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27日,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毛主席、朱德等與會的151人,相繼在一份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籤了字。
當時不在北京或沒參加會議的部分領導人,也表示死後要實行火葬。
毛主席倡導實行火葬想法的形成,與1950年任弼時的逝世及後事處理有關。
任弼時是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位逝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被葬在八寶山,墓修得很大。
事後,毛主席不止一次地對劉少奇、周總理等領導人說,弼時同志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大,對其進行厚葬是必要的,但我們死後如果都這樣葬,是不是有些浪費了?
於是,毛主席多次建議去世後實行火葬,這就有了1956年的中央級火葬倡議。
在黨和軍隊的高階幹部中,只有許世友上將不願意火葬。
在1956年那次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許世友十分認真地向毛主席表示,自己死後不願意火葬。
1985年,已在病中的許世友給中共中央寫報告,要求中央在他死後實行土葬,理由是“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要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最後,鄧小平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由此,許世友成為1949年以後,除任弼時以外唯一位實行土葬的高階幹部。
進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是領導人享受的人生最後一項政治榮譽。
不過,改革開放之後,一些領導人的骨灰,紛紛回到了他們出生或曾經戰鬥、工作或生活過的地方,以完成中國人落葉歸根的傳統心願。
2011年3月16日,逝世50週年之後,陳賡大將夫婦的骨灰被家屬從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遷出,回到故里湖南湘鄉市。
2009 年,賀龍骨灰遷回家鄉湖南張家界。
1999年底,彭德懷的骨灰回到故鄉湖南湘潭。
許多逝世較晚的領導人,大部分都選擇了直接回鄉安葬。
1998 年去世的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葬在了他的出生地重慶市潼南縣。
據粗略估算,已去世的歷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和解放軍重要將帥中,沒有進入八寶山革命公墓,或陸續從八寶山遷出的,至少近半數。
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領導人墓園,大多數選擇遠離居民區的青山綠水旁,都會強調不鋪張浪費、不佔用耕地、不擾民、不破壞環境等基本原則。
有的領導人,則完全放棄了墓葬,選擇了撒放骨灰,寓意唯物主義信仰和“毫無保留地獻給黨和人民”,如周總理、劉少奇、鄧小平、徐向前、粟裕、王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