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最熱門的影片《長津湖》重現了71年前,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東線戰場上,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1950年毛主席為了保護新中國的領土安全,發起了抗美援朝運動,這場保家衛國之戰,將要面臨的是世界上武器裝備最先進的美國軍隊。一聲令下,數十萬中華兒女雄赳赳、氣昂昂地奔赴朝鮮戰場。
面對敵我雙方武器懸殊的情況,同時在各種嚴寒惡劣的氣候下,志願軍戰士們憑著頑強的意志,英勇無畏的精神,一追擊、奮勇殺敵,書寫了金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那麼真實的長津湖戰役是什麼樣的呢?
1. 有一種軍功章,刻在老兵身上
沒有什麼語言,比董桂義身上的傷疤,更能生動地描述他南征北戰的軍旅生涯。
老兵董桂義是抗美援朝時的一名戰士,他的右側小腿上有個永遠揮之不去的傷疤。那是被美軍的坦克彈穿破留下的傷口,至今身體內還殘留著5枚彈片。
董桂義原本隸屬於戰功顯赫的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27軍。1950年10月,奉命北上,抗美援朝,董桂義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81師241團一營機槍連一班班長。
按照部署,241團在長津湖戰役中戰事最為激烈的新興裡地區承擔主攻任務。這是董桂義在朝鮮戰場上,打的第一場硬仗。
董桂義回憶說:當時敵軍有大量的坦克汽車,還有機械化工具探路掃雷去除障礙。在200多公里的戰線上,他和戰友們衝鋒陷陣,攻城拔寨單憑兩條腿,怎麼能跑得贏汽車坦克呢?
於是他們就利用自己的機動性強的優勢,在羊腸小道上對敵軍機械化部隊發起突擊,“以團為單位,圍追堵截,打殲滅戰。”
但是他和隊友在一輛坦克後面追擊的時候,旁邊不遠處另一輛坦克的炮彈剛好落在了董桂義的面前。他身受重傷,於是,他被隊友轉移到了戰後醫院進行治療。
2. 那些犧牲的烈士,我現在還記得
一名福建93歲的抗美援朝老兵看完電影后淚流滿面,他說:一看到影片就忍不住流淚,那些犧牲戰友們的樣子,他到現在還記得。
他回憶道:“那個時候我們的裝備比美國的差太多了,全師最好的武器就是一個蘇聯製造的喀秋莎火箭炮,沒有車,武器都是靠人背。美國人有飛機、汽車坦克,大炮,什麼都有。一旦跟他們交火,各種炮彈打過來,戰友們一下子就倒了一大片。然後其他的戰友又迅速補上他們的位置。儘管如此,炮彈攻擊力度大,戰友們填補的空位也補不過來。
“如果不是運氣好,我也埋在朝鮮了”。1953年7月,在朝鮮的金城反擊戰中,他的的頭部和咽喉各中了一槍,那場戰鬥中,全連100多號人最後就只剩下他和連長兩個人,連長看他還有一口氣,就趕緊把他揹回來了。
還有很多抗戰老兵看到影片之後痛哭流涕,紛紛感嘆,那個時候的戰爭實在是太殘酷、慘烈了。
志願軍戰士們裝備差,在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天氣,穿著薄褲子,啃著石頭般堅硬的土豆,還要跟裝備精良、穿著鴨絨服,享受著感恩節的火雞、熱咖啡的美國兵打仗。
影片只是展示了戰爭場面的一部分,但是依舊還有很多更殘酷的歷史場面我們所不知道的。
所以當聽到老兵們的回憶時,才發現我們如今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致敬老兵,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
所以我覺得影片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瞭解歷史,永遠銘記歷史,以及永遠銘記我們的先烈們,為保衛家國而做出勇敢犧牲的偉大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