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迎來了北京文明的最初曙光,是北京城的根脈所繫。西山所在太行山脈是永定河的發源地,永定河由西山西部進入北京境內,越過百里山峽,歷經晝夜不息的流淌,將黃土高原和太行山的沙礫搬運到“北京灣”,鋪墊起總面積達 7500 平方公里的洪積沖積扇平原,為北京城的出現提供了最初的地理環境。這片區域土壤松沃,陽光充足,植被繁茂,是優良的生存、防禦與繁衍的生活環境,成為適宜北京城營造的地理空間。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先生認為最早的北京城——薊的前身就是從永定河古渡口鄰近的高地上發展起來的。
西周初年,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封黃帝的後裔於薊,薊就是歷史上北京城最早的聚落名稱。它背靠長滿薊草的薊丘,西鄰大湖(史稱西湖,今蓮花池的前身),中心位置在今廣安門一帶。薊丘之為“丘”,就是因為處於永定河沖積扇的一條軸部,地勢較高,丘下正是永定河沖積扇的潛水溢位帶,綠野平疇,流泉縈繞,湖塘相間;城西的大湖,即由薊城西北一帶的永定河地下水湧出匯流而成。在西湖水系的哺育下,從先秦薊城到漢唐幽州再到遼南京、金中都,都是在同一城址上發展壯大。元代以後,城址北遷到高梁河水系。高梁河也是永定河故道之一,它接納來自西北山區的水源,供養著從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直至今日之首都。也就是說,永定河水及其故道遺存所形成的蓮花池水系、高梁河水系,一直是從薊城到北京城的主要水源。
早在遠古時期,就有原始人類在西山地區繁衍、生息。1929 年,中外古生物學者在西山南部周口店龍骨山相繼發現了古人類牙齒、骨骼和完整頭蓋骨及其生活、狩獵及用火的遺蹟,命名為“北京人”,證實了 50 萬年以前北京地區已有人類活動。“北京人”作為從古猿進化到智人的中間環節的直立人,過著簡單的採集、遊獵生活,並已學會用火和儲存火種。周口店遺址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人類化石材料最豐富、植物化石門類最齊全、最生動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遺址之一。它不僅是有關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而且也是整個人類進化程序的重要依據,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產。
西山還提供了北京城市發展必須的水源。這片區域眾多的名泉,匯成多條河流,流經今天北京城區大部分割槽域,為人們的生產、生活間接地提供了豐沛的水資源。西山水系以玉泉山水為主體,匯聚了香山諸泉、碧雲寺卓錫泉、櫻桃溝水、萬安山諸泉等山間泉流以及永定河古清河河道中的萬泉莊等淺層溢位泉水,金、元以後又上承一畝泉、白浮泉等京西北水源,下引長河、高梁河、崑玉河,構成了自元明清以來北京城市水系的上源,被稱之為“帝都之龍脈”。京西水系的來源及變遷,不僅與三山五園的形成、發展及其深厚文化底蘊的積澱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北京城市發展史的一個重要內容,深刻影響著北京城市空間的佈局及其發展。
除此之外,西山連綿的山脈以及永定河流域中上游是遼、金、元、明、清時期北京城市建設所需材料的主要供應地,從水源,到木材、煤炭等燃料,到城池、民居所需石料、石灰等建材,到日常食用的糧食、乾鮮果品等資源, 構成了維持北京城的物質補給線。
(來源:北京社科普及讀物《北京歷史文化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