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先生在晚年,曾對秘書說過這樣一番話:
“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理教養的。
母親有耐心,孩子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親的沒有耐心的關係。”
也許在胡先生的年代,受了高等教育的母親都比較有耐心。
但如今我們都知道,有耐心的母親未必都受過高等教育,所以上面一段話的關鍵詞是“耐心”,而不是“高等教育”。
朋友的母親是一位老師,她從小就在母親嚴厲的責罵聲中長大,甚至成年以後也經常受到喝斥。
有一次和母親大吵了一架後,她流著淚說,真羨慕別人有一個溫柔的媽媽,等自己以後有了孩子,一定會耐心教育,絕不大聲呵斥,遇到什麼事兒,也要用平靜的語氣和孩子商量好。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對孩子的影響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後天滲透,並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有耐心的媽媽,孩子會有親密溝通的能力
父母每次發脾氣,都是在截斷孩子和你深入溝通和可能,也讓孩子失去學習如何跟別人進行親密溝通的機會。
楊絳先生在《回憶我的母親》中寫道:
我媽媽忠厚老實,決不敏捷。如果受了欺辱,也從不計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寬大,不念舊惡,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處,一輩子沒一個冤家。
母親對事待人柔和,對待自己的孩子也一樣情緒平和。
媽媽的好情緒也影響了楊絳先生,她歷經苦難仍然隨遇而安、寵辱不驚,還用明媚樂觀陪伴錢鍾書先生,教育出優秀的子女。
真正完美強大的父母,不是有多麼出色的成就,而是對孩子有足夠的包容、信任、自由,以及學會放手、學會示弱、靜待花開的那份耐心和從容。
有耐心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會更積極
耐心意味著更平和,更從容,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長大,接收到更多的是正能量,在他的小腦袋裡,世界是更加陽光的,他對待人生,對待事物的態度也會更加積極。
反之,動輒對孩子發脾氣,容易導致孩子離你越來越遠,產生隔閡。而且孩子的心靈還非常脆弱,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從而不願意和你交流,甚至還會記仇。
心理學家羅傑斯對愛的定義,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如果父母做到對孩子的真正的理解和接納,而不是強將自己的意志加在孩子身上,這才是真正的愛。
六十分的父母是最好的狀態,留有一點空白,或許就會有新的機遇,也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可能性。
媽媽就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媽媽的影子。
著名心理專家陳默說:“母親情緒越穩定,孩子的心就越安,書越讀的好,家越和諧。”
一個內心平和、善於管理情緒的媽媽,是孩子最好的運氣。情緒管理,更是每個媽媽一生的必修課。
最後,還是引用胡適先生的一句話:
“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