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民族建築
古建知識解讀
中國古代建築圖,基本上以平面圖為主,其中將重要的建築繪出立面圖或透檢視。其位置就是該建築在平面圖中的位置,這種畫法,既是平面圖,又是立面圖或透檢視,互相結合。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圖特有的畫法,是中國古代匠師們智慧的創造,也是繪圖技術的偉大成就之一。
近年來,世界上先進國家的建築大師中,推出一種最新的繪圖方法:就是在一張總體建築平面圖上,在具體建築的位置中繪出這座建築的立面圖或透檢視,結果構成平面圖、立面圖、透檢視相結合的圖。而中國古代的繪圖方式就是平面與透視相結合,這足以證明我們的的祖先在千百年前就能繪出這種圖樣,其中蘊藏著當代新的繪圖法。我們應當溫故而知新,挖掘遺產,把這種繪圖方法宣傳出來,為全人類所應用。
古建築立面圖
古建築平面圖
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期的發展,建造出大量的房屋,這些房屋都是日積月累、陸陸續續建成的。匠師們先繪出圖樣,註明尺寸,逐步在板上、紙上繪出各種圖樣,然後再做燙樣(建築模型),用它來表現出所建造房屋的式樣,最後才能運料動工。
古代的匠師們實際上就是建築師,他們既能繪圖、設計,又能備料、施工。他們手中流傳小樣本,其中有圖樣和尺寸,師徒相傳,當師父過世後,有的無法找到便失傳了,有的便流傳了下來。
到隋唐時代已經有固定的繪圖方法,例如隋文帝在全國一些地方建造舍利塔時,在首都大興城(陝西西安)繪製圖樣,派人送往各地,按規定的時間統一施工。用現代語言來說,可能是標準設計圖。中國的敦煌石窟,有的窟中壁畫就是畫的建築透檢視,無論是繪製壁畫的方法,還是繪圖的方法,可以說都是唐代建築圖的基本式樣。
中國古代建築群中,常常發現廟宇裡或者寺院中留存石碑,其中有的是建築圖碑,這是很重要的資料。用紙繪製的圖很容易損壞,古人把珍貴的圖翻刻到平面石頭上或者石碑上,用線刻成,人們稱為“圖碑”。這樣便可以流傳後世,如一些漢唐代的圖碑就儲存到今天。這個方法非常好,既是一個儲存圖面的方法,也可以成為寺院、廟宇總圖的留念。這種圖如《興慶宮圖》碑殘段,從中可以記述唐代興慶宮的平面與樓閣建築的一部分。
宋、遼、金以來,圖碑得到了更廣泛的運用,如在桂林鸚鵡山大懸崖上刻出南宋靜江府城的平面圖,實際也是圖碑的一種。《平江府城圖》《汾陰后土廟圖》都刻在石碑上,《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碑,也是圖碑。
明清時期留下的建築圖,不僅僅在圖碑上能看到,還刻成木版印刷於各種版本的志書中,其中的城池圖、廟宇圖及學宮圖,都有平面圖、透檢視等。如山西陽城縣潤城一座廟宇中的一方《潤城小城平面圖》碑,刊刻時間為崇禎年間。這塊石刻圖線條雖然簡單,但是其中還有廟宇透檢視。到清代,建築圖以雷發達繪製的為主,後人繼承其業,前後八代共傳三百多年,宮廷、園林、王府、陵墓、廟宇及佛寺等建築圖,都是出自“樣式雷”一家之手,一直直儲存至今。
中國古代建築和當代建築一樣,沒有一個好的設計就不可能施工。要想建築質量好,必須有既可以欣賞又適用的設計,因此,古代也是非常重視設計的。
中國古建築的設計圖在完成之後,再做模型給業主來看,當時皇家建築是給皇帝來看。模型稱為“燙樣”等。北京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北海……這些建築都是先設計繪製出圖,然後再做“燙樣”,當皇帝看後同意了,再做預算,然後施工。
