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周恩來總理檯曆上的一頁,時間定格在1955年1月14日。
日曆已發黃,但上面的待辦事項清晰可辨:下午二時約李四光、錢三強、劉傑等談話……
青海原子城紀念館 供圖
談話結束後,周恩來告訴他們:“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領導要聽取這方面的情況,你們做點準備,簡明扼要,可以帶點鈾礦石和簡單儀器做點現場演示。”
當晚,周恩來親自執筆向毛澤東寫了報告。
周恩來總理寫給毛主席的報告
第二天,即1955年1月15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上,中央領導傳看了一塊鈾礦石。這石頭有一層黃色物質,像一道金色的帶子。它看似不太起眼,卻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新中國第一塊鈾礦石,現存於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科技日報記者 周維海 攝
時間撥回到1950年。彼時,美國向新中國發出了一連串的核威脅,能否突破這一威脅,關乎國家存亡。
因此,發展核工業勢在必行。而第一步是找到鈾礦石,因為鈾是核裂變反應的主要元素,是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材料。為完成這一任務,地質科學家、物探技術員、水文工作者上下求索,甚至還呼叫了500名援朝歸來的志願軍參與尋找鈾礦石。但多年過去了,鈾礦石杳無蹤跡。
中國究竟有沒有鈾礦?面對困難、質疑甚至否定,中國核工業人沒有放棄。
一份歷史記錄指明瞭新的尋找方向。1943年5月,南延宗在廣西鐘山縣黃羌坪發現了鈾礦石,1944年,我國第一篇關於鈾礦的論文《廣西富賀鍾區鈾礦之發現》發表。
中國鈾礦石首位發現者南延宗
追尋南延宗的足跡,1954年10月,當時的普委二辦派出20多人組成的花山工作隊,攜帶6臺蘇制伽瑪輻射儀,到廣西富鍾縣花山杉木衝、黃羌坪做放射性地質調查。最終,在花山岩體杉木衝的雲英巖化錫石脈中發現鈾礦石。這一訊息很快傳到中南海。
花山工作隊合影
於是,就出現了周總理檯曆中的那一頁。1955年1月14日下午,周恩來把地質學家、時任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和核物理學家錢三強請到中南海。先請李四光講國內鈾礦資源情況,後請錢三強講原子能科學技術研究情況、核反應堆和原子彈基本原理,時任地質部副部長劉傑也參與了談話。
第二天下午,也就是1955年1月15日,這塊鈾礦石走進了中南海,來到了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現場。此次會議作出了中國要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重大戰略決策。多年後,劉傑回憶,毛主席當時握著他的手說:我們要發展原子能,這是決定命運的啊。
從發現這塊鈾礦石開始,一大批科學家和數以萬計的核工業人,開始在中國大地尋找鈾礦資源。在當時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先鋒者們在西北大漠開始了我國核工業的艱難起步。“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曾回憶:“當時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八個大字,自力更生、大力協同。”
1964年10月16日,周恩來工作臺歷上的安排一直到晚上11點。
也正是在這一天,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莊嚴宣告:我們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