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發110週年的紀念日,這是一場反對帝制,締造共和的偉大的民主革命。
而一提到這場革命,就不能不憶起孫中山先生。作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固然是一代偉大的政治家,然而,先生也文采飛揚。他著書演講、揮毫潑墨,不僅顯露其才華,而且也是他革命生涯的一部分。他一生書寫過不少對聯,有的是寄情、有的是抒懷、有的是題贈。特別是對那些為革命而犧牲,而盡瘁的戰友,更是表達了深深的懷念與讚譽。讀著這些,我們看到了中山先生對同志、對戰友的深情厚誼,可以說也是瞭解先生的一個側面。
在辛亥革命的過程中,無數仁人志士奮鬥不息。他們有的捨生取義,有的鞠躬盡瘁,都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與熱血。不少人都是孫中山先生的同志與戰友。為哀悼這些戰友,孫先生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輓聯。
秋瑾是浙江紹興人,自號鑑湖女俠。曾留學日本,並加入了同盟會。回國後她擔任同盟會浙江負責人。在1907年7月她組織了武裝起義,因為事洩被捕。她堅貞不屈,從容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主革命的女英雄。
辛亥革命勝利後,1912年12月9日,孫中山先生來到杭州祭悼秋瑾,並題了一副輓聯:
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 ;
軒亭灑熱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
江戶就是日本東京。上聯是追憶盟友秋瑾,在留學日本時積極參與和支援同盟會,讚揚其革命鬥志;下聯寫秋瑾的犧牲,是緬懷和敬仰其獻身精神。對聯寫得文辭悽婉,情真意切。
1913年3月,革命家宋教仁在上海被竊取革命成果的袁世凱派人暗殺。聞訊後,孫中山悲憤萬分,便擬了一副輓聯表示哀悼。
孫先生的輓聯是:
作公民保障,誰非後死者;
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這輓聯既是對革命家的高度評價,讚揚其為保障民權,維護憲法而流血;同時也是對陰謀家的抗議,是擲向袁世凱的匕首與投槍。
黃興是是湖南長沙人,字克強,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是孫中山多年的戰友,當時人們都稱他們為“孫黃”。他們在反清革命的過程中同艱苦,共患難,情誼深厚。
當1912年,“南北議和”達成“和議”,孫中山卸除臨時大總統職務時,正是一個安危未決,前途未卜的時期,這時他應袁世凱之邀到北京共商國是。離開南京時,他書寫了一副對聯贈給留守南京的黃興:
安危他日終須仗,
甘苦來時要共嘗。
這對聯是集古句而寫的,但運用貼切,天衣無縫。聯語充滿著對戰友的殷殷期待,並流露出對當時局勢的看法。
1916年10月31日,黃興積勞成疾,病逝於上海,孫中山領銜組成了治喪委員會,並書寫輓聯一副:
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交到古人,此才不易。
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後死何堪。
對聯裡運用了多個典故(見注)。上聯是贊黃興。說他既有隨陸之文才,又有絳灌之武略,文武雙全,是極不易得的人才!下聯是挽黃興。寫彭祖之壽,是在惋惜黃興之青春夭折。“九等論文”、“十載同盟” 是概括了兩人相識、相知,共命運的不平凡歲月。聯語深深地表達了極度悲痛的心情。
就在1915和1916年間,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竟然稱帝。著名將領蔡鍔機智地潛出北京,逃脫了袁世凱的監視,在雲南首倡討袁,宣佈雲南獨立。他成立討袁護國軍,並帶病指揮與袁的軍隊激戰。於是各省紛紛響應,使袁世凱很快就淹沒在討袁的激流中。袁世凱只做了一百多天的皇帝夢,便在全國的聲討之中死去了。
蔡鍔將軍字松坡,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國初年傑出的軍事領袖。因身體有疾於1916年11月8日病逝。噩耗傳出,舉國同悲。中山先生尤為哀痛,便親撰一聯悼念:
平生慷慨班都護,
萬里間關馬伏波。
“班都護”是指東漢名將班超(因被封為西域都護)。“馬伏波”,指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兩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愛國將領。對聯中以西漢時平定西域,保障“絲綢之路”暢通的班超與平定交趾,曾以“馬革裹屍”自誓的馬援類比蔡鍔,給將軍以高度的評價。極力讚揚了他討伐民賊,再造共和的偉績豐功。
孫中山先生一生留下的對聯不少,這裡只是掛一漏萬。這些對聯可以說也是研究孫先生的思想、事蹟和辛亥革命歷史不可少的史料。
注:對聯中的“隨陸”是漢高祖劉邦的兩個謀臣隨何與陸賈。“絳灌”是指絳侯周勃與灌嬰。周勃幫助劉邦定天下。灌嬰跟從劉邦破楚有功。“夷惠”是指春秋時的伯夷與柳下惠。“彭殤”中的“彭”是指彭祖,傳說他活到八百歲,是長壽之星;“殤”是指未成年而死的短命之人。“彭殤”連用,說的是壽命長短。“九等”即九品,指人才高下的等級。“論交”是指評論交往接觸過的人。