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
《新週刊》第591期封面文章《學會獨處》中寫道:孤獨,已經從個人心理健康問題逐漸轉為公共議題。近年來,當代人的“孤獨指數”逐步上升,孤獨成為一大問題。
孤獨首先是一種個體體驗,與此同時,它折射出更為宏大的社會、經濟乃至政治議題,與性別、種族、年齡、環境、科學等因素密切相關。孤獨作為21世紀的一種流行病,呈現了一些新特點:年輕人更容易感到孤獨,資料顯示,Z世代是最孤獨的一代;孤獨感的產生,並不能歸結於“社恐”,相反,孤獨的人更敏感,也更善於共情;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容易產生“孤獨是可恥的”的想法。
正如學者蔣勳所說:“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對待孤獨的態度,決定了你會克服它,還是享受它。如果說“孤獨”帶有落寞色彩,“獨處”則是一種內省、一種境界。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獨居,但他並不覺得孤獨,因為他身居陋室,以物為伴,獨享閒情。“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葉,一隻蒼蠅,一隻大黃蜂,我們都不感到孤獨。我好比一條小溪,或那一顆北極星;好比那南來的風,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隻蜘蛛,我們都不知道孤獨。”享受孤獨,和世界和解,這正是梭羅教會我們的。
(趙珊珊 供稿)
來源: 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