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袁小華
聚 焦
復旦張文宏/張穎共同通訊論文被撤稿
近日,由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張穎為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被撤稿。該論文其他6位作者均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任科主任。
上述論文2014年10月首次線上發表於DNA and Cell Biology,題為“HBx elevates oncoprotein AEG-1 expression to promote cell migration by downregulating miR-375 and miR-136 in malignant hepatocytes”。該研究發現,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能夠透過下調miR-375和miR-136提高癌蛋白AEG-1的表達,進而促進肝癌細胞的遷移。
由於該文章被質疑圖片涉嫌重複使用,2021年9月27日論文作者對其進行了糾正,同時將圖片進行了替換。時隔十天,10月6日,該文章被期刊撤回。撤稿宣告指出,如果在原始實驗時未生成重複實驗,則不應允許進行復制實驗。
7天內痛失4院士
過去一週,張涵信、李正名、葉可明、陳文新4位院士相繼離世。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樑”,值得我們銘記。
10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流體力學家張涵信逝世,享年86歲。張涵信是中國計算流體力學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長期致力於結合物理分析的計算流體力學理論和應用研究。
10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李正名在天津病逝,享年90歲。李正名率領團隊自主研發創制的單嘧磺隆,是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綠色超高效除草劑,打破了發達國家在創制新除草劑領域對我國的長期壟斷。
10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建工集團原總工程師葉可明在上海病逝,享年84歲。葉可明是我國土木工程施工領域的傑出專家,先後主持了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等特大型工程建設。
10月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陳文新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陳文新是我國著名土壤微生物學家。她一手創立的“中國農大根瘤菌研究中心”,成為我國現代根瘤菌分類學的開拓者,引領我國的根瘤菌分類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熱 點
北理工碩士生論文抄襲事件還原!
日前,實名認證為曠視科技研究員的知乎使用者王劍鋒發文稱自己的一篇投稿論文被洩露並且被嚴重抄襲。涉嫌抄襲的論文作者共3位,分別是文章一作高某某,共同一作張某某(一名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碩士生),三作晏某某。
9月30日,北理工校方通報認定張某某“濫用學術成果署名”,屬於“嚴重學術不端”,並決定給予留校察看處分。
近日,王劍鋒發表最新申明稱“終於基本搞清了全貌”。在掌握諸多證據的基礎之上,他還原了事件環節。
前曠視研究院實習生李某某透過公司內部學術分享的機會獲取了王劍鋒的論文原稿。李某某曾試圖以一作名義自行投稿,後被其導師要求撤稿。於是將投稿文章給了相熟的高某某,高某某以為這是李某某自己做的工作。由於高某某對操作不瞭解,所以找了張某某,並自稱是自己的工作,在張某某的幫助下將文章提交到了arxiv。三作晏某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高某某加上了名字,兩人在考研時認識,高某某稱希望能幫她一把。
獨立學院轉設本科公辦高校,獲諾獎得主加盟
日前,諾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Michael Levit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蒙特利爾綜合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教授Mohamad Sawan同時受聘蘇州城市學院,共同揭牌成立“蘇州城市學院生命科學研究院”。
Michael Levitt是著名的生物物理學家,憑藉為複雜化學系統發展建立的多尺度模型,以及在建立多尺度計算模擬方法上作出的突出貢獻,於2013年獲諾貝爾化學獎。Mohamad Sawan是國際生物電路與系統領域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生物醫學領域微電子技術應用的開拓者。
蘇州城市學院為獨立設定的本科層次公辦普通高等學校,隸屬蘇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前身為1998年建院的蘇州大學文正學院。2020年12月,教育部函覆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蘇州大學文正學院轉設為蘇州城市學院。
浙大女教授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公佈第24屆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名單。浙江大學教授胡海嵐因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鬱症)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獎,她的工作促進了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的研發。
該獎項由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至今已遴選出122名獲獎者。2021年共5人獲獎,以表彰她們在生命和環境科學領域做出開創性研究。獎金為每人10萬歐元(74.5萬元人民幣)。
胡海嵐目前是浙江大學醫學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執行主任。她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曾在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做博士後。2019年7月,胡海嵐獲第12屆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國際獎。這是該獎自1998年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學家。
國 際
任期超12年,美國NIH院長即將卸任
10月5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官網釋出訊息,弗朗西斯·柯林斯決定在今年年底結束他作為NIH院長的任期。新聞稿稱,柯林斯是NIH任期最長的總統任命院長,曾為三位美國總統服務超過12年。
柯林斯表示,十多年來領導這個偉大的機構是一種難以置信的榮幸,但我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在這個職位上停留太久。現在是時候引進一位新科學家來領導 NIH 走向未來了。
作為一名遺傳學家,柯林斯於2009年8月由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出任第16任NIH院長。此後,分別在2017年、2021年被特朗普總統、拜登總統要求續任。在成為 NIH 院長之前,柯林斯於1993~2008 年擔任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主任,並領導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該計劃於2003年4月繪製完成人類基因組序列圖。
據NIH官網,在柯林斯的12年領導期間,NIH的預算增長了38%,從2009年的300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413億美元。
Nature 一次性上線17篇論文!破譯人類大腦奧秘
近日,Nature一次性上線了17篇“腦計劃”相關研究論文。
這是美國“腦計劃”實現的一個重大里程碑。腦計劃細胞普查網路(BICCN)的科學家們首次精確繪製了人類、老鼠和猴子大腦中控制運動區域的神經元和其他細胞的圖譜。該結果將為繪製整個哺乳動物的大腦,以及更好地理解大腦疾病鋪平道路。
BICCN是由神經科學家、計算科學家、物理學家、遺傳學家等組成的學術聯盟,負責計算和繪製大腦中的所有細胞。目前,BICCN已經繪製了大約1%的小鼠大腦中的細胞型別,並擁有一些關於靈長類動物大腦的初步資料,包括人類,並計劃到2023年完成整個小鼠大腦的圖譜繪製。
2013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與NI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宣佈啟動“腦計劃”(BRAIN Initiative)。這是一項跨機構合作計劃,旨在為研究人員提供治療各種腦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癲癇和創傷性腦損傷)所需的工具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