減輕學生的分數焦慮,將精力投入到整個學習過程之中。此外,亞森普遜大學教學與學習中心建議,“在教學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可以自主選擇給學生放假。”該做法來自於卡瓦納教授一次“歪打正著”的經歷,在某次研究生課堂上,教室的投影裝置出現故障,難以恢復。當時學期過半,學生學習較為疲勞,正值秋末,氣候宜人,卡瓦納教授突發奇想,“決定取消當天的課程,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簡單的體育運動。”在收到學生積極的反饋後,卡瓦納教授逐漸將這一偶然的做法變成了教學常規,“不過,放假不等於自由活動,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安排遊學、職場參觀等活動,讓學生在繁重課程中透透氣。”她最後談道。
主要參考文獻:亞森普遜大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