北京的這些建築設計是委託一位姓雷的人。雷家的先人叫雷發達,江西南康人,清康熙年間應徵到北京進行設計與施工,他的作品皇帝非常滿意。雷發達的父親是木工師傅。雷發達幼年時期隨父親到南京城等各地遊覽,看見許多高塔、城樓、佛寺、廟宇,常常思考這些建築是怎樣蓋起來的。他平時做木工,還堅持研究,常說學到老,做到老,看到老。後來他負責清代皇宮的建築工程設計和施工指揮,設計的建築一個比一個建造得好。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太和殿翻修動工時,舉行大典,皇帝親臨現場,文武官員到場,舉行儀式,在這個關鍵時刻,大梁不合卯。當時木匠師傅都急得滿頭流汗,可是怎麼也解決不了。實在沒有辦法了,他們把雷發達找來,他穿上黃袍馬褂,手拿斧頭,上架子之後,用斧子一敲,所有梁枋合於卯榫,把問題解決了,皇帝十分高興,將雷發達連升為工部工程“掌班”。當時在宮中流傳一句話:“上有魯班,下有掌班,我們什麼樣的工程也不害怕!”從那兒之後,雷氏全家代代繼承祖業,為皇宮建築設計繪圖,雷家伴隨清代皇室進行設計與施工,直到清末宣統年間,共八代子孫。最後一輩為雷獻彩先生,為清代重修圓明園時所做的“燙樣”達數十種。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雷家生活困難了,把過去為皇家所做的“燙樣”全部賣出,全家遷入山西。
目前,北京故宮、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現存的“燙樣”,全部都是雷家遷移之前賣出,後來又從北京琉璃廠買回來的。
雷家的設計名作,自清代以來就稱為“樣式雷”“樣子雷”。他們所繪製的皇宮圖的傳統式樣,繼承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繪圖方法。大圖一張有20平方米,小圖一張有20平方釐米,在圖中即將平面圖與立面圖相結合,平面圖與透檢視相結合,創造出中華民族傳統的繪圖方法。這些圖樣,目前大都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
樣式雷(紫禁城建福宮立樣圖)
目前現存的圖碑有:
秦始皇陵圖碑,立於陵園前部,進園時便可按圖示參觀。圖中把秦始皇陵的概貌全部刻出,陵園之圍牆、門座、土丘、建築等十分清晰,此圖十分珍貴。
唐代《興慶宮圖》碑,刻有花萼相輝樓及當年的興慶宮的平面圖,也是非常成功的。
唐代西安大雁塔門楣石刻圖,砌於大雁塔的西門門楣之位置,圖中把一個大佛殿全部雕刻出來,十分清晰。從臺基到柱子,從斗拱到梁枋、屋瓦、脊樑,應有盡有,從中完全可以看到唐代佛殿的狀況,建築內容甚為豐富,是極難得的寶貴資料。
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門楣石刻圖立面
古青蓮寺石碑石刻圖,在山西晉城青蓮寺內,這幅圖刻的亦是佛寺之大佛殿。從中可以看到唐代建築狀況,也是非常難得的資料。
《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碑,現存於河南登封中嶽廟大雄寶殿之後部牆下。這是金代的原物,非常寶貴,不僅時代早,而且把金代的中嶽廟平面圖全部刻出。我們現在看今天的中嶽廟平面佈局十分簡單,但從圖碑中可以探知當年中嶽廟之情況,並能從中學到許多的東西。
《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全幅
運城鹽池池神廟建築圖碑,這是明代山西《河東鹽池之圖》。圖碑為2米×l米,是鹽池及池神廟的建築全圖,目前池神廟已殘破,唯有透過這幅大圖可以看出當年廟宇的全貌。特別的其中的三殿制度,反映出三殿並列的佈局特點,十分難得。
運城鹽池池神廟建築圖碑
其他如華山西嶽廟圖、恆山中嶽廟圖、河北曲陽北嶽廟圖等都刻於石碑之上,而且製作精緻,從中可以看出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建築概貌。
中國建築繪圖方式雖不多見,但蘊藏手法豐富,中國古代建築上有許多手法,完全可以繼承並應用於當代建築中,這些也是今天我們建築師應該考慮的問題。
(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資訊宣傳部整理、編輯,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下期)
本文來自【中國民族建築】,